2024年對不少國家而言都是大選年,俄羅斯大選已經結束,美國選戰正在緊張進行中,印度大選也將在4月份舉行,土耳其大選雖然在去年結束,但今年的地方選舉同樣引人注目。
可以說,對埃爾多安而言,剛剛舉行的土耳其地方選舉可謂是“至暗時刻”。
據新華社報道,3月31日,土耳其舉行選舉,4月1日計票結果顯示,土耳其人口最多的三座城市均被反對黨拿下,包括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土耳其重鎮伊茲密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坦布爾對土耳其政治格局極為關鍵。埃爾多安認為,誰贏得了伊斯坦布爾就贏得了土耳其,為讓埃爾多安所在的執政黨拿下伊斯坦布爾,埃爾多安可謂竭盡全力,結果還是白費精力。
更為諷刺是,伊斯坦布爾還是埃爾多安的出生地,土耳其執政黨“失守”伊斯坦布爾讓埃爾多安更加沮喪。
形勢迫人,埃爾多安也不得不接受現實,承認自己損失慘重,並宣布自己要自我檢討。
那麼,對埃爾多安而言,這次地方選舉失利究竟在敗在何處?
可能主要還是經濟問題,不得不說,土耳其選民對經濟困境的不滿積壓已久。
在埃爾多安執掌土耳其期間,土耳其常年的高通脹令世人震驚,儘管國際上對於土耳其在長期維持70%的通脹率仍維持經濟運行表示費解,但對土耳其選民而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應該說,在去年的土耳其大選中,埃爾多安贏得最終勝利就相當驚險,在第一輪投票中,埃爾多安並沒有拿下過半選票,在第二輪投票中險勝對手。
俄烏衝突爆發後,土耳其通過與俄羅斯合作獲得了大量的俄羅斯廉價能源和糧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通脹。但在2023年土耳其大選結束後,俄羅斯暫停了黑海糧食通道,儘管土耳其一再尋求俄方恢復糧食通道,俄羅斯至今沒有回心轉意。
當下,土耳其的高通脹讓許多土耳其家庭難以維持生計,土耳其選民開始嘗試“求變脫困”。恰好,埃爾多安的反對派對手、伊斯坦布爾市長伊馬姆奧盧政聲不錯,其過去數年的政績頗受土耳其民眾認可,且由於伊馬姆奧盧表現出更為溫和包容的立場,更受土耳其選民的歡迎。
此外,在巴以衝突問題上,埃爾多安雖然沒少譴責以色列,但和伊朗相比,土耳其對以色列的表現要“溫柔”得多,土耳其保守派也因此加深了對埃爾多安的不滿。
埃爾多安要想挽回局面,接下來大概率要在兩方面發力,其一是力促經濟,其二則是展示埃爾多安的強硬。
那麼,土耳其要如何示強呢?恰在此時,土耳其又傳來土軍對伊拉克發起越境打擊的消息。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4月1日,土耳其國防部發布聲明稱,土耳其又伊拉克北部發動空襲,打死了5名庫爾德工人黨成員。埃爾多安在打擊庫爾德武裝問題上一向立場堅定,幾乎是抓住一切機會實施軍事打擊。對埃爾多安而言,打擊庫爾德武裝一向是爭取人心的重要手段。
不過,經過這次地方選舉的打擊,埃爾多安能否維持其連任決心開始引人質疑,埃爾多安接下來何去何從,還是靜觀其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