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好環球文化」法國人為何總愛遊行?

2024年03月20日17:05:28 國際 1600

有人調侃,法國人的四季是這樣度過的,“春天上班,夏天休息,秋天罷工,冬天過節”。在全世界範圍內,最愛罷工的大概就屬法國人了。相關數據顯示,每1000名法國員工每年平均罷工天數為114天,遠超比利時的91天,西班牙的54天,德國的18天,在整個歐美中格外“突出”。

「百利好環球文化」法國人為何總愛遊行? - 天天要聞

(新華社圖片)

歷史上,法國工人階級曾經扮演過重要的角色,他們的抗爭和鬥爭,推動了法國社會的變革。所以罷工成為法國工人爭取自身利益和權利的重要手段。在法國,罷工行為是被法律允許的,不需要承擔責任,這也是民眾與僱主、政府談判的籌碼。

雖然不會被老闆炒魷魚,但罷工期間仍然會被扣工資。根據規定,公司可以從員工的基本工資和津貼獎金中扣除一部分費用,具體金額和罷工時長成正比,但不能全給扣完。因此,也足以勉強法國人支撐罷工期間的生活開銷。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保障來源,那就是工會組織。工會一般都有專門的罷工基金,一部分來自成員繳納的會費,一部分來自社會捐款。

目前距離法國巴黎奧運會開幕還有不到半年的時間,為了防止奧運期間警察因為不願加班而罷工。對此,法國內政部發表聲明表示,承諾向奧運期間堅持在崗的警察每人發放最高1900歐元的獎金,這些警察還將在奧運會前後享有10天調休假期。

不過也有聲音指出,罷工或許不總是讓法國變得更好。罷工給法國的經濟、社會和安全帶來了一定的損失和挑戰。例如,罷工導致的交通中斷、物價上漲、服務降低、暴力衝突等,影響了法國的正常生活和秩序。

以上就是百利好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環球文化,百利好作為穩健正規的投資交易平台,還提供黃金、原油以及天然氣的能源期貨交易服務,教您投資理財的同時,還為您帶來各種有趣有料的環球知識!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非法收受財物2.29億餘元 竇萬貴一審被判死緩 - 天天要聞

非法收受財物2.29億餘元 竇萬貴一審被判死緩

2025年7月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竇萬貴受賄案,對被告人竇萬貴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其受賄所得財物及孳息依法上繳國庫,不
F1賽車被偷了!英國站鬧出大笑話,醉漢偷走賽車方向盤後成功逃走 - 天天要聞

F1賽車被偷了!英國站鬧出大笑話,醉漢偷走賽車方向盤後成功逃走

銀石賽道所在的北安普頓郡警方日前發表聲明,指有一部參加英國大獎賽展覽的Leyton House賽車方向盤被偷走,同場還有一部退役賽點Racing Point賽車遭到破壞。警方公布一張監控截圖,畫面中顯示一名身穿邁凱倫衣服、疑似手持啤酒罐的中等身材男子踩在一部1990 – 1991年的Brabham BT59賽車座位上,並將手伸進旁邊的1990年Ley...
標籤一撕,發現竟是套路?1塊7的飲料賠出1000塊 - 天天要聞

標籤一撕,發現竟是套路?1塊7的飲料賠出1000塊

2024年12月16日,秦某在某超市以1.73元的價格購買了一瓶貼着“折扣商品”標籤的瓶裝飲料。準備飲用時,秦某想看看飲料是否過期,卻沒有在瓶身上找到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直到撕開“折扣商品”標籤,才發現被標籤掩蓋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該瓶飲料的生產日期為2024年
為什麼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車? - 天天要聞

為什麼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車?

為什麼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動汽車?美國人認為超越特斯拉,世界最好電動車是哪家? 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發出這樣振聾發聵的反問,看來美國媒體先覺醒了。 文章作者是一個資....
美國最高法院放行,精兵簡政計劃繼續,政府機構震蕩升級 - 天天要聞

美國最高法院放行,精兵簡政計劃繼續,政府機構震蕩升級

文︱陸棄近日,美國最高法院撤銷下級法院的限制令,允許特朗普政府推進削減聯邦勞動力、重組乃至解散多個聯邦機構的計劃。這一裁決標誌着特朗普政府在繞過國會授權、行使行政權力上的一次重大勝利,也同時拉開了聯邦政府機構改革和人力資源調整的新篇章。
金灣區人大代表履職月啟動,四級代表實地走訪調研解民憂 - 天天要聞

金灣區人大代表履職月啟動,四級代表實地走訪調研解民憂

南都訊 記者李潔瓊 7月8日,金灣區“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萬·人大代表在行動”集中履職月活動全面啟動。省、市、區、鎮四級人大代表深入全區各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聚焦群眾關切和“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實地走訪調研,推動問題解決。人大代表在藤山學校(暫用名)。受訪者供圖紅旗鎮:緊盯民生項目進度在紅旗鎮廣...
美歐角力升溫,德國財長表態,達不成協議就反擊 - 天天要聞

美歐角力升溫,德國財長表態,達不成協議就反擊

文︱陸棄7月初,隨着美國宣布對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14國加征關稅,而對歐盟暫時“網開一面”,歐洲輿論隨即緊繃神經。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拉爾斯·克林拜爾的強硬表態則將這一懸而未決的貿易博弈推向風口浪尖。他明確警告:如果無法與美國達成公平貿易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