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描繪新的藍圖:深刻領悟高質量發展這個硬道理——2024年全國兩會前瞻(中)

2024年02月29日23:35:10 國際 1900
兩會前瞻|描繪新的藍圖:深刻領悟高質量發展這個硬道理——2024年全國兩會前瞻(中) - 天天要聞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深刻總結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五個必須”規律性認識,其中這個“硬道理”居於首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這個重要年份召開的全國兩會,如何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硬道理,進一步擘畫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施工圖,備受各方關注。

鍛造創新引領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日,“新質生產力”成為從中央到地方部署經濟工作的關鍵詞,也將是兩會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的熱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新”主要體現在新勞動力、新勞動對象、新勞動工具和新型基礎設施等四個維度。

如果說高質量發展是一場“登山賽”,新質生產力則是當之無愧的“制高點”,離不開科技創新這一核心要素。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系列部署,“創新”導向鮮明:首次將“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列入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為今年九項重點任務之首。

創新引領,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新年伊始,南極秦嶺站正式開站,國產大飛機亮相國際航展,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完成商業首航……一系列新成果、新產品、新技術展現大國科技創新邁出堅實步伐。

全國人大代表、稀土催化創新研究院(東營)有限公司副院長翟燕萍認為,要實現自立自強,必須有底層的“硬科技”,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始創新。

創新引領,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折射出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徵。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市長洪湖鵬表示,期待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賦能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創新引領,堅持創新成果由人民共享。

老舊街區實現新建和改造、AI技術融入城市管理……眼下,全國多地的城市更新行動讓老百姓家門口煥然一新。

創新發展的動力在人民,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翟燕萍說,必須將惠民利民富民作為科技創新重要方向,圍繞鄉村振興、生命健康、智慧城市等領域,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發揮內需主動力

“內需主動力”,一個值得關注的新提法。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指出,對內需的定位由之前的“基本動力”提升為“主動力”,凸顯內需對於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大,強調內需不但要起到基礎支撐作用,也要起到牽引開拓的作用。

內需,由投資與消費構成,已成為當前拉動經濟“主引擎”。2023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11.4%,比上年提高25.3個百分點。

新一年,擴大內需該如何發力?

——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加快釋放消費活力。

龍年春節假期,國內旅遊出遊4.74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19%,快遞業日均投遞量比2023年春節假期增長82.1%,春節檔票房突破80億元,創同檔期紀錄。

這個春節回歸的“年味”,折射出中國消費市場活力復蘇,但進一步擴大消費仍需多措並舉。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副所長歐陽慧認為,既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也要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同時要着力提升收入和加強保障,完善促進消費的長效機制。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確保形成高質量供給。

近日,山東集中開工1007個重大項目,其中民營企業投資項目600個;北京市發布“3個100”市重點工程,包括100個科技創新及現代化產業項目……放眼全國,各地重大項目投資快馬加鞭。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意味着能夠產生更大的帶動效應、輻射效應,着力補短板、強弱項、提功能、增後勁。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改造,加快推進房地產“三大工程”建設;增加教育、醫療、“一老一小”等領域優質供給……這些都是今年重點投資領域。

——促進消費和投資的良性互動,疏通經濟大循環。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研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商務部等九部門發文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

近期一系列政策聚焦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努力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為增強內需動力提供支撐。

歐陽慧說,發揮好內需這個“主動力”,離不開資金支持、就業保障、產業創新等多方面協同發力,將會是財政、貨幣、就業、產業等政策的重要着力點。

記者採訪了解到,圍繞如何着力擴大內需,解決產能過剩、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建設統一大市場等問題都是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

釋放改革新活力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主要任務是謀划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釋放強烈信號。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說,當前穩預期強信心,進一步夯實中長期高質量發展基礎,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都離不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外界期待,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向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關鍵環節再出實招。

要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必須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日前介紹,要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同時,要狠抓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落實落地。

張軍擴說,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切實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正當其時。

2024年是中國分稅制改革30周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

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如何推進?財政部稅政司司長賈榮鄂表示,將完善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健全地方稅和直接稅體系,推進更好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金融領域改革也是各界關注重點之一。

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召開一個多月來,金融領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正在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紮實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與此同時,中央層面的金融監管機構改革已基本完成,開年以來,籌備已久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逐漸落地。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經濟學院院長方潔說,要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強化中央與地方協同監管,加強問責力度,強化“對監管的監管”。

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

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工作方案、上海自貿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80條措施……近期多個高水平開放政策接連落地。

從中不難看出,數字、金融、電信等領域成為新一輪擴大開放重點,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動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正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主旋律。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說,只有牽住制度型開放的“牛鼻子”,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制度建設推動改革向體制機制的“深水區”“無人區”邁進,才能實現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發展在制度層面的高度統一。

各方期待,2024年全國兩會進一步聚焦高質量發展,為以硬道理打造出過硬的發展業績凝心聚力!(記者謝希瑤、潘潔、魏弘毅、岳德亮)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美媒:拜登在洛杉磯參加活動期間,一美國特勤局特工遭遇持槍搶劫 - 天天要聞

美媒:拜登在洛杉磯參加活動期間,一美國特勤局特工遭遇持槍搶劫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8日報道,美國總統拜登上周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參加活動時,一名美國特勤局特工遭遇了持槍搶劫。加利福尼亞州塔斯汀警方稱,這起事件發生在涉事特工下班回家途中。圖源:美聯社據報道,洛杉磯南部塔斯汀警方表示,警方在15日晚接到了一起搶劫報警,隨後發現受害者是特勤局的工作人...
“中國速度”助力馬東鐵路!中國馬來西亞紮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 天天要聞

“中國速度”助力馬東鐵路!中國馬來西亞紮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環球時報赴馬來西亞特派記者 張矜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中馬建交50周年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正在對馬來西亞進行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19日上午,李強在與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的會談中表示,過去半個世紀,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馬始終以心相交、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兩國關係不斷穩步向前,走在地區國家前列,...
信長星率江蘇省代表團到日本考察訪問 弘揚傳統友誼 深化交流交往 為中日全面推進戰略互惠貢獻更大力量 - 天天要聞

信長星率江蘇省代表團到日本考察訪問 弘揚傳統友誼 深化交流交往 為中日全面推進戰略互惠貢獻更大力量

6月15日至18日,省委書記信長星率江蘇省代表團到日本考察訪問,前往奈良、京都、東京、福岡,與日本地方政府和各界代表深入交流,弘揚傳統友誼、深化交流交往,為中日兩國全面推進戰略互惠貢獻更大力量。地方和民間友好是中日關係的重要基礎。代表團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