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網站17號消息,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王毅應約同歐盟外長博雷利會見。中方指出,中歐在倡導多邊主義上意願一致,中方願與歐盟共同促進平等有序的全球多極化局面。博雷利稱,歐盟同中國間雖有競爭,不過雙方能夠強化合作。博雷利表述個人態度稱,他對雙方正常經貿持支持態度,反對歐盟與華“脫鉤”。
博雷利做出不與華“脫鉤”這一表態的當天,歐盟對中企啟動新一項反補貼調查。中國中車下屬企業中車青島四方參與了保加利亞的電動列車招標,招標涉及資金6.1億歐元,保加利亞方面將採購20輛電動列車,協議還涉及為期15年的列車維修與員工培訓。中車青島四方的報價較競爭對手西班牙公司低47.5%,較保加利亞方面的預期成本低46.7%。該起商業活動中,歐盟再次介入。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布雷頓聲稱,中車青島四方能夠提供低報價的原因,是中方為其提供了補貼,歐盟認為中方補貼金額為17.5億歐元。
歐盟方面的相關說法,有意迴避了中企報價大幅低於歐洲競爭者、甚至大幅低於保加利亞方面預期成本的實質原因。即中國工業體系的集成化,與全體系工業鏈帶來的低成本優勢。打鐵尚需自身硬,國家補貼行為無法實質撐起企業的競爭力。中企能夠以超過45%的價差勝出歐洲競爭對手,是中國工業體系賦能與企業自身在國內外長期經驗累積的結果。中國是目前全球鐵路體系最完備的國家,中國也在向老撾、印尼、塞爾維亞、匈牙利、肯尼亞等國系統輸出中國鐵路的技術方案。
大量工業實踐場景累積下,中企能夠拿出超出歐洲本土市場買賣雙方預期的業務方案。歐盟此次新發起對中車青島四方的反補貼調查,已在對原本正常進行的商業合作構成破壞。它帶去兩方面影響,一,破壞歐洲對外商業聲譽。過往美西方技術佔優時期,自由市場理念是美歐一同鼓動的熱門概念。當下特朗普大打貿易戰、拜登先後出台通脹削減法案、芯片法案,美國已暴露其全球貿易破壞者的身份。
歐盟先後對中國電動汽車、電動列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也在追隨美國實行貿易保護政策。由此帶來的是西方整體形象的退潮。美歐的實質動作表明,其已難以承擔全球貿易引領者、推動者角色。二,損傷保加利亞利益。歐盟下場阻止中企獲得訂單,也或使保加利亞方面喪失能夠降低47.5%成本的機會,這同樣是保加利亞消費者的損失。在歐盟內部普遍通脹高企的當下,拒絕中企需付出不菲的預期成本。歐盟如果以行政力量強行讓中企出局,帶來的反噬將進一步削弱歐盟凝聚力。在毗鄰保加利亞的塞爾維亞,中國基建正展現其領先歐洲企業一個身位的技術實力。
塞匈鐵路的推進正使塞爾維亞、匈牙利兩國得以具備歐洲速度最快的鐵路系統。歐盟以政治手段攔阻中企參與歐洲市場的正常競爭,代價是其成員國的技術落後、成本增加與歐盟自身的公信力損失。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2023年11月紅海危機爆發,這兩起事件在重塑歐洲整體的地緣面貌。
歐盟這一實體賴以存續的外部空間被日益擠壓,歐盟核心國家的德國、法國,均已出現退出歐盟的聲音。美國已入場對歐收割的情況下,對華關係是歐盟為數不多的戰略支點。歐盟方面如果無法妥善處理對華關係,那麼其自稱的“戰略自主”難免成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