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報復性空襲“伊朗目標”

2024年02月04日09:15:38 國際 1691

美國報復性空襲“伊朗目標” - 天天要聞

3日,位於伊拉克安巴省的武裝組織“人民動員軍”總部遭美軍空襲後成為一片廢墟。(法新社)

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本報特約記者 陶短房 甄翔 陳康 柳玉鵬

當地時間3日凌晨,美軍出動多架戰機和無人機,甚至還從美國本土起飛遠程轟炸機,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超過85個目標發動了大規模空襲。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表聲明聲稱,這次空襲的目標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及其附屬武裝組織”,以此作為對一周前駐約旦美軍事基地遭到襲擊的報復。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宣稱,“我們的回應從今天開始,並將在我們選擇的時間地點繼續下去。”伊拉克和敘利亞當天強烈譴責美國這次“侵略行徑”。伊朗外交部3日表示,這是“美國政府的又一個戰略錯誤,除了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和不穩定之外,不會有任何結果”。美國《紐約時報》稱,這次空襲本身就標誌着中東衝突的急劇升級,這原本是巴以大規模衝突爆發近4個月來美國政府一直尋求避免的事情。正如約旦美軍基地遇襲事件表明的那樣,美國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可能帶來誤判的可能。

“更大規模報復的開始”

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表聲明稱,美國東部時間2日16時(伊拉克時間3日零時),美軍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7個地點(伊拉克3地,敘利亞4地)超過85個目標進行了空襲。聲明稱,包括從美國本土起飛的遠程轟炸機在內的多架飛機參與了空襲。襲擊目標涵蓋武裝組織的指揮控制中心、情報中心,火箭、導彈和無人機倉庫、後勤和彈藥設施以及與伊朗有聯繫的其他設施。

美國在中東展開大規模空襲,是為了報復一周前美軍基地遭受的致命襲擊事件。1月28日,駐約旦美軍基地遭無人機襲擊,造成3名美軍士兵喪生,數十人受傷,這是巴以新一輪衝突以來首次有美軍士兵在中東遇襲身亡。拜登和美國官員指責這是“幕後黑手”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策劃實施的。伊朗則表示與此次襲擊無關,並警告將對任何侵犯做出“堅定回應”。

在空襲發生後,拜登發表聲明稱:“在我的指示下,美軍襲擊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及其附屬武裝組織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用於攻擊美軍的目標。”他一方面聲稱,美國“要讓所有人知道:如果你傷害了一個美國人,我們會做出回應”;另一方面他又稱,“美國不尋求在中東或世界其他任何地方擴大衝突”。

2日,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接受多家美媒採訪時聲稱,空襲持續了約30分鐘,動用了超過125枚精確制導彈藥,五角大樓正在評估空襲效果,“我們相信空襲是成功的”。他透露,預計美軍“未來幾天”將繼續進行空襲。柯比還稱,美國已經提前向伊拉克政府通報空襲計劃,但沒有通知伊朗。他明確表示:“美國不尋求與伊朗開戰。”

“這次空襲只是美國更大規模報復行動的開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在3名美軍士兵死亡後,拜登一直面臨著做出嚴厲反應的壓力,“以永久阻止武裝組織對美軍的襲擊”。但與此同時,拜登政府官員一直對外公開表示,美國的任何反應“都將是適當的”,“不希望引起地區局勢進一步升級”。

對於拜登政府此次空襲伊拉克和敘利亞,共和黨仍然一片指責聲。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約翰遜批評拜登“早就應該”做出反應。“不幸的是,政府等了一周才向世界,包括伊朗,展示了我們的反應。”他說,拜登政府“過度軟弱的反應”削弱了美國的地位。“拜登是時候醒悟了,承認‘安撫伊朗’的中東政策已經失敗。”共和党參議員羅格·威克也指責拜登政府這次空襲依然沒有讓伊朗付出足夠大的代價,“拜登政府花了近一周時間愚蠢地向對手傳達美國的目的,讓他們有時間轉移和隱藏起來”。

中東多國反應強烈

“美軍的空襲激怒了伊拉克和敘利亞”,法新社稱,美軍的空襲立即激起伊敘兩國的強烈反應。伊拉克政府發言人阿瓦迪3日譴責美軍利用伊拉克領土作為“報復的戰場”,並重申此前伊拉克總理蘇達尼有關美國領導的聯軍儘快撤出伊拉克的要求。“聯軍已完全偏離了其指定的任務和授權,正在危及伊拉克的安全與穩定。”他稱,“這次空襲正把伊拉克和該地區的局勢推向深淵的邊緣”。對白宮聲稱在空襲前通知了伊拉克政府的說法,阿瓦迪痛斥美國“欺騙和歪曲事實”,稱這是“毫無根據的說法,旨在誤導國際輿論並逃避國際法責任”。

敘利亞外交部當天也發表聲明“譴責美國這種公然的侵略行為”,認為這次襲擊“以極其危險的方式加劇了中東衝突”,並稱“美軍對敘部分領土的佔領不能再繼續下去”,“敘決心將所有領土從恐怖主義和佔領中解放出來”。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納尼3日稱:“美國對敘利亞和伊拉克的襲擊是一次冒險行動。”在美軍發動空襲前,伊朗總統萊希2日在電視講話中表示:“以前,當美國人想和我們談判時,他們說採取軍事行動的選項已‘擺在桌面上’;現在他們卻說無意與伊朗發生衝突。”萊希說,伊朗不會發動戰爭,但伊朗將會對任何試圖“欺凌”它的國家或勢力做出“堅決回應”。

“美軍此次空襲的本意是想搞出大動作來起到震懾作用,但實際效果並不會明顯和持久”。CNN分析稱,拜登政府想完成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既要通過空襲顯示自己的威風,又要“確保對手能夠承受打擊而不進行猛烈反擊”。因此,在此次空襲前,美方花了足足5天時間提前放出風聲,甚至還暗示空襲目標。這種做法“可能是為了降低對方誤判的風險,甚至可能是讓有關武裝組織提前轉移以減少人員傷亡”。

拜登政府心裡企圖“既要”“又要”,行動上卻“既不能”“又不能”,早已讓眾多中東國家和武裝組織看到美國霸權的“軟肋”。在美軍發動空襲後,“伊拉克伊斯蘭抵抗組織”3日宣稱,當天該組織向敘利亞境內的兩處美軍基地及伊拉克境內的美軍阿薩德空軍基地發動了無人機和火箭彈襲擊。美國CBS稱,目前中東約有40個獲得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這些由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網絡仍在不斷擴大。

美英此前對也門胡塞武裝進行過多輪大規模空襲,也並未達到其緩解紅海危機的目的。相反,胡塞武裝甚至“變本加厲”,不僅襲擊美英保護的商船,還直接向美軍艦艇發射導彈。CNN2日稱,美國“格雷夫利”號驅逐艦日前使用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在“最後一道防線”才摧毀了胡塞武裝的導彈。報道稱,導彈只差幾秒就險些擊中美軍艦,這“令人擔憂”。

“隨時可能爆炸的鍋爐”

儘管拜登政府宣稱不願因此次空襲引發中東更大規模的衝突,但國際社會仍擔憂美國此舉可能“事與願違”。3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上緊急呼籲各方避免中東局勢進一步升級,“每個人都應該儘力避免局勢變得更具爆炸性。”博雷利警告,中東“已經成為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鍋爐”。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3日表示,俄要求聯合國安理會緊急開會對美國“侵略敘伊領土”進行審議。她稱,最新事件證明,美國現在沒有,也永遠不會尋找解決該地區問題的方法。

“拜登政府面臨中東衝突擴大的關鍵時刻”,美國廣播公司(ABC)對“中東衝突升級的重大風險和拜登政府因此在選舉年面臨的嚴重政治後果”表示擔心。國際危機組織專家瓦埃茲認為,儘管拜登政府不希望中東局勢升級,但“過去幾年的模式表明,緊張局勢仍然存在失控的風險”,這就像“在進行一場‘誰先眨眼就算輸’的比賽”。報道稱,即將到來的選舉使拜登政府在中東問題上的決策變得更加複雜,不得不“走鋼絲”。民主黨眾議員莫爾頓表示,“威懾很難,但戰爭更糟糕”。

黎巴嫩“廣場”電視台稱,美國的所謂報復行為,只會把自己拖入更大的戰爭深淵和泥潭。伊朗《德黑蘭時報》3日稱,美國的實力已經衰落,目前越來越多國家正在談論“讓美國人立即從中東撤軍”的必要性。美國在中東正“面臨艱難而可恥的失敗”。 ▲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供電恢復不到一周電纜又被偷走 西班牙多地鐵路又停了 - 天天要聞

供電恢復不到一周電纜又被偷走 西班牙多地鐵路又停了

當地時間5月4日晚,西班牙托萊多省多處鐵路線路發生電纜盜竊事件,導致5日馬德里與塞維利亞之間的高速鐵路線路出現大面積延誤甚至停運,至少10700名旅客和30列列車受到影響。事件正值假期返程高峰,給眾多旅客造成不便。西班牙交通大臣奧斯卡·普恩特表示,這是“一起嚴重的破壞行為”,並呼籲公眾提供線索,協助查明盜竊案...
安理會5日將就印巴局勢舉行閉門磋商 - 天天要聞

安理會5日將就印巴局勢舉行閉門磋商

據多家媒體報道,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稱,應巴方請求,聯合國安理會5月5日將舉行緊急閉門磋商,商討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局勢。 巴基斯坦禁止涉印商品過境貿易巴基斯坦商務部4日發布公告宣布,禁止第三國通過巴基斯坦陸海空轉運進口原產於印度的商品,禁止第三國從印度進口的商品經由巴基斯坦過境,並禁止第三...
德國尋求庇護移民人數將降至十年來最低 - 天天要聞

德國尋求庇護移民人數將降至十年來最低

當地時間5月4日,即將卸任的德國內政部長南希·費澤對媒體表示,預計今年德國尋求庇護的人數將降至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德國內政部長 南希·費澤費澤稱,如果非法移民繼續像過去兩年那樣大幅減少,今年德國尋求庇護的人數可能會達到10萬人左右。據德國聯邦移民局稱,上一次庇護申請數量少於10萬人是在2012年。2024年的申...
特朗普蔫了:俄烏和平協議“也許達不成” - 天天要聞

特朗普蔫了:俄烏和平協議“也許達不成”

【文/觀察者網 邵昀】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100天有餘,但他競選期間承諾的儘速解決俄烏衝突一事,尚未出現明顯進展。對此,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5月4日播出的專訪中,特朗普語焉不詳,他一方面稱自己對和談前景仍抱希望,一方面又承認,俄烏和
中國駐美大使:美方應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態度 - 天天要聞

中國駐美大使:美方應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態度

新華社華盛頓5月4日電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3日舉辦的使館開放日暨甘肅省推介活動上,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表示,中國不願打關稅戰,但不怕打。如果美方準備要談,就應當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態度。謝鋒說,美國從國際貿易中受益頗豐,既享受了來自全球物美價廉的商品,又在金融、科技、服務等高附加值領域佔據明顯優勢。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