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外長科隆納在訪澳期間喊話中國。第一,中國應該停止在南海的“強硬行為”;第二,必須確保台海和平穩定。科隆納聲稱,這樣的呼籲是為了避免世界發生新的危機。很顯然,這樣的說辭完全就是在顛倒黑白。
須知,不到兩周前,科隆納才在訪華期間表態,法方將堅定奉行“一中”政策,並為中法關係定下一個小目標,也就是法方願以明年中法建交60周年為契機,與中國深化經貿等領域合作,推動兩國關係邁向下一個60年。然而,事關中法互信最重要的一個承諾,卻在不到兩周後就被打破了。
當然,從措辭上來看,科隆納似乎有意降低對抗性。一來,她在南海問題上只是呼籲,而非如美日等國一樣,直接對中國進行“說教”;二來,科隆納雖說談到台海,但卻並未如西方一貫炒作台灣問題那樣,要求不許中方單方面改變現狀等。
但即便如此,科隆納此番就涉台議題說三道四,依舊屬於干涉中國內政,違背了法方堅定奉行“一中”政策的對華承諾。而在南海問題上,中方早在回應美艦近日擅闖仁愛礁時就指出,美國才是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中國在南海依法採取措施維護主權,根本不是所謂的“強硬行為”。法方希望南海地區和平穩定,首先應該做的事就是呼籲美日等外部勢力停止插手南海,以及呼籲菲律賓等地區國家停止在南海侵犯中國主權。
值得注意的是,科隆納也談到,法國希望與中國保持建設性接觸。並且,她表示,這樣的接觸令人鼓舞,因為法國為此做出的一些努力得到了回報,比如法中合作就出現了積極發展的勢頭。
我們推測,科隆納這裡談到的接觸出現積極跡象,應該就是指她不久前的訪華行程。因為在此期間,中法達成了深化合作,以及推動中歐關係發展等諸多重要共識。中歐峰會即將在12月舉行,在某種意義上,科隆納獲得的訪華成果,明顯也能給中歐合作創造不小的空間。
也就是說,法國一方面希望與中國確保關係穩定,但另一邊又在南海和台灣問題上對中國發起試探。分析認為,法國當前表現出來的矛盾性,或許跟美國關係不大,而是受到法國“印太戰略”的影響。
據中國青年網報道,近段時間,除科隆納訪問了澳大利亞外,法國方面還在通過訪問與通話等形式,與多個亞太地區的國家正在進行互動。比如法國防長日前也開始了亞洲之行,首站去了菲律賓。與此同時,法日元首近日也進行了通話,雙方就加強經濟安保和防衛合作達成共識,並談到了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國際秩序。
種種跡象均表明,當前法國正在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布局。
事實上,法國“印太”特使阿邦蘇爾早在今年10月便表示,法國將“印太地區”當成了外交優先領域。分析認為,法國重視“印太地區”,應該至少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法國海外領土和公民大都在該地區;第二,在全球海上運輸和能源供應方面,該地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當前美國正極力在該地區挑起陣營對抗,而法國希望給地區國家提供第三種選擇,以提升法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法國炒作台海和南海議題,其實就是為了拉攏地區國家,渲染一種法國在該地區的存在有助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氛圍。
但中方早就有言在先,我們一向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不應針對第三方,如果法國帶着這樣的心理跟地區國家深化關係,最後必然也會跟美國一樣遭到地區國家的普遍排斥。而且,法國不該將觸碰中國核心利益當成拉攏地區國家的籌碼,哪怕法國方面在措辭上表現出相對克制。涉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中方沒有任何讓步的空間。
針對科隆納的有關表態,我外交部的回應也很直接,即要求有關方應恪守“一中”原則。而中方沒有直接點名法國,可以視為給了法國一個台階下,這件事到此為止。倘若法國執意要繼續破壞中法互信,以及破壞中歐發展關係的氛圍,最後損失最大的,一定不會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