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11月29日的報道,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最近召開的北約-烏克蘭理事會首次外長級會議“是富有成果的”,“烏克蘭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北約”。斯托爾滕貝格還在新聞發布會上“軍事唱衰”俄羅斯,他表示,自俄烏開戰以來,俄羅斯已經“失去了大部分常規部隊,(包括)數百架飛機、數千輛坦克,30多萬人傷亡”。
對於北約秘書長的表態,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從軍事上來看,斯托爾滕貝格明顯“撒謊”了,比如他說俄羅斯已經失去“大部分常規部隊”,那麼目前在烏東作戰的是“幽靈”嗎?既然普京都沒“可戰之兵”了,為什麼烏軍卻無法取得有意義的進展,難道莫斯科從中國請了道士過去,擺下了“八門金鎖陣”,把烏軍都困住了?俄軍雖有損失,但說到有30多萬人傷亡,數百架飛機被摧毀,這明顯不是事實。
另一方面,從戰略上來看,斯托爾滕貝格表示,“烏克蘭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北約”,則要從以下幾種可能來解讀。①繼續給基輔政權“畫餅”,鼓勵烏政府堅持打下去——別泄氣,你們距離加入北約又近了一步了;②警告俄羅斯,北約隨時可以讓烏克蘭加入,到時候,北約將“保衛成員國家的每一寸土地”,這也就是威脅要“親自下場”;③不是開玩笑,烏克蘭的確可能加入北約,而且可能性越來越大。
北約秘書長“撒謊”,誇大俄軍的損失,這已經沒有疑問,至於“烏克蘭比任何時候更接近北約”,哪種可能性更大一些?首先排除第②點,烏克蘭要加入北約,不是“隨時”可以做到的,必須要北約30國的同意,而就算美國老大哥同意了,其他成員也不會同意,原因很簡單,為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直接對抗”,沒人這麼傻?所以,要加入可以,先與俄羅斯“停火談判”,俄烏衝突結束,爭端談妥,北約30國才會說“YES”。
其次,第③點的可能性的確存在。咱們此前分析過,目前中美關係可能“止跌企穩”,普京又手握“中東大牌”,美國可能與俄羅斯“做交易”,也即普京“放過以色列”,避免美國“陷在”中東;美國“放棄烏克蘭”,讓俄羅斯“體面結束戰爭”。如果美俄達成交易,會形成兩大結果:A、俄烏衝突結束;B、烏克蘭加入北約。普京咬下一口肉,得勝還朝,烏克蘭得償所願,加入北約。
最後,第①點的可能性最大。原因很簡單,A、目前美俄還沒有談妥,華府好不容易釣住俄熊,能輕易放棄嗎?B、美國雖然尋求與俄羅斯進行“交易”,但嫌普京“開價太高”,所以不直接出面,由北約出來施壓,斯托爾滕貝格揚言,就算烏軍無法“收復失地”,一樣可以給俄羅斯造成“巨大損失”;C、烏軍反攻損失太大,已經有“內崩”的跡象,所以要給烏政權“畫餅充饑”,給他們一種“即將加入”北約的錯覺。
按道理講,北約表示,“烏克蘭從未如此接近北約”,這的確是對俄羅斯“撂狠話”,但實實在在地講,普京對此應該“不憂反喜”,很簡單,不管是北約“畫餅”,還是烏克蘭真的“加入北約”,都對俄羅斯有利。“畫餅”就不說了,烏克蘭無非繼續“撐下去”而已,已經是“強弩之末”,不可能翻身了;“加入北約”,對俄可能反而是“好消息”,“烏克蘭從未如此接近北約”,也就意味着,“俄烏衝突從未如此接近結束”。
用膝蓋想想,俄烏衝突不結束,烏克蘭能加入北約嗎?不可能,所以烏克蘭加入北約,本身也就意味着“俄烏衝突結束”,普京成功“解套”了,這難道不應該“不憂反喜”嗎?有人可能說,烏克蘭加入北約,對俄威脅很大。要說威脅,那肯定有,否則普京也不會反對,但說實話,在瑞典、芬蘭紛紛“入約”的情況下,烏克蘭是否加入已經不重要了,再說俄羅斯畢竟是“核武超級大國”,大夥真擔心俄羅斯“被入侵”嗎?
所以,咱們以前建議普京,“啥都別干”,只要把俄羅斯的人口提升上去,以如此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資源和“龐大的核武庫”,躺着也能成為“超級大國”,何必熱衷於一時一地的“地緣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