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章之前,感謝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能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俄烏戰爭引起了關於俄羅斯是否會動用核武器的熱議,尤其是在俄車臣共和國總統小卡德羅夫公開表示要對烏克蘭進行“小當量”的核打擊後,情勢更顯緊張。然而,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洛夫卻在近日的採訪中指出,俄羅斯不敢輕舉妄動,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在”。
這個看似出人意料的言論引發了許多人的疑惑,難免會思考,中方究竟是否已經向烏克蘭承諾了“核保護”?實際上,這一切源自於蘇聯解體時的複雜局面。
當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獲得了蘇聯約三分之一的核武器,包括超過1700枚核彈頭以及能夠攜帶核武器的圖-160轟炸機等。烏克蘭一度成為僅次於美俄的第三核武大國,其核力量遠超英法等國。為此,1994年,各國與烏克蘭簽署了協議,要求烏克蘭拆除全部核武器,作為交換條件,各核大國將向烏克蘭承諾“無條件不對作為無核武器國家的烏克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並在烏克蘭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種侵略威脅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提供相應安全保證。”
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洛夫
而在2013年,中烏兩國再次聯合聲明對此承諾進行了確認。然而,中方對烏克蘭的承諾並非美國式的“核保護傘”,而是一種對無核國家的“積極安全保證”。簡而言之,五常不得對烏克蘭進行核打擊,同時在烏克蘭受到核打擊時,五常有義務提供緊急援助。
丹尼洛夫的表態存在一定的誤解。儘管中國有在烏克蘭遭受核打擊時提供援助的責任,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需要對烏克蘭履行“核保護傘”的義務。
目前的俄烏戰爭並非核戰爭,因此中國無需對烏克蘭提供援助。同時,中國也公開表示絕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即便烏克蘭遭受核打擊,中國也不會違背這一原則。
當前局勢下,掌握主動的是俄羅斯,其戰場表現和損失情況均遠遠優於烏克蘭。如果談及核武的使用,倒不如說烏克蘭才更有可能。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其他文章均為假冒,請勿搬運。歡迎大家在評論下留言。圖片來源於網絡,原創不易,洗稿必究。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