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姐
據環球時報報道,10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媒體上用阿拉伯語和英語發文,再次向全球傳達了中國對巴以衝突的態度。
華春瑩稱,上海曾經為2萬猶太難民提供過庇護,而過去的痛苦不應該再在任何人身上重演。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寶貴的,無論其宗教信仰或國籍如何。中國譴責並反對任何針對平民的行動。
(華春瑩發文)
華春瑩的話不僅說出了中國的態度,也說出了中國為何能在巴以衝突問題上站得正的原因所在——在猶太人問題上,西方國家有“原罪”心態,而中國不僅沒做過虧心事,還曾無私幫助過猶太人,這讓中國更有底氣站在客觀立場上看待問題。
在二戰時期的1933年至1941年間,時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冒着風險,為猶太人發放了前往中國的簽證,最終有大約兩萬名猶太人乘船從歐洲輾轉到達上海尋求庇護。80年前的上海成了這些猶太人的諾亞方舟,讓這些猶太人得以順利生活工作,躲過了那場駭人聽聞的屠殺災難。可以說,中國從來都不“欠”猶太人的,反而應當少點道德綁架,對中國多一點感恩。
(抵達上海的猶太人)
而西方如今之所以會被輿論裹挾,也是因為二戰時猶太人團體曾在西方各國遊說,希望有國家可以出手拯救猶太人,但包括美國在內,各國都沒有正面給出過回應,實際上坐視了猶太人被屠殺。正是這種“道德負罪感”,讓現在的西方面對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平民時,連句重話都不敢說,只想儘可能對以色列“加倍補償”。
(以色列在華民眾感謝上海)
但巴勒斯坦人又何其無辜?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按照巴勒斯坦衛生部的數據計算,在以色列空襲加沙地帶以來,9天時間內,平均每小時有11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在以軍的屠殺中;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超過100萬,幾乎是整個加沙地帶人口的一半,遠遠超出了聯合國救濟機構的能力。甚至,聯合國自己也已經有14名工作人員被炸死,活着的工作人員每人每天只有一升水的配給,基本處於自身難保的狀態,也無法向狀態更糟的加沙平民提供有力的幫助。
(受傷的巴勒斯坦父親撫摸孩子的遺體)
但是,“世界破破爛爛,中國縫縫補補”。我們站在人類和平一邊,站在公理和道義一邊,這不止是嘴上說說的。
在以色列強制對加沙地帶斷電長達五天的時間內,不少巴勒斯坦平民和醫院還能堅持下去,就與中國有着直接關係——自從2007年被以色列嚴厲封鎖後,加沙地帶就逐漸成為了全球太陽能發電比例最高的地區,如今佔比已經接近了25%,部分缺水地區也開始使用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這得益於中國對全球光伏產業的顛覆性創新,也得益於中方對加沙地帶的光伏發電援助。
有報道顯示,從2016年起,中國就開始參與加沙地帶貧困家庭的太陽能發電援助項目,至少為數百戶貧困家庭提供了小型太陽能發電設備。中方也為加沙地帶的部分醫院援助了光伏發電設備,讓他們可以不受頻繁停電的影響,更多挽救病人的生命。同時,隨着光伏設備價格的下降,不少加沙家庭也可以負擔得起中國的廉價光伏發電板,讓自己有了基礎電力供應。
(加沙地帶的光伏發電設備)
另外,就在巴以衝突持續引發關注、俄烏衝突仍然沒有結束的當下,全球14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的領導人與代表正陸續抵達中國,參加將於17日和18日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外國代表在下飛機後就感慨道,只有在中國,看到了那些和平、安全、開放、繁華、高度現代化的都市,自己才重新燃起了信心和希望,才再一次深刻相信,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旋律。或許在他們看來,在全球動蕩不安、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出的當下,這場論壇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盛會,也在不少人心目中成為了“人類文明的希望燈塔”,為身處變亂迷茫中的他們指引了前進方向。
(阿富汗代表參加“一帶一路”論壇)
中國站在道義一邊,站在和平一邊,站在良知一邊。我們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也一定會承擔起時代的責任,為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貢獻出中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