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疾人和孤寡老人是一個特殊群體,需要社會給予特別的關心和幫助,“尊重、關心、幫助、服務殘疾人和孤寡老人”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不斷進步的大愛之舉。為進一步倡導文明新風,弘揚中華民族“幫老助殘”的傳統美德,廣東省發展中醫藥事業基金會&醫護幫老助殘專項基金聯合廣州市越秀區人民街“雙百工程”社工服務站,共同開展“幫老助殘 暖心惠民”關愛殘疾人士及孤寡老年人志願服務活動。

活動現場,醫護幫老助殘專項基金的頤老幫扶員與人民街“雙百工程”社工服務站的社工“兵分兩路”,走街串巷探望孤寡老人,並送上了廣東省發展中醫藥事業基金會轉為長者準備的禮包。
幫老助殘 把溫暖送進千家萬戶

家住越秀區人民街的陳叔今年73歲,自幼患疾,如今年逾古稀,雖無老年疾病,卻癱瘓不起。好在性格開朗,處事淡然。據社工小馬敘述,陳叔由於常年不能走動,整日生活在由模板隔出的單間,活動範圍幾乎就在半米之內,平日午餐由社工送至,但晚飯卻還需要自己解決。放眼看去,狹小的空間盡收眼底。房屋簡陋,整齊的堆放着各類生活物品,陳叔樂觀開朗的性格與狹小封閉的空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陳叔很喜歡聊天,在與醫護幫老助殘專項基金頤老幫扶員聊天時,他回憶起了年輕時的過往,他的經歷寫滿了滄桑,雖然一生經歷崎嶇坎坷,卻始終對生活抱有期待。對於殘疾的孤寡老人而言,他們是亟待社會關注的群體,不論是生活抑或心靈慰藉都需要給予關注和關懷。

在社工小馬的陪同下,頤老幫扶員一行來到果菜西社區的李姨家。李姨今年70,腿患殘疾,雖能勉強站立,卻行動極為不便,並伴有“三高”等老年疾病,每日需多次服藥,平日鮮少出門。無兒無女的她,一直艱辛的在不足5平方的公租房裡生活。

在社工溫馨的詢問下得知,李姨這段時間失眠嚴重,平均一天睡眠不足兩小時。在得知情況後,身為擁有多年養生經驗的醫護幫老助殘頤老幫扶員湯老師,現在教授李姨一些簡易、有助睡眠的保健動作及養生常識。李姨雖不善言辭,臉上卻始終洋溢着微笑。這微笑,恍如是點亮李姨坎坷命運的一縷暖陽。
暖心惠民 頤老幫扶員將公益進行到底

醫護幫老助殘專項基金於2022年在政府及相關單位的支持下,由廣東省發展中醫藥事業基金會聯合平安醫家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旨在積極應對社會老齡化,幫助困難長者解決養老問題,解決民生痛點,為黨和國家分憂解難。該基金自成立以來,已通過各種渠道及多種方式為困難家庭及長者籌集善款予以紓困解難,公益活動已逾千場次,深受社會好評。
此次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幫老助殘的優良傳統,全心全意為轄區困難人群排憂解難。通過推動公益幫扶的務實行動,讓困難群眾獲得感更加可及、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今後,醫護幫老助殘專項基金將一如既往的積極組織頤老幫扶員走進各個社區,為困難家庭及長者送去愛心,送去實實在在的幫扶。(文/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