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有網友稱:第一批核污水受害者出現了!原來是一位大嬸,在搶到鹽的時候,被一輛小轎車給撞了。
說笑歸說笑,現在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核廢水所造成的傷害。
2011年,由於日本地震,引發福島核電廠的核泄漏,造成了巨大的輻射,再加上消防車輛的沖洗,福島核廢水被儲存在了儲存罐里。十多年後,日本還是決定向大海排放核廢水。
到八月二十九日為止,超過一千噸的核廢水從日本的福島被傾倒出來。不過,核電站的廢水還在源源不斷地往外排着……
隨着核廢水的排放,輻射會逐漸向太平洋蔓延,造成難以控制的後果。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院海洋工程系張建民院士和胡振中副教授的研究表明,在240天後,核輻射將進入中國近海,1200天後,輻射將進入北美近海,並幾乎覆蓋了北太平洋。
儘管日本政府一直強調,這種排泄物對魚群的危害不大,但還是有許多排泄物滯留在海岸附近,造成了水體中的懸浮物的污染,而這些懸浮物一旦沉澱下來,就會污染整片海域,並逐漸蔓延至整個食物鏈。
海鮮、水產是如何被污染的?219世紀19年代,有媒體報道稱,福島核廢水中仍然有數十種放射性物質,如:碘-129,鍶-90,氚,釕-106,碳-14。雖然東電公司對外宣布,他們的核廢水已經被凈化,大部分放射性物質都被凈化到了最低限度,但誰也不敢保證,這些廢水的質量到底有多高
放射性元素如 Cs和 Sr能被海洋有機體吸收,並在有機體中以倍數累積。銫能被肌肉和其他器官所吸收,並能在動物體內滯留幾個星期或幾個月;鍶與鈣相似,能在生物體內保存多年。氚是一種具有放射性的氫同位素,它主要會在水體中存在。專家們相信,像鍶和銫這樣的放射性元素,由於他們更易於和海洋有機體結合,所以應該引起特別的注意。
切爾諾貝利事件後還顯示,對食品造成的影響主要來自於銫元素,這些元素會通過食物鏈傳播並積累起來,而且,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會出現在魚的肌肉組織里。相對於氚,這類物質對人類的危害更大。
根據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一份報告,不同的海洋生物所受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章魚和海膽對輻射的吸收率也不一樣,而代謝速度較快的魚類,在排除污染方面,也有很大的優勢。其中,像水母,海葵,海蠕蟲這樣的貝類對放射性物質的吸收能力比貝類更強。
當核廢料被傾倒到海里時,海水中的生物體必然會吸收這些廢料,其中的放射性元素在經過了生物的積累後,很有可能通過食物網,進入到人類體內,積累起來。
核輻射致癌、致畸——“核心問題是濃度”
放射性物質進入機體後,會隨着血液循環進入身體各個臟器和組織,在體內積累到一定劑量後,不僅會造成細胞死亡,還會引起細胞發生癌變、基因變異,嚴重的還會造成生物缺陷。
碘-129能引起甲狀腺癌;Sr-90是造成白血病的元兇,也是 WHO一類致癌物質。而氚,是一種很難被清除的高含量同位素,它會滯留在有機體中,導致基因變異;碳-14在魚體內的含量是正常水平50,000倍,同樣會導致遺傳丟失。
如果輻射的劑量超過100 ms沃特,那麼人體就會出現眩暈、頭痛、食欲不振等癥狀,還會出現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等癥狀,最終導致白血病、腫瘤等疾病,甚至是生育能力下降。一旦超出4000 ms沃特以上,就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隨著海洋的移動,核輻射的傷害不僅會影響到海洋生命,也會波及到陸地上的植物。
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研究生院副院長朱士堯,曾經在公眾面前指出,海水不是單向的,而是受地、月兩重重力的作用,所形成的潮汐,也有往複的趨勢。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這些被核輻射污染的污水,就會重新流入日本的沙灘和泥土中。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一旦被植物吸收,就會被動物和人類攝取,從而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危害。
據氣象部門預測,“達維”將於28日登陸日本東北部和北海道東部,屆時,日本將成為首當其衝的核廢水排放國。
如何防防止放射性元素進入體內?
核污染事件必然會對水果、蔬菜、食品、水源等產生污染,食用後會對人體產生損害。所以要避免或降低輻射的危害。首先,按照有關部門的推薦,對部分食物及飲水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對受污染的食物和蔬菜,可以通過去皮、再加工、洗劑等方法來清除污染源,從而提高食物的可食性。
為了防止核污染帶來的傷害,中國海關在對從日本進口的水產品和其他食物進行了100%的嚴格檢查,在對日本水產品和其他食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同時,在多個城市中,建立起核污染預警監測網,加強對海水、海洋生物和海產品的監控。所以,要多留意有關部門的消息,別太驚慌。
其次,碘(I)被認為具有治療放射性疾病的作用。只有當核爆發生後,當I-131的含量比較高時,輻照區的人才可以通過攝取碘來防止I-131在扁桃體內沉澱。所以,千萬不要盲目的吃碘,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吃,避免出現一些與碘過敏、甲狀腺疾病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