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戶籍民警
幾乎每天都在朋友圈裡“曬午飯”
不過她的“午飯”時間
取決於她“延時服務”的時間
五年下來
她成了領導同事眼裡的
“勞模”、“時間管理大師”
她就是天橋公安分局
制錦市派出所
民警孫黎明
5年延時服務1000多人
“我比較愛吃,所里的飯菜又合口味,就想着朋友圈‘炫一炫’。”孫黎明解釋了她朋友圈曬午飯的初衷,這一習慣開始於五年前。
作為服務窗口,戶籍民警中午僅一個小時的吃飯休息時間,即12點到下午1點。很早前孫黎明還能到點吃飯,但隨着“放管服”工作的不斷深入,群眾辦理戶籍業務的需求高漲,孫黎明午餐時間很少再有準點的時候。
“補上今天的午飯,有最愛的炸帶魚,但是沒吃上。”這是2021年冬天孫黎明朋友圈的一條內容,照片上綠油油的青菜和黃燦燦的炸帶魚看起來美味可口。“我現在還記得當時為啥沒吃上帶魚。”孫黎明笑着道出了“炸帶魚”背後的故事。
當天11點55分,臨近中午下班還有五分鐘,這時進來一個群眾要查檔案。“老師,查檔案需要時間挺久,你是不是出去吃個飯再來。”戶籍大廳門口的服務人員好心提醒。“不行,我從高新區跑來的,下午還得趕着上班呢。”該名群眾堅持當時就要辦理業務。
“老師兒,你來吧。”孫黎明接待了這名群眾。“他需要查曾用名,但是想不起來什麼時候把戶口遷到制錦市的,也不記得何時遷走的。”孫黎明去檔案室根據群眾提供的信息挨個翻找檔案,最終查到了他所需要的信息。
這時已經12點50分,同事給孫黎明帶的飯已經涼透,但是她也顧不上去熱,緊趕慢趕扒拉了幾口青菜,帶魚更是沒來得及吃,因為1點有群眾約了辦業務。
像這樣的情況對孫黎明來說是家常便飯,用她自己的話講,“群眾來辦理業務,肯定是急需的,心情大都是迫切的。雖然耽誤了吃飯,但是可以為群眾儘早辦完業務,內心也是感到非常的快樂和滿足。”
當堅守成為一種習慣,所有的奉獻和付出,就像日常工作一樣平凡。孫黎明就是這樣紮根戶籍崗位13年,將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的公安戶政楷模。也因此,她成了轄區群眾心中的“貼心民警”。五年來,孫黎明利用午休時間為1000多名群眾辦理了業務,戶政工作13年來,服務群眾15萬多人,實現了服務零投訴。

多做一點,讓群眾少跑腿
瀏覽孫黎明的朋友圈發現,她中午吃飯就在戶籍大廳工位上,累了就靠在座椅上歇歇,“群眾中午跑來辦業務的不少,都是很緊急的,我在這坐着,他們來了就能隨時辦理。”
就在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時,中午12點35分,孫黎明正在吃着飯,一名考生突然跑來,稱身份證上午考完丟了,需要辦理臨時身份證證明。孫黎明放下碗筷,立馬給這名考生辦理了業務。“繼續吃。”孫黎明於12點45分,在朋友圈記錄下了這一刻。
戶籍窗口的工作量大且瑣碎,辦理身份證、遷戶口、新生兒落戶,死亡註銷……小小的戶籍窗口裡,容納着人生百態。孫黎明不怕繁瑣和麻煩,她在工作中有着極強的共情能力,經常換位思考。在她看來,辦理戶籍不僅要讓群眾“少跑腿”,還要讓群眾“心舒暢”。
“終於吃上飯了。”4月3日12點38分,孫黎明在朋友圈打卡。之所以這個點吃飯,是因為孫黎明接到一名群眾的來電諮詢。這名群眾名字里有個“揚”,但在一代身份證編碼時,“揚”字成了“楊”,雖然後來改了過來,但戶口本上顯示有個曾用名“楊”。目前該群眾在聊城應聘工作,單位審核檔案嚴格,需要提供曾經更改名字的記錄。“因為這名群眾在聊城,我就讓他先等等,等我查到信息後,再通知他來濟南辦理。”孫黎明為了讓群眾少跑一趟,根據群眾提供的遷入制錦市派出所的時間進行查詢,但忙到當天下午5點50分,找了一年的檔案,都沒查到。第二天,這名群眾又來電,反饋稱其和母親好好回憶了一下,之前提供錯了時間信息。於是,孫黎明根據該群眾提供的第二次信息,查了半個小時,翻了400多頁檔案,終於順利查到了他的遷入和遷出記錄。
幾天後,這名群眾從聊城趕來派出所,孫黎明把他的更改記錄複印完、蓋上章,還手動開了個證明,把事情的始末寫清楚,歷經半小時。“其實,群眾的需求僅提供更改記錄就可以,但是萬一單位要求嚴格,非要提供證明呢,那他豈不是又要跑一趟。”
就這樣,本來需要跑兩趟甚至三趟才能辦妥的業務,孫黎明只讓群眾跑了一趟。
“多想一道、多問一句、多做一步,不讓群眾帶着問題離開。”這是孫黎明的工作作風。

連續12年除夕、初一值班
“開飯啦!”今年1月21日12點14分,大年三十這天,孫黎明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還是同樣的定位,還是那個角度。這已經是她在崗位上度過的第12個春節。
“過節了,吃點好的。”2022年10月1日12點14分,國慶節,孫黎明在朋友圈記錄下了她的午飯,相較於平常,她的飯菜多了份餛飩。
作為制錦市派出所戶籍窗口的骨幹力量,孫黎明承擔著所里大量的戶籍工作,每年的節假日,她都不會缺席。不出意料,這個五一假期,孫黎明又要在值班中度過了……
2021年10月1日,制錦市派出所來了一位從上海趕回來的張先生。張先生節前與孫黎明聯繫,從上海趕回來辦理夫妻投靠業務,將妻子的戶口從山東東明遷到張先生濟南的戶口上。因妻子懷了寶寶,無法到現場,張先生特地讓妻子寫了“委託書”。張先生與妻子視頻,一張“合影”定格在了戶籍電子檔案里,兩人笑得很甜蜜。“結婚登記兩周年了,剛好今天我們能夠在戶口本上團圓,這是最好的結婚紀念日禮物。”聽到這,孫黎明也特別開心,與國同慶之日值班中,還幫助小兩口圓了心愿。
2020年10月1日上午8時30分,老家在北京的武先生急匆匆來到派出所,幫父母辦理戶籍遷出業務。由於急着當天趕回北京過節,武先生害怕因辦理業務耽誤行程,沒想到的是,孫黎明僅用5分鐘就為其辦結業務。
也是那天,下午2時許,孫黎明收到了群眾送來的“熱情服務,廉明高效”錦旗。原來,當年7月,原本準備到派出所辦理戶口遷移業務的張先生突發疾病,加之其母親身體行動不便,戶口遷移的事便耽擱了下來。孫黎明了解情況後,主動上門為張先生辦理了戶口遷移業務。張先生在恢復健康後,第一時間來到派出所向民警孫黎明表示感謝。
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所有的付出和努力,最終都會結出芬芳的花朵和香甜的果實。孫黎明曾兩次當選分局“百姓貼心民警”稱號;2018年度獲得濟南市公安局“十佳女民警”,“濟南市三八紅旗手”;2021年度獲得市公安局“群眾滿意民警”;2021年10月,被山東警察學院聘為人口管理專業的“兼職教官”;2021年12月,被評為全市學雷鋒志願服務“最美志願者”。在孫黎明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制錦市派出所窗口服務滿意度始終位居分局前列,派出所戶籍室連續兩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戶籍室”。

孫黎明,是濟南公安戶政民警的群體“印象”,她們用熱誠溫暖的為民之心和精湛的業務能力,在方寸窗口,日復一日,回應着群眾的各項戶政需求…
— END —
來源:愛濟南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