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國際評論里,我們來分析克宮遭遇無人機襲擊一事。
5月3日凌晨,克里姆林宮的總統官邸遭遇兩架無人機襲擊,俄方指責烏克蘭製造“恐怖襲擊”,並表示會在合適的時候報復。
烏克蘭這次確實是捅了馬蜂窩了,俄羅斯對克宮遇襲一事觀點一致,比較極端的言論,比如梅德韋傑夫稱,“只能從物理上消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及其集團”。
相比梅德韋傑夫,扎哈羅娃“打擊牽扯”的範圍更廣,或者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扎哈羅娃認為,基輔只是沒有自主權的“小孩”,其監管人應該承擔責任,呼籲華盛頓、倫敦和北約為此次恐怖襲擊事件負責。
基輔否認襲擊克宮,美又耍無賴,俄採取雷霆行動
烏克蘭否認襲擊了克里姆林宮,烏方給出了解釋:襲擊克宮不會改變俄烏形勢,反而可能激怒俄羅斯使前線更加困難。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烏克蘭的困局:無法承擔俄軍報復,不敢不擇手段取得戰事突破。但也不排除“狗急跳牆”,烏克蘭此前多次使用無人機襲擊俄羅斯本土,一度抵近莫斯科,寄希望於“斬首”瓦解俄軍攻勢。
也正是因為烏克蘭的“前科”讓基輔政權百口莫辯,基輔和大部分地區在當日迎來了俄軍的空襲。
在俄羅斯將報復行為落到實處時,美國白宮發言人讓-皮埃爾發表聲明稱,美方已知悉情況,目前沒有跡象表明烏克蘭是幕後黑手。布林肯則認為,這是一場俄方自導自演的“假期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的說法遭到了美國部分媒體人的抨擊,他們認為,這和說“俄羅斯炸毀北溪管道”一樣可笑。
目前多方各執一詞,但襲擊克宮一事必將影響俄烏衝突走勢,至少俄烏和談的可能性再次降低。從這一角度分析,美國具有“作案動機”和“作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