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繼硅谷銀行、簽字銀行後,短短兩個月內,美國聯邦保險公司(fdic)又開始為第三家搖搖欲墜的銀行兜底。當地時間5月1日,fdic宣布,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門已指定fdic作為第一共和銀行的接管人,而摩根大通銀行將承擔第一共和銀行“所有存款和幾乎所有資產”。
美國第一共和銀行,圖自美媒
根據fdic網站發布新聞稿,今日(5月1日)起,第一共和銀行在全美8州的84個辦事處將在正常營業時間作為摩根大通銀行的分支機構重新開放。第一共和國銀行的所有儲戶將成為摩根大通銀行的儲戶。第一共和國銀行的客戶應繼續使用其現有分行,直至系統更改完成。
作為協議的一部分,摩根大通銀行將承擔第一共和銀行“所有存款和幾乎所有資產”。fdic將與摩根大通分擔第一共和銀行貸款的損失,估計存款保險基金支付的成本約為130億美元。
截至4月13日,第一共和國銀行的總資產約為2291億美元,總存款約為1039億美元。
另據路透社報道,5月1日晚些時候,摩根大通發布聲明稱,該公司將承擔第一共和銀行約920億美元存款,還將購買該銀行的大部分資產,包括約1730億美元的貸款和300億美元的證券。
“政府邀請我們和其他人挺身而出,我們做到了,”摩根大通董事長兼ceo傑米·戴蒙表示,“我們的財務實力、能力和商業模式,使我們能夠以一種以最大限度降低存款保險基金成本的方式進行交易”。
fdic新聞稿截圖
《華爾街日報》指出,第一共和銀行是繼硅谷銀行、簽字銀行後,美國兩個月以來倒閉的第三家銀行;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倒閉的第二大銀行,總資產僅次於2008年倒閉的華盛頓互惠銀行。
第一共和銀行曾是一所明星銀行,其通過迎合富裕客戶的需求迅速發展,這些客戶希望獲得大銀行無法提供的高端服務。即便在存款利率較低時,這些客戶也樂於在該行的賬戶里留下大筆存款。
第一共和銀行的情況與已倒閉的硅谷銀行有部分共同點,他們服務於同一個舊金山灣區的客戶群,以及保有大量沒上保險的存款。兩家銀行的投資組合,也都傾向於低利率抵押貸款,而隨着美聯儲加息,市場不斷上升的利率讓兩家銀行蒙受高額的浮虧。
硅谷銀行、簽字銀行接連倒閉後,隨着美國政府的介入和fdic宣布為銀行存款兜底,似乎美國銀行業的流動性危機和恐慌情緒被暫時扼制。但現在看來,美國政府重點關注的第一共和銀行,最終沒有渡過危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第一共和銀行的危機在上周被徹底引爆。當時,該銀行股價從3月1日的每股122.50美元暴跌至4月28日的每股3美元左右,原因是“人們毫無根據地預期fdic將在當天結束前出手接管第一共和銀行”。cnn此前曾報道稱,聯邦金融監管機構不希望看到有銀行被fdic接管,試圖讓大銀行出面達成收購協議。
《華爾街日報》援引分析師的話表示,第一共和銀行的失敗預計不會引發美國銀行業新一輪的動蕩。而美國監管機構如何解決第一共和銀行的問題,對於增強各界對美國銀行體系的信心非常重要。
耶魯大學金融穩定項目高級研究員史蒂文·凱利稱,這是“最初恐慌的最後階段”。他解釋說,第一共和銀行的問題始於硅谷銀行和簽字銀行,“這是商業模式的競爭,不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演”。
不過,cnn認為,為防止另一家搖搖欲墜的銀行引發更廣泛危機,美國政府和金融業采取新聯合行動。這凸顯了美國內外對美國銀行業的擔憂,“並給拜登政府帶來了又一個取勝無望(no-win)的政治難題”。
cnn報道截圖
就在兩個月內第三家銀行被接管之際,美國兩黨仍深陷指責遊戲,互相攻擊對方是造成美國銀行接連破產的“罪魁禍首”。一邊,拜登政府和民主黨議員聚焦在特朗普政府於2018年通過的《多德-弗蘭克法案修訂案》,炮轟特朗普及共和黨人當時放鬆銀行監管;另一邊,共和黨人反擊指控,稱銀行破產的根源在於拜登政府領導不力、以及各銀行“管理不善,而非監管放鬆”。
cnn此前曾指出:“硅谷銀行的戲劇性崩潰肯定地證明了一件事——美國最大的系統性風險不在於其銀行體系,而在於其兩極分化的政治……若2008年金融危機重現,幾乎沒有明確的跡象表明,美國支離破碎的政治體系屆時將能夠及時避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