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的遠東邊陲,有一片荒涼、寒冷且又危險的神秘土地,它令人談之色變,周圍近千公里內幾乎沒有人煙,它就是被譽為是“世界的盡頭”的堪察加半島。
堪察加半島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東北部,西面是鄂霍次克海,東面是太平洋和白令海,北與大陸以僅100公里寬的地峽相連,整個半島自東北向西南綿延了1200多公里,距離最寬的地方達480公里,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是俄羅斯境內第二大半島。
堪察加對於俄羅斯而言就是一個蠻荒之地,是地球上最為荒涼和閉塞的地區。在俄語中,堪察加的意思就是“極遠的地方”,距離首都莫斯科長達7000多公里。而且時差也相當大,堪察加日出的時候莫斯科才剛剛日落。因此,這裡被譽為是“世界的盡頭”。
從歷史上看,堪察加半島並不屬於俄羅斯的領土,到了17世紀時,沙俄憑藉國力強大等有利條件,產生了向外擴張領土的雄心,其擴張的對象就是亞洲及遠東地區。因此,他們沿途東征並佔據東北亞的廣大區域,其中就包括堪察加半島。後來曾一度將領土擴張到我國的邊境上,雖然他們本想一鼓作氣吞併東北地區。但是當時我國正處於康乾盛世、國力強盛之時,沙俄卻被我國打敗而黯然離去。
而戰敗後的沙俄便把目光轉向了遠東的堪察加半島。當時生活在半島上的土著居民,科里亞克人和楚科奇人都比較落後,完全沒有能力抵抗沙俄軍隊的進攻,只好接受被征服。到了蘇聯解體以後,堪察加半島才正式劃入俄羅斯版圖。如今,土著人的後代仍然在半島上生活和繁衍。
堪察加半島氣候十分寒冷,凍土分布廣,冬天氣溫可低到零下50°,常人根本無法忍受如此嚴寒,而且大部分地區為一望無垠的寒帶針葉林,人跡罕至。因此,這裡完全不適合農業耕種,僅有苔原植物和部分抗旱的植被,當地人多數只能靠打漁維持生計。
堪察加半島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山脈縱貫南北,西海岸分布着狹長的平原,半島周圍基本都是火山群,總共有160多座火山,其中有29座屬於活火山,位於東部的克柳切夫火山,海拔高達4750米,是整座半島上的最高峰。
除了火山外,堪察加半島還彙集了大量的間歇泉和溫泉。其中以間歇泉最為著名,它是火山噴發時熔岩飛濺形成的一種獨特景觀。它位於堪察加半島西南部,面積約1萬餘平方公里,是全球間歇噴泉比較集中的區域之一,有25座間歇泉分布在火山周圍,其中,最大的是一個名為韋孔的間歇泉,所噴出的沸水以及蒸汽柱可達49米之高,是地球上最美麗最奇特的景觀。
堪察加半島雖然環境惡劣,但是因為雨量充沛、河流眾多、人類破壞較少,因此這裡有很多的植物和野生動物。其中,最為獨特的動物便是棕熊,那裡居住着上萬隻棕熊,棕熊已經成為堪察加半島標誌性的動物和堪察加半島原始主人。
另外,堪察加半島的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主要包括漁業資源和礦產資源,單是金礦就多達500處,黃金產量更是令人矚目,天然氣和煤炭資源的儲量也非常可觀。
堪察加半島總人口約30萬人左右,俄羅斯人占的最多,其中,50%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以及附近的城鎮葉利佐沃。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是遠東第四大城市,也是俄羅斯堪察加邊疆區的首府,位於堪察加半島的最南端,總人口約20萬人,整座城市被高大的火山環繞,從市區可以直接看到峻偉的克里亞斯克火山和阿瓦恰火山,構成了這座城市特有的風景。
堪察加半島儘管氣候嚴寒,卻有着奇異的景色和怡人的景色,吸引着無數海內外遊客的目光。然而在沙俄帝國統治期間,由於嚴寒和偏僻,即使被放逐的囚犯也不被派往此地,原因是沒有一個看守願陪伴囚犯前往那個嚴寒、凄涼而又充滿危險的地方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