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的主要參與者,我國不僅在清潔能源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在過去長期處於弱勢地位的汽車領域也開闢了“新賽道”。就在本月十三號,美國著名汽車製造商福特公司正式對外宣布,該公司將出資35億美元,與中企寧德時代進行合作,在美國密歇根州成立一家電動車電池工廠。
由於當前美國正在各個領域,加大對頭部中企的打壓力度,因此當福特宣布與中國新能源電池巨頭進行合作時,立即引發了西方輿論的高度關注。而真正令西方媒體感到驚訝的,是福特與寧德時代的合作模式。據悉,福特與寧德時代雖然是合作關係,但是工廠、員工乃至於運營,都由福特完全掌控,並且福特是通過一家全資子公司控制工廠,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合資。而作為合作方的寧德時代,在這個過程中唯一要提供的就是技術。但這種“提供”並不是技術轉讓,更不是技術共享,而是由寧德時代派遣部分員工長期駐廠。
寧德時代已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優勢十分明顯
而且部分電池也將從中國進口,至於工廠前期的設備安裝工作,更是由寧德時代全程參與。換言之,福特負責出資、尋找土地、建造工廠、招聘人員,而寧德時代提供的是電池專利技術許可。在享受美國政府的減稅優惠政策同時,還可以規避美國對中企進入本土市場的一系列限制規定。
當福特公司開始暢想未來之際,長期被美國技術壓制的中國果斷選擇出手。據美媒彭博社本月17號發布的報道稱,福特與寧德時代合作成立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工廠,目前還要再經歷中國高層和監管機構的一輪“額外審查”,以確保寧德時代所掌握的核心技術,不會流失到美國。雖然彭博社在報道中極力將這則尚未經證實的消息,同當下的中美博弈聯繫在一起,但彭博社也不得不承認,目前還沒有任何確鑿證據,能夠證明中國會阻撓寧德時代赴美建廠。其實福特與寧德時代的強強聯合,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解讀。
福特目前正在轉型新能源車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寧德時代成為福特汽車甚至是其它西方品牌的電池供應商,有助遲緩美國的新能源電池技術研發。與寧德時代這種專精於新能源電池的中企不同,美國廠商想要追趕寧德時代,乃至於分走寧德市場的份額,必須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而且即便造出來,在成本控制上能否佔據優勢還是個未知數。事實上,這套策略恰恰是改開初期,外國廠商用來打壓我國本土企業的套路,只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的中國也有底氣和能力,在西方國家“技術入股”。
但是從消極方面來看,美國的極端反華勢力是絕對不會樂見“中美合作”出現在輿論面前,尤其在佔據着新能源汽車多數利潤的電池領域更是如此。這就意味着,精通情報刺探的美國,有可能會竊取寧德時代的核心技術。因此,我國加大對寧德時代赴美設廠的安全審查絕不是基於意識形態,而是在充分參考了美國過去斑斑劣跡所得出的結論。
中美科技競爭將持續很久
或許連美國自己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們會成為被嚴防死守的對象,同時此舉也是在提醒美國,攻守之勢絕非一成不變,既然美國不可能在所有技術領域都能夠對中國形成碾壓態勢,就應該儘早拋棄用高科技去孤立中國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