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續發酵的中國無人飛艇闖入美國領空一事,成了中美關係的黑天鵝事件,原本外界預期布林肯訪華之行,將會給兩國關係帶來緩和的希望,但如今因為飛艇事件,中美高層對話短期內恐怕將難以重啟。
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已經非常清晰,闖入美國的無人飛艇確實屬於中國,但屬於民用性質,而且是受氣象因素誤入美國領空。
事情發生後,中方隨即予以承認並表示遺憾,但美方卻反應過度,不僅小題大做延期了國務卿布林肯的訪華日程,而且還不聽中方冷靜處置此事的勸告,派遣戰機將中國無人飛艇擊落,使得事件進一步升級。
美國務卿布林肯
雖然這件事不太可能持續發酵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這也必然會給未來的中美關係造成巨大影響。
對中國來說,美方的做法為中方未來擊毀美國投放在中國周邊用於間諜活動的民用設備提供了依據,日前中國國防部已經明確回應,中方在處置類似情況時將保留採取必要手段的權力。
而從長期戰略來看,這樣一來美方終將會自食其果,因為美國經常打着科研的旗號,利用所謂的“民用船隻”在中國周邊開展間諜活動,例如美國的“鮑迪奇號”,就曾偽裝成漁船闖入中國領海開展情報活動。
美鮑迪奇號
那麼未來遇到這種情況,中方可以像美國對待中國民用無人飛艇的做法一樣予以擊毀,更大膽地說,甚至在台灣問題上,也可以採取類似的做法,而美方對此也沒有立場反對,畢竟是其開創了這一先例。
對於美國來說,飛艇事件極有可能會促使拜登政府對華更加強硬,未來美國對我國的圍堵打壓力度將會更大,尤其是在台海以及南海兩個方向上。
因為台灣問題和南海問題,是美國圍堵打壓中國的兩大重要抓手,攪亂台海以及南海局勢,也是美國當前遏華戰略的核心目標之一。
美總統拜登
近日,美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又開始在中國周圍進行新一輪布局,即計劃在菲律賓增設4處軍事基地,且雙方都沒有公布新基地的具體選址。
但目前來看,美國大概率會重新啟用原有的基地,所以這4處新基地的地址就不難猜測,那就是幾乎都將集中在呂宋島以及巴拉望島。
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前者距離台島僅僅只有300多公里,而且與台島西南方向的戰略要地巴士海峽緊鄰,後者與我國的南沙群島只有300公里不到的位置。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
美國此舉從戰略上來看,顯然有着兩大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裹挾菲律賓,使其成為自己“印太戰略”的棋子之一,另一方面是加強“第一島鏈”的聯動能力。
在裹挾菲律賓方面,結合實際情況,菲律賓是美國在東南亞唯一的軍事盟友,菲國內也有不少親美勢力,所以其也是最好拉攏的東盟國家之一,早在之前菲前政府就受美國蠱惑,企圖在南海問題上侵害中國主權利益。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憲法規定,外國不能在本國境內設置軍事基地,所以這次菲方有意將“基地”換成了“站點”。
美菲關係
但這種掩耳盜鈴的說法,也掩蓋不了美菲的軍事合作已經違反菲憲法的事實。
此外當下菲政府的外交戰略已經基本明晰,即在軍事上恢復與美國的密切關係,在經濟上與我國繼續加強合作。
然而菲方應該清楚這樣做,不僅會對中菲關係造成衝擊,兩國的經貿合作也會受到影響,畢竟經濟合作無法完全和政治分離開來,沒有穩定良好的雙邊關係,想加強經濟合作顯然不太現實。
菲輸華主要產品之一香蕉
在加強聯動能力方面,要知道“封鎖”一直是美國圍堵中國的重要一環。
根據事實而言,美國一直試圖在亞太地區打造一個環形海上封鎖線,將中國圍困在內,那麼如今在菲律賓新增的4個基地,無疑將進一步加強“第一島鏈”內各美軍基地之間的聯動能力。
從戰術上來看,美國也有兩重目的。
美偵察機
對美國而言,在和平時期,新開設的基地將增強其在南海以及台海的情報偵察能力,如更密集地在這兩片海域部署大型偵察機,用來對周邊情況進行監視等。
而一旦美方因誤判與中國在台海發生衝突,新增的基地將成為美軍重要的後勤補給基地。
顯而易見,由於中國中遠程打擊能力越發完善,美軍越來越意識到,如果部署在第一島鏈內的兵力過於集中,對自身是不利的,所以美軍便重點改革海軍陸戰隊,以實施分布式作戰概念。
美海軍陸戰隊
所謂“分布式作戰”,就是化整為零,以分散的作戰力量打“游擊戰”,因此為了儘可能地將兵力分散開,美軍自然需要更多的軍事基地。
所以結合這點來看,即使美軍重啟位於菲律賓的基地後不再進行擴建,也同樣會對中國台海以及南海的和平穩定造成威脅。
不過美軍分布式作戰概念也並非是多麼先進的作戰理念,簡單來說就是海上游擊戰,而中國在台海南海天然具有優勢,美國就算更改戰術也不見得能改變什麼結果。
美國霸權
此外,要知道分布式作戰的核心是通訊樞紐,和增強電子戰能力,如果打掉美軍的通訊中樞,其就只能各自為戰,威脅程度將大大下降。
總而言之,當前美國在中國周邊小動作頻頻,雖然造不成太多的威脅,但仍需要予以警惕,畢竟其遏華目的不會輕易消失,未來可能會在其他領域同樣對中國進行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