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烏克蘭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對華撂狠話。他表示,如果中國繼續引進俄羅斯石油,那就呼籲美國對中國實施“二級制裁”。
眾所周知,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一直是“不偏不倚”,是“中立”的,並沒有偏袒和偏幫任何一方,同時維繫着與俄羅斯、烏克蘭的正常政治、外交和經貿往來,為什麼烏克蘭宣稱“無法接受中方立場”,硬要中國在俄烏之間“選邊站”,或者說,硬要中國“站隊”烏克蘭?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
首先,按照烏方外委會主席梅列日科的說法,中國雖然沒有明確“站隊”,但中方繼續採購俄油,事實上就為俄羅斯提供了“資金援助”,而俄羅斯又用這些資金採購武器、訓練人員“入侵”烏克蘭,同烏軍作戰,因此中國事實上就是“站隊”了,而且還是明顯“挺俄”。
表面上來看,梅列日科的話好像說得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也在同烏克蘭做生意。
換句話說,如果中俄正常貿易,可以看做是變相“挺俄”,那麼中烏正常貿易,不是也要被俄方認為變相“挺烏”嗎?俄羅斯有沒有指責中國維持與烏克蘭的正常交往,有沒有要求中方切斷與烏克蘭的貿易往來?沒有,那麼烏克蘭憑什麼要中國這麼做。
因此,梅列日科的這一說法,完全就是“胡攪蠻纏”,反而證明了中國“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中方希望俄烏和平,希望兩國能夠通過政治對話來解決問題,而現在到底是誰在拒絕對話?
其次,梅列日科表面上是要求中國“選邊站”,但事實上,卻是在為中國“挖坑”,但不管中國怎麼選,都會損害自己的國家利益。
比如說,如果中國選擇“站隊”烏克蘭,滿足了基輔政權的願望,那麼中俄關係勢必受到“不可逆轉”的傷害,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是同盟,勝似同盟”的關係也就瓦解了,誰是最大的得利者,毫無疑問,就是美國,烏克蘭這不是在拉攏、爭取中國,這是替美國瓦解、分化中俄關係。
退一步講,若中國“站隊”俄羅斯,那也符合梅列日科的算計,原因很簡單,這就將中俄“捆綁”在了一起,方便西方對中國發難,也就是對華實施一系列經濟制裁,給中國施加巨大壓力。
前面說過,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上是“中立”的,“不偏不倚”的,現在烏克蘭強行表態,硬說中國“變相挺俄”,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故意給中國戴上一個“幫助入侵者”的帽子,還是在幫美國對付中國。
最後,就算烏克蘭真的想要中國支持自己,基輔政權拿出什麼誠意了嗎?
眾所周知,中國一直希望收購烏克蘭的馬達西奇航空發動機公司,為此不惜投入巨資,烏克蘭不賣也就算了,畢竟買賣要講究一個“你情我願”,但基輔卻單方面撕毀承諾,不僅將馬達西奇國有化,還拒不退款,這是什麼作為?還指望中國支持?更別說,烏克蘭在台灣問題上一再指手畫腳,中國怎麼和烏克蘭“友好合作”?
所以,烏克蘭外委會梅列日科這番說辭,表面上希望“爭取”中國,其實是一肚子壞水,完全在算計中國。事實證明,烏克蘭的確已經淪為了美國的傀儡,正在“為虎作倀”,不僅坑了俄羅斯,而且還想將中國也拉入陷阱,需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