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海外歸僑男孩樂樂回鄉探親時,迎接他的除了親朋好友,還有一堆令其費解的“為什麼”:為什麼雞蛋染紅衣?為什麼線面扎紅頭繩?為什麼甘蔗立門口?……於2023年1月19日晚在東南衛視和海峽衛視首播的《山海福地·福氣來——2023福建新春福氣夜》,便在如此奇趣歡樂的氛圍中拉開序幕。
區別於絕大多數節慶晚會場面宏大、舞台炫目的傳統風格,《福氣夜》以福建的山川大海為舞台進行實景拍攝,製作團隊對立意、劇本、呈現方式的精益求精,都令觀眾感受到十足的誠意。晚會播出當晚,“2023福建新春歡喜夜”全網傳播總量破12億,#2023新春福氣夜# 等5個微博話題閱讀破億,#歐陽娜娜大提琴綻放##燈火版如願#等5個相關話題先後登上高位熱搜;節目境內外全網直播觀看量超2.3億,人民日報新媒體端熱度第一,短視頻播放總量達1.5億。可見這一將福建人民熟悉的“福文化”貫穿始終的晚會,通過年輕態的畫風、具象可感的文化呈現和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意趣,引發了全國觀眾乃至全球華人的情感共鳴。
不被定義的福氣夜
獨樹一幟的年輕態表達
《2023福建新春福氣夜》播出後,網友評價中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便是年輕態。晚會延續《2022新春歡喜夜》的風格,以閩地壯闊山海為舞台實景拍攝,以情景劇串聯起一個個小而精的節目,年輕態的表達貫穿始終。
一杯茶,換一個故事。晚會以一間神奇的茶舍為“中轉站”,人們把舊年的煩惱留在這裡,帶上滿滿一袋福氣走進新年。茶舍的第一位客人便是晚會的執行導演,他為如何把今年的內容做得更好而“焦慮”,面臨著脫髮的困擾。而後在為每位客人出謀劃策時,茶舍主人二姐更是毫不避諱地說出自己要“上價值”了。這些來自官方的自我“吐槽”,迅速拉近了與年輕人的距離。
在傳統民俗的呈現上,晚會同樣賦予其年輕態的創新表達。首個節目《福氣來》,從福建“十里不同音”的方言中提取出“hokila”,以此作為帶領觀眾走進“福文化”的鑰匙。鴨蛋染紅衣、麵線扎紅頭繩、甘蔗紅紙包頭立門邊……在融合演唱、表演等形式的“十萬個為什麼”中,福建年俗奇趣大賞就這樣被勾勒出來。
《福氣夜》的年輕態還體現在對青年流行文化的關注與創新性轉化上。近年來虛擬偶像文化和元宇宙越發受到年輕人追捧,在於數字化技術突破場景限制帶來虛實交互的沉浸體驗,正好契合年輕人對新奇事物的追求。基於對年輕人喜好的洞察,晚會在電影感的實景拍攝中鏈入虛擬世界首次開啟福氣“元宇宙”,虛擬偶像與現實的交互打破次元壁,成為吸引年輕觀眾強有力的抓手。
宋木子、合文俊、李飛帶來的《開拓者》可謂是《沙縣的繼承者們》的續篇,此次將沙縣小吃開到了外太空,並和“阿凡達”展開親切茶話。“三狗”無厘頭式的搞笑畫風是其受到網友喜愛的關鍵,這與晚會本身的清新輕快的節奏、幽默風趣的表達非常契合,因而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結尾的紅纓槍一出現,更將節日氛圍推向了高潮。
在《拾燈尋夢》里,南音表演、福建傳統詠春拳等傳統國風在全新影視技術的賦能下,從街頭巷尾來到在山高水闊的天地間。伴着美妙的民樂,虛擬偶像南夢夏翩翩起舞幻化成蝶,實現了視覺美感與傳統文化的高度統一。
縱觀整場特別節目,實景拍攝、福建山川大海皆舞台,虛擬偶像與現實的交互,隨處可見的自我解構、“官方吐槽”,讓這個“不被定義”的“福氣夜”顯得多了幾分清新和有趣。在眾多場面宏大、舞台炫目的晚會中,《2023福建新春福氣夜》憑藉獨具一格的年輕態表達,成為時下年輕人喜愛的節慶盛宴。
深耕福建文化特質
提煉精神內核融入時代特徵
海洋文化、紅色文化、媽祖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福建文化最突出的特質,就是各美其美、相得益彰。但對於其他地區的人民來說,福建文化還是有一定的陌生感和神秘感,《2023福建新春福氣夜》深耕福建文化特質的同時,對福建文化元素的使用不拘泥於原樣呈現,而是提煉精神內核融入時代特徵,使其引發全國觀眾乃至全球華人的共鳴。
許多人對泉州惠安的了解,都始於身着特色民族服飾的惠安女。黃燦燦的斗笠、碎花頭巾和及腰的藍色短衫,令人過目不忘。晚會上的歌舞節目《綻放》,就將惠安女勤勞勇敢的風範展現出來。舞蹈演員的裝扮從藍色的傳統服飾變換為一襲熱烈的紅衣,這就是惠安女勤勞堅韌、愛拼敢贏精神內涵的綻放。
春節的團圓氛圍下,這一節目所引發的共鳴更來自於同胞情與家國愛。在與寶島台灣隔海相望的福建,惠安女的舞蹈搭配歐陽娜娜大提琴的深情演繹,讓節目增添了濃濃的家國鄉情,因而在華人華僑圈乃至更大範圍的海外都引發了強烈反響。
《山河圖》則是對福建船政文化和祖國大好河山的致敬。船政文化是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早期實踐成果,晚會帶領觀眾走進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看福建船政建設工廠培育人才、創立艦隊,並在當代續寫船政文化的詩篇。
隨着寶石gem的演唱,節目打開了一副波瀾壯闊的山河圖。從“海上絲綢之路”到“開眼看世界”,在中國人向海圖強的征途上,閩人是敢闖敢拼的先鋒。如今,福建將“海洋強省”列入“十四五”規劃,全面開始新時代的蔚藍征程,為深入推進海洋強國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展現了自己的擔當和作為。
近年來中華傳統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傳承越發受到關注,《福氣夜》以福建文化及更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內核,賦予其符合時代特徵的創新表達,從而增進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與文化自信。
以福文化為基底
向普通人傳遞溫暖治癒
過去的一年是極為特殊的一年,無數普通人經歷了生活的艱難不易,更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支撐來對未來產生希冀。為了給全國人民帶去溫暖治癒,《2023福建新春福氣夜》集結1200人參與、連續錄製18天、輾轉10個地市30餘個取景地、100個小時的素材量,記錄下普通人生活的瞬間,致敬每一個平凡人的努力。
“一杯酒兩角銀,三不五時嘛來斗陣,若要講博感情,我是世界第一等。”在茶社裡被問及對來年的期許時,“0713”再就業男團用大眾耳熟能詳的閩南語歌曲《世界第一等》作為回答。“世界第一等”代表着福建人的自信和拼搏,也透着市井煙火味的細膩柔情。
在晚會上,這首經典歌曲被泉州本土音樂團體“double明”以街頭唱演的形式賦予新生命。跟隨鏡頭,我們在泉州城南的聚寶街看到了久違的市井煙火氣。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許久未見的人們熱絡交談,三五好友或圍坐一起享用着特色美食。這便是歷經艱難後,人人都想找回的平凡生活的幸福感。
整場晚會,觀眾跟隨節目在多個場景中“穿越”,郁可唯的歌曲《鬧哄哄》里,老照相館的師傅用鏡頭捕捉親情,用影像記錄時光;《拾燈尋夢》里小橘燈的微光在現實與虛擬間流轉,點亮前行的路與未來的希望;張顏齊、馬佳、潘辰的《如願》一騎單車走街串巷,與我們共同見證市井百態。
值得一提的是,《如願》最後以街採的方式,讓男女老少對着鏡頭道出了想在過年期間完成的心愿:七天睡到自然醒、放煙花、買玩具、好好休息、多賺點錢……這些樸實無華的願望,勾勒出豐富的社會面向,點明了整台節目溫暖、溫情的主題。讓普通人的聲音被關注和呈現,一直以來都是福建廣電打造內容的願景之一,晚會記錄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尋常生活,傳遞出人民豁達、樂觀、進取的精神和追尋中國夢的不懈奮鬥,為傳統佳節更添一份溫度。
作為一檔在春節期間播出的特別節目,《山海福地·福氣來——2023福建新春福氣夜》延續對福建文化的深度挖掘,立足“闔家福,福建福,中國福”的小切口與高站位,細膩呈現“福文化”的悠遠深厚,以本土化、年輕態的表達實現破圈傳播。這場閩味十足的盛宴綻放出山海福地的人間煙火,與全國人民以及全球華人一起祈福、納福、迎新春。
— the end —
作者 | 劉翠翠
主編 | 彭侃
排版 | 石瓊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