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問題向來被視作中菲關係的核心議題。在近些年,兩國已達成友好共識,一致認為南海問題並不能涵蓋中菲關係的全部,同意以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確保南海問題不致成為中菲關係的不安要素。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馬科斯在新年伊始便踏上了訪華之旅,兩國隨之發布聯合聲明,其中共有四處涉及南海問題:
其一,兩國重申南海爭議並非雙邊關係的全部,同意妥善管控分歧,維護並促進地區和平穩定。
其二,兩國決定建立中國外交部邊海司與菲律賓外交部海洋司溝通機制,以增進彼此互信。
其三,回顧《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對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意義,及早推動“南海行為準則”的達成。
其四,雙方同意在現有成果基礎上,儘早重啟海上油氣開發磋商,造福兩國及兩國人民。
結合以上信息來看,在經過充分交換意見,闡述彼此立場後,兩國以審慎的態度,穩妥地處理了南海問題。在訪華期間,馬科斯抽空接受央視《高端訪談》節目的專訪,當談及南海問題與海上聯合開發事宜時,馬科斯表示對其充滿信心,他認為兩國已經奠定良好的基礎,且努力促成合作,早晚會找到可供解決的方法。
針對南海問題,馬科斯屢次強調雙邊磋商的重要性,並堅決反對外來勢力的干預。他在專訪中指出,美國試圖成為中菲之間的第三方,但由於美國並非利益相關方,所以不會有所成果。南海問題必須由中國與菲律賓進行協商,可以涉及東盟,以及亞太地區相關國家。亞太地區的未來必須由亞太國家決定,而非交給他國決定。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馬科斯再度就中美關係、南海問題作出表態。他表示,在中美競爭的背景下,菲律賓不能簡單地在兩國之間選邊站隊,而必須堅持捍衛本國的利益。
當談及南海時,馬科斯風趣地將其形容為一個讓自己“夜不能寐”的問題,因為南海的形勢處於動態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時時刻刻地關注它,才能做出及時的反應。
馬科斯再度重申他訪華期間所提出的觀點,南海問題是菲中關係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迴避的難題。但近來多方勢力介入南海局勢,使之愈加複雜的現狀,令他深感憂慮。他特彆強調,南海的未來必須由周邊國家決定,而非外部勢力。
馬科斯之所以頻繁在公共場合拋出上述論調,足以說明以菲律賓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對於西方頻繁介入亞太,脅迫選邊站隊,攪亂地區局勢的做法,已頗有微詞。
美國常年深耕東南亞地區,投入了大量的戰略資源,將其視為“自家庭院”。直到近些年,中國與東盟關係飛速發展,美國對此憂心忡忡,因而不擇手段地拉攏東盟各國,進而消除它眼中的“中國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挑動南海爭議,必然是付出最少,獲益最高的手段。美國對此也駕輕就熟,變着花樣炒作南海問題,鼓動周邊國家向中國發起挑戰。
然而“南海牌”打多了,難免適得其反。政治爭議永遠只是一時的熱鬧,唯有和平發展、共謀繁榮,才是亞太各國的共同心聲與一致目標。美國的口號固然喊得響亮,但那些口惠而實不至的蠅頭小利,卻無法吸引東盟諸國。
時下,隨着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深入發展,亞洲在全球經濟版圖當中的地位,勢必會再度攀升。這不僅有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也能助推東盟加快現代化進程。亞太各國理應聚焦發展,摒除外界干擾,加強自身抵禦內外風險的能力,實現共同繁榮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