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給大家拜年時說:“再過幾天就是中國農曆新年了,在這裡我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我相信生命的微光必將能穿雲破霧,必將迎來勝利的曙光!”

看著鐘南山給大家拜年說話時,眼淚浸濕了雙眼,人也蒼老了許多!

從他的眼神能看得出,這一路走來,大家都很不容易。在醫院裡,很多醫務工作者夜以繼日的與新冠病毒作戰,看到重症感染者去世的悲痛,自己卻又無能無力。所以,他的流淚!有感動的淚水,也有心酸的淚水。他的拜年祝福語,牽掛着每一個人的健康,更希望疫情早日散去。
記得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那時全國一片恐慌,不知所措。李蘭娟院士是第一人提出武漢封城,隨後國務院採取了李蘭娟院士的建議,並委託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前往武漢抗疫。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70多歲的李蘭娟和80多歲的鐘南山挂帥出征?我想是一份責任,是一份信念,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如今,鍾南山已86歲,86歲應該是安享晚年,可他依然選擇了去承擔如此重任與壓力。
疫情防控的放開,他本想鼓勵和激勵大家同心抗疫,放平心態,但因自己的預判稍有偏差,卻要承擔著廣大群眾的質疑,甚至謾罵,從而給自己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負擔。
歲月不饒人!回望過去,1956年,鍾南山還在讀初三,那時的他特別喜歡運動,而且在校還創下了幾項運動記錄。

這一愛好伴隨了他一生,80多歲的他依然沒有放棄運動。正因為他熱愛運動,時刻加強鍛煉身體,80多歲還能走出來在一線奉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在面對新微生物的到來,我們是有需要花時間去研究與預判。疫情防控放開之後,即使鍾老有些數據預判不是那麼準確。但我們也需要記住他的功,記住他對人類做的貢獻!面對疫情,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它早日結束,重回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