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委副書記、市長虞平
封面新聞記者 周翼 徐湘東
1月15日下午,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閉幕。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全面起步、構築開放大通道大樞紐、聚力打造創新人才集聚高地……這些關鍵句,都與攀枝花發展緊密相關。
對於地處四川最南端的攀枝花來說,過去的2022年,可謂喜事連連:省委、省政府支持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為全省實現共同富裕探索路徑、創造經驗;新成昆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作為四川南向開放門戶,攀枝花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攀枝花市區一角 王東攝
新的一年,攀枝花有何新的發展目標?
1月15日,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委副書記、市長虞平在接受封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在重大歷史機遇面前,攀枝花將着力端牢做亮特色優勢產業“三個飯碗”,即端好“鐵飯碗”、做強“鈦釩碗”、創造“金飯碗”,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同時,將深入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為加快建成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強四川南向開放門戶提供有力支撐。
產業布局
對標新定位新要求
發揮獨特資源優勢 端牢做亮“三個飯碗”
“我們將堅定不移走特色發展之路,充分發揮獨特的資源優勢,在繼承發揚傳統優勢基礎上,拓展新領域新賽道,實現特色優勢產業的提質增效、提檔升級。”談到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時,虞平用了“特色”“優勢”“拓展”“升級”等關鍵詞,來介紹攀枝花的情況。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支持攀西經濟區走特色發展之路;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更是賦予了攀枝花建設‘兩區三地一糧倉’的發展新定位新要求。”虞平說,對標對錶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對攀枝花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結合內外環境發展變化,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對全市總體發展戰略進行了優化調整。其中,在產業發展上,着力端牢做亮特色優勢產業“三個飯碗”,即端好“鐵飯碗”、做強“鈦釩碗”、創造“金飯碗”。
虞平介紹說,端好“鐵飯碗”,即着力推進鋼鐵產業新型化。鋼鐵產業是攀枝花的“基本盤”,不能丟,也丟不得,必須不斷鞏固擴大優勢,關鍵是要在產業新型化上不斷提升競爭力;做強“鈦釩碗”,即釩鈦產業是攀枝花的特色優勢,必須進一步做大做強;創造“金飯碗”,即用好攀枝花得天獨厚的光熱氣候資源,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具體如何端牢做亮“三個飯碗”?虞平還詳細介紹了攀枝花的行動和目標。
在端好“鐵飯碗”上,將繼續發揮鋼鐵產業傳統優勢,加快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大力發展高性能模具鋼、高端結構鋼等先進鋼鐵材料,力爭今年全市先進高端鋼鐵材料產業產值達450億元以上,努力打造全國釩鈦低微合金鋼材製造基地和西南地區鋼鐵材料製造服務基地。
釩鈦高新技術園區內的標準化廠房 圖據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在做強“鈦釩碗”方面,將充分發揮釩鈦資源富集優勢,全力推進釩鈦領域“卡脖子”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高效開發紅格南礦,大力發展高性能鈦合金、高品質金屬釩等高端應用產品,加快建設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力爭今年全市釩鈦產業產值達450億元以上。
“我們將利用攀枝花得天獨厚的金色陽光資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現代農業和陽光康養旅遊度假產業。”在談到如何創造“金飯碗”時,虞平介紹道,清潔能源產業的重點,是推動“水風光氫儲”新型能源體系五位一體、多能互補、協調發展,加快建設新能源產供儲銷體系,打造氫能產業示範城市、新能源示範城市和綠色低碳產業集中承載地,建成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產業基地;現代農業的重中之重,是以推動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為統攬,加快發展“攀糧”“攀果”“攀菜”“攀畜”特色產業,積極培育“攀花”產業,着力打造“攀果”區域公用品牌、區域農產品精深加工中心和物流中心“一品牌兩中心”,建設農業強市;陽光康養旅遊度假產業,將搶抓新成昆鐵路全線通車機遇,大力發展“康養+”、文旅度假、大健康等業態,力爭今年全市康養產業增加值達170億元以上,建成“吃住行游購娛”高水平體驗的陽光康養旅遊度假目的地。
攀枝花二灘水電站 石磊攝
區位優勢
交通瓶頸打破
南向開放門戶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去年底,攀枝花交通迎來歷史性改變:新成昆鐵路全線貫通運營;中老班列(攀枝花)首發,標誌着從東南亞,經攀枝花、成都,到歐洲距離最短、效率最高、運行最穩的國際鐵路通道全部打通。
新成昆鐵路已全線貫通運營 劉家成攝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構築開放大通道大樞紐、打造中老班列全國重要集結中心等內容,與攀枝花密切相關。
“隨着新成昆鐵路、麗攀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和中老班列(攀枝花)的開行,攀枝花作為四川南向開放門戶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在虞平看來,交通瓶頸的打破,為攀枝花更好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滇中黔中城市群和溝通南亞、東南亞,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條件,有利於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攀集聚、周轉,必將大幅提升釩鈦鋼鐵、特色果蔬、康養旅遊等產業發展外向度,“這為我們加快建成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強四川南向開放門戶,提供了有力支撐。”
“接下來,我們將縱深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以大通道支撐大物流、大物流促進大貿易、大貿易帶動大產業。”虞平表示,特別是今年,攀枝花將按照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四向八廊’對外通道建設”“構築開放大通道大樞紐”的部署,爭取宜西攀高鐵納入國家鐵路“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方案,加緊大麗攀鐵路、攀昭鐵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保安營機場改擴建專題研究,開工建設攀鹽高速公路,實現宜攀高速公路攀寧段通車,織密以攀枝花為中心的綜合交通網,全方位構建與毗鄰縣(區)1小時、與毗鄰市(州)2小時、與成渝貴昆3小時交通圈。
攀鋼百米鋼軌 王東攝
與此同時,攀枝花還將持續推進“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省級大型區域商品分撥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打造四川“北有青白江,南有攀枝花”的國際鐵路物流格局,着力提升中老班列通道服務能級、運營質效、經濟價值。“建好四川南向開放門戶,切實擔當助推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時代使命。”
鄉村振興
打好“組合拳”
以“天府第二糧田”打造“天府第二糧倉”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力推動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着力打造“天府第二糧倉”,寫進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打造“天府第二糧倉”的主戰場之一,攀枝花正在發揮優勢,積極作為。
虞平表示,打造“天府第二糧倉”,重點是以推動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為契機,着力打好“向水要地、向地要糧、向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要效益”組合拳。
攀枝花現代農業園區 王東攝
圍繞向水要地,攀枝花將加快實施“水資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開發”三結合等“引水上山”項目,並有序開展坡改梯、旱改水行動,補充潛力耕地6.1萬畝,新增“旱改水”10.4萬畝,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70萬畝以上,以“天府第二糧田”打造“天府第二糧倉”;圍繞向地要糧,將壓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確保每一塊耕地都有“田長”守護。同時,實施耕地提質增量工程,加快推進補充耕地項目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向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要效益,將建好四川種業“南繁”基地,以大食物觀拓展“糧經複合”“稻菜輪作”“果畜一體”模式,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市,把攀枝花打造成全國糧食高產示範項目集聚地。
攀枝花正在着力打造“天府第二糧倉”,圖為富饒的安寧河谷。圖據米易縣融媒體中心
“我們還將以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為戰略牽引,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虞平說,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台、完善農村公路網絡、健全城鄉商貿物流配送體系,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是攀枝花要持續做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