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回首2022年,翠亨新區是中山鎮街中表現最突出的一個:獲賦予“打造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面向未來的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區、中山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示範區”的“三個定位”;獲批創建省級產城人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被列入全省特色平台;納入首批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名全市前列;重大產業項目相繼簽約落戶……翠亨新區引領和服務中山高質量發展的引擎角色不斷強化。
透過數據和事件,我們看到了成績,也看到了翠亨新區的新“戰法”。辭舊迎新之際,南方+翠亨新區頻道推出“翠亨方法論”系列報道,梳理新區“戰法”,發現新區的成長“密碼”,敬請關注。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中山迎新,從思想開始。歲末年初,中山市發起了一輪思想大討論。近日召開的中山市委十五屆五次會議再次發出號召:扛起改革的大旗。
改革之於翠亨新區,猶如融入骨子裡的基因。2013年中山成立翠亨新區,彌補了中山沒有重大戰略發展平台的缺憾,開闢了一方改革“試驗田”。可以說,翠亨新區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山改革創新的“箭頭”。

修建中的深中通道。 南方+ 葉志文 攝
2022年,翠亨新區進入快速成長期,發展能級實現從市、省到國家層面的“三連跳”。中山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新征程上,翠亨新區“打頭陣”仍需注重從“頭”開始,打開解放思想“總開關”,在新一輪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的“春天裡”,以改革突破,以創新闖路。
“新區要有新區的擔當,更要有新區的作為”
責任源於使命。2022年,可以說是翠亨新區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拐點”,新使命陸續出現。
這一年,繼實現與南朗街道統籌發展,迎來更大空間後,翠亨新區被中山賦予打造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面向未來的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區、中山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示範區的“三個定位”,同時被確定為中山承接深圳等東岸城市資源的“橋頭堡”。
這一年,廣東省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也換擋提速,廣東省在戰略圖上畫出了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賦予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歷史使命。翠亨新區在其中獲得新機遇:被列入全省特色平台,納入首批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至此,翠亨新區實現了從市級核心戰略平台到全省特色平台,再到與國家級平台聯動的發展能級 “三級跳”。

翠亨新區東片區(馬鞍島)。 連婉晴 攝
昔日的灘涂海角,如今正邁向大灣區舞台中央。經歷着“由外及內”轉型倒逼的翠亨新區,急需一場“由內向外”的自我革命,為改革鋪墊,為爭創一流奠基。
先立後破,不破不立。對標大灣區,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為翠亨新區建設發展設定了“高能級定位、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的“三高”目標,這是翠亨新區跳出中山傳統鎮域經濟的藩籬,走向一流的指引。
“新區要有新區的擔當,更要有新區的作為。”2022年以來,中山市委副秘書長、翠亨新區黨工委書記梁克在多個重要會議上,向新區幹部強調新區的使命與擔當。正是憑着這份清醒認識,在2022年新區交出了領跑全市的經濟成績單,並在深中聯動、建設項目審批、“評定分離”改革以及公園建設等領域持續輸出“翠亨樣板”。服務和引領中山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銳氣盡顯。
打開大視野,拿出“大手筆”
在激烈的灣區競合中,年輕的翠亨新區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步伐節奏,“戰法”也逐漸明晰。
過去一年,翠亨新區打開了發展的大視野。作為中山對接深圳等珠江口東岸城市的“東承”橋頭堡,翠亨新區在深中聯動中先行先試,走在了全市前列。浪尖、中國廣核集團等一批來自深圳的重點項目先後落戶,深圳企業“朋友圈”不斷擴大;開設深中通辦政務服務專窗,與深圳龍華區、寶安區開通首批超過200項“跨城通辦”事項,深中“雙城記”在翠亨新區不斷上新;牽頭設立中山首個氫能源產業發展技術聯盟,深中產業“鏈式”聯動持續加深。跨過伶仃洋,連通深中的“無形的橋”不斷加密,珠江口東西岸距離正在縮短。
過去一年,翠亨新區展現了“大手筆”。年初,涉及道路超過40條,總投資預計超過70億元的三大片區市政配套路網工程動工,這是翠亨新區東片區(馬鞍島)建設以來覆蓋面較大的路網建設工程。政策創新的頻率也在提升。這一年,翠亨新區先後出台“開門紅”20條、《中山翠亨新區支持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辦法(暫行)》和《中山翠亨新區支持健康醫藥產業發展辦法(暫行)》等政策,產業扶持獎勵力度邁進“億元”時代。

翠亨新區生物醫藥產業新平台——中山生命科學園近日已竣工驗收。
過去一年,翠亨新區展現了謀長遠的耐心和決心。對標深圳20+8產業體系,翠亨新區明確了4+X產業架構,特別是將未來產業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搶佔未來產業先機。堅持招商選資,為新區未來把關,全市首個以產業項目准入標準加經濟、科技指標約束的用地項目(莊嚴“灣區芯城”項目),就在今年誕生於翠亨新區。積極實施“美好翠亨”計劃,“增綠留白”,全年新增綠化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一個綠色門戶正在珠江口西岸崛起。全面打響“工改”攻堅戰,堅持重點以政府(或政府委託國企)連片整備模式推進“工改”,投入更大力量,為大項目、大發展拓展大空間。
新戰略、新“戰法”體現的是新理念,是翠亨新區貫徹“三高”標準的具體落實。思想層面的改變,讓翠亨新區加速蝶變,“主陣地”有了一流的模樣,更有了打造一流的底氣。
拒絕平庸,當好改革“箭頭”
中山市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指出,2023年是中山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夯基蓄勢、激發潛能的重要一年。要全方位競標爭先,各領域爭創一流,力爭在2022年打開工作局面的基礎上,搶抓先機、乘勢而上。
對於迎來成立十周年的翠亨新區而言,2023年是承上啟下,也是翻開新一頁的關鍵之年。多重機遇下,翠亨新區的黃金時代已然到來。在寫下十年輝煌,走向下一個輝煌之際,“少年”翠亨新區仍需從“頭”開始。
首先是要拒絕平庸。中山市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提出“全方位競標爭先,各領域爭創一流”,這既是中山的目標,也是中山的憂思。越是了解自己越有緊迫感,越是學習別人越有危機感。環視灣區,中山正處於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的境況。對於翠亨新區更是如此。扛起“打造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面向未來的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區、中山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示範區”的使命,翠亨新區註定要擺脫平庸,也註定要擔起引領和服務中山的更大責任。

其次是要繼續當好改革“箭頭”,保持銳意進取。“過去,中山走過來靠改革;這一年走過來,我們實現突破依然是靠改革。這次全會,我們再次面向全市號召:要扛起改革的大旗!”在中山市委十五屆五次全會上,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向全市幹部群眾發出號召。這對於翠亨新區來說,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再動員。過去一年,翠亨新區在多個領域走在了中山乃至全省前列,改革創新是其中成功的重要經驗。新的一年,發展依然要靠改革創新,新區人要重拾行裝,從“頭”出發,繼續當好“領頭羊”。
改革關頭勇者勝,行動是思想的落實,改革關鍵在解放思想,也在於行動,敢闖敢試。新的一年,新區要“領頭”,要從“頭”開始,更要從“手頭”抓落實開始。通向“黃金內灣”的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雷海泉
【圖片】資料圖片
【通訊員】王錫炎
【作者】 雷海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