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道被襲擊事件終於要水落石出了。俄方突然公布“北溪”管道爆炸真兇,目標直指英國皇家海軍,英國國防部對此緊急發布聲明予以否認。
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10月29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在新聞發布會上稱,來自英國皇家海軍的官員參與了9月份發生的針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破壞。科納申科夫首先指出,29日當天,烏克蘭武裝部隊第73海上特種作戰中心的武裝人員使用16架無人機對位於塞瓦斯托波爾的俄海軍黑海艦隊船隻和民用船隻發動襲擊,這支部隊在烏克蘭奧恰基夫獲得了英國皇家海軍官員的培訓。緊接着,科納申科夫話鋒一轉表示,“根據現有信息,這支烏克蘭部隊在9月26日執行了針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破壞行動,而英國皇家海軍的人員指導了烏方部隊的日常訓練,以及對天然氣管道襲擊行動的策劃”。
眾所周知,當地時間9月26日,俄羅斯對歐洲主要輸氣管道“北溪-1”和“北溪-2”發生多處泄漏。對於管道泄漏事故的原因,一時間成了“羅生門”,俄烏雙方各有各的說辭。烏克蘭與美西方國家指責俄羅斯,認為這是俄羅斯“自導自演”的把戲,其目的就是進一步讓歐洲陷入對能源危機的恐慌,以迫使歐洲國家在俄烏衝突中讓步,放棄對俄羅斯的制裁。對此,俄方則根據已有的材料顯示,事故背後有“西方痕迹”,美西方蓄意破壞“北溪”管道,旨在進一步加深歐洲與俄羅斯的對立,同時藉助能源危機的影響,讓歐洲國家更加依賴美國。
事實上,對於上述的兩種說辭,不難看出,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指責是沒有可信力的,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俄羅斯被排除在參與此次事件調查之外,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西方國家已經與俄羅斯形成敵對關係,不會為俄羅斯隱瞞其所作所為。在此情況下,此前參與調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瑞典方面曾表示,該國目前掌握的調查結果內容非常敏感,無法與其他歐盟國家分享。也就是說,瑞典並沒有像其他歐洲國家一樣指控俄羅斯是兇手,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俄羅斯的嫌疑。此外,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中,俄羅斯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失去了以能源來緩和同歐洲矛盾的利好局面。由此可見,“北溪”管道爆炸,俄羅斯並不是受益的一方,既然不是受益的一方,俄羅斯又有什麼理由干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
與之相反的是,美西方國家的嫌疑就大了。要知道,在“北溪”管道爆炸後不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曾對媒體聲稱,美國認為,“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破壞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讓歐盟國家斷絕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從而挫敗俄羅斯總統普京將能源武器化的手段。布林肯表示,隨着冬天臨近,美國希望歐盟減少燃料的使用。就連美國媒體都曾一度懷疑“北溪”管道被炸與美國有關。此次俄方表示“北溪”被炸的“真兇”是英國,顯然印證了此前俄方聲稱的“事故背後有‘西方痕迹’”的指控,雖然俄方沒有點名美國,但是沒有這位西方“帶頭大哥”點頭同意,英國也未必敢搞出這麼大的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俄方點名英國皇家海軍參與破壞“北溪”管道事件後,英國國防部當天隨即發布聲明表示,英軍沒有參與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的活動。但這短短的一句說辭,顯然難以打消國際社會對英方回應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