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香港本輪新冠疫情轉趨緩和,港府宣布6日起放寬部分社交距離措施,餐飲處所由每桌8人放寬至12人;表列處所每組活動人數放寬至12人;酒吧酒館每桌人數由4人增至6人;宴會人數由120人放寬至240人。此外,取消就郵輪“公海游”的熔斷機制。
香港防疫專家和商界近期多次要求港府儘早放寬入境檢疫措施至“0+0”(取消居家健康監測要求),但備受壓力的港府在抗疫專家會議上指出,希望專家和商界不要再要求進一步放寬入境檢疫措施。有分析人士認為,港府此舉是希望冷卻外界對短期內推行“0+0”的期望,從而有更多的迴旋餘地。
圖:香港商報
放寬入境檢疫措施要“穩紮穩打”
在推出“0+3”後,李家超就曾強調,放寬入境檢疫措施要“穩打穩紮”,要視“0+3”措施後的各項數據才能作出進一步決定。但政商界仍然相信本月內會推出“0+0”,主要原因是11月金管局將主辦國際金融峰會,這個峰會對香港意義重大,是香港擦亮金融中心招牌的重要舉措,港府定會為金融峰會做準備,所以預計會在11月推出“0+0”。
據相關人士分析,若到時港府能放寬入境檢疫至“0+0”,當然最好;但若到時仍未能實施“0+0”,港府也可以針對峰會作出額外豁免措施。在目前的“0+3”措施下,入境人士首三天持有“黃碼”,不能在食肆用餐,但峰會在首日設有晚宴,因此,豁免參與峰會人士的“黃碼”會是其中一個考慮,而且可能性極大。
至於“0+3”另一項措施,是入境及其後七天都要進行核酸檢測。有意見認為港府應該豁免峰會的核酸檢測,或減少次數。因為一旦檢測呈陽性便要被隔離七天,這對於來參加峰會的金融巨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顧慮。
圖:香港商報
短期內放寬“0+0”屬奢望
香港從9月26日起已將入境檢疫安排由“3+4”改為“0+3”,即可以回家或入住自選酒店,進行三天醫學監測;期間可以外出,但不能進入餐廳、酒吧等場所。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市民最期待入境限制放寬至“0+0”,但短期內似乎仍屬奢望。特區政府應謹慎處理,因不同地區的大廈污水樣本現仍有新冠病毒,不能掉以輕心。相信未來兩星期是關鍵,如果確診個案繼續下降,是有機會實施“零隔離”。
林健鋒認為,10月是香港展覽旺季,11月舉辦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若情況許可,應儘快實施“零隔離”,減輕疫情對各方面競爭力的影響。林健鋒指,如果內地的檢疫措施有改變是好消息,有助重振經濟,方便旅客、商人來港或出外。
(編輯 楊冰馨)
本文為香港《經濟導報》新媒體文章,
如欲轉載請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