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歐盟和美國裹挾着參與對俄羅斯制裁的歐洲國家,本來就在今年見證了太多的歷史——幾十年的高通脹,能源短缺危機,本來俄羅斯還沒有趕盡殺絕,雖然歐洲國家“瘋狂地”制裁俄氣和其他能源,但是由於普京的一系列“神操作”使得俄羅斯“反敗為勝”,大賺了一筆。也就是俄氣並未完全中斷,而且高價賣給歐洲,實際上即使俄氣高價也遠不如來自美國的LNG液化天然氣天價。所以說雖然是一種手段——制裁和反制裁的手段,但是俄氣並未完全中斷,一些歐洲國家還是有的用。
但是9.27日(昨天),承擔著重要的從俄羅斯往歐洲輸氣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突遭”3處破壞,除了引發天然氣在海底泄露,海面上形成了半徑100米左右的冒着白浪的可視區域。這就是俄氣對外宣稱“北溪管道”突然壓力下降的原因。
由於本來歐洲就面臨冬季即將到來的現實考慮,以及能源不足——尤其是天然氣的短缺,這下子歐洲人算是“雪上加霜”了。雖然“北溪-2”因為美國的從中作梗和強硬制裁,並未投入商用,但是北溪管道對歐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次事故發生前,兩條管道所幸沒有“投入運營”——“北溪-1”被俄羅斯“反制裁”停用維修了。
目前事關當局,歐洲的德國,丹麥和瑞典都參與調查了,俄羅斯也已經開始調查。實際上,在當前俄烏衝突的大背景下,這樣的“給歐洲缺氣”製造“雪上加霜”是存在“人為的可能性”——甚至是很大的。目前的初步調查也已經給出了一些論調——北溪管道被損壞,極大可能性是人為的,技術原因是不可能同時損壞北溪管道的3條支線的丹麥,德國,瑞典都有類似的論調。
新聞的關注點是這次確定是歐洲將沒有俄氣可以使用了——歐洲制裁,美國“強賣收割韭菜”的大背景,這樣的情況發生對誰有好處呢?
據報道,這次的泄漏處被監測到地震或者類似地震——幾百公里之外都被監測到幾次地震,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次的局部地震”——剛好炸在了北溪管道上呢?到底是多少當量的彈藥炸的呢?歐洲國家會不會說實話呢?雖然不斷放風說是“人為的”,但是是哪個大國的人為的呢?
實際上,俄烏髮生的大背景除了是美國主導的北約軍事集團東擴威脅俄羅斯領土完整和安全,另一個實際上也是“路人皆知”的美國想要藉著歐洲和俄羅斯“互毆”來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美國除了要搞垮歐洲國家,還想要藉著讓歐洲參與制裁俄羅斯的能源進而“和俄羅斯斷絕能源的聯繫”——然後,讓歐洲高價購買美國的能源——美國經濟不行了,能源還可以,那就得讓自己的“小忠犬”們好好“強買”。
這樣的算盤真的很簡單,很明了——歐盟沒了俄羅斯能源,既斷了聯繫,而且還在俄烏衝突中“不斷受傷”——現在看來歐洲確實經濟能源受傷不淺,而且經濟也完犢子了——尤其最為代表性的就是歐洲製造業集體外逃——你以為歐洲的貨幣貶值就那麼簡單嗎?美國除了發動“俄烏衝突”,還搞“美元霸權”——激進加息等等,這一波美國的收益實在是太多。歐洲人實際上一步步在無腦政客的“騷操作”下把自己送進了“人間地獄”。
北溪管道的人為破壞實際上還有更多深層的含義——徹底斷了俄羅斯和歐洲可能存在的“談判”——如果按照之前俄羅斯和烏克蘭存在可能的和平談判,但是被美西方“搞毀”了——戰爭一停,美國就沒錢賺了;那麼現在,在烏東地區四州併入俄羅斯聯邦的大背景下——俄羅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那麼中斷俄氣實際上就是另一種拱火——當然,得看這一次美國如何“嫁禍”俄羅斯——如果歐洲那些無腦的領導人還在“一股腦”聽美國的指令,那麼這次“人為破壞”就是莫斯科搞得,俄羅斯和歐洲的戰爭就很有可能“開打”。
美國想要報復俄羅斯的強硬和領土西擴——順便收拾歐洲,然後“豐實”自己的國庫。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炸了”北溪管道呢?這樣最大的獲益者到底是誰呢?我可不知道。
烏東四州“入俄公投”今天結束,預計3天內——9.30日前就可以完成所有程序,進而順利併入俄聯邦——俄羅斯領土西擴,這是對美西方,尤其是北約的強硬回擊——美國呢,不僅削弱了歐洲的經濟,而且還高價買了一波能源,當然,美國控制的公司實際上已經開始徹底掌控歐洲的能源命脈了。這波操作下來,歐洲人——那些做美國忠犬的歐洲人,哭死都找不到墳頭了——歐洲人啊,你們徹底被耍了。
話說,這些國際玩家手段越來越低級,沒什麼高明的了,就像發明不出新的“對抗理論”,只能老是用舊詞,舊的意識形態——比如新冷戰等等,現在看來,手段也越來越差勁了,真是沒意思。吃成死豬一樣的那些美西方政客們,能不能把時間放在真正的“鬥爭”上,別老是吃喝玩樂搞嘴炮了,有啥用呢?低級,差勁,太菜了。
不過,歐洲人嚮往自由和民主嘛,沒了能源,被美國坑了都不重要,應該靠信念可以堅持很久的,加油,com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