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峰會開幕前夕,美德先為中國吵上一架,背後儘是幼稚和無奈

2022年06月30日19:41:27 國際 1405

儘管俄烏衝突還在持續,美國的目光卻越來越多聚焦到中國身上。在最近的七國峰會上,與會各國達成一項協議,即籌措六千億美元的投資來“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雖然七國集團表現得非常嚴肅,但不得不說,這個決議着實令人哭笑不得。因為所謂的“抗衡”必須是雙方互相排斥且敵對,實施完全相反的措施或政策,類似於冷戰期間資本主義陣營馬歇爾計劃社會主義陣營的莫洛托夫計劃。可中國的“一帶一路”只是國際倡議,並非是有着嚴格標準和明確目的的戰略計劃。同時,“一帶一路”的各種項目建設方式也很複雜。既有中國單方面向參與國的投資或市場開拓,也有參與國對華投資與出口,亦或者雙方或幾方合作等。核心目的只有一個,即大家互利共贏,並沒有排斥某些國家或組織。

這種情況下,歐美國家如果想加入“一帶一路”中國歡迎,如果想啟動別的國際建設計劃中國也不會反對。所以七國集團的所謂“對抗性計劃”從一開始就會陷入一個怪圈,即想對抗卻找不到對手。

北約峰會開幕前夕,美德先為中國吵上一架,背後儘是幼稚和無奈 - 天天要聞

理論上,以美國為首歐美國家應該先將很多基本問題搞明白再確定下一步行動。比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到底是怎樣的性質?如果想將中國排除於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那現實可行性有多大?以及怎樣界定同中國的戰略性對抗和一般經濟競爭間的區別?若是無法回答這些基礎問題,那無論出台多少針對中國的計劃最後都會陷入目的不明,效果模糊的窘境。然而,美歐國家似乎更熱衷於提出更多花里胡哨的概念或計劃,而沒有興趣解決最基礎和現實的問題。就在最近的北約峰會上,美國和德國圍繞中國發生激烈爭吵。可令人無語的是,雙方的爭執幾乎是一場文字遊戲。

據德國《商報》報道,由於七國峰會上專門制定出六千億美元的投資項目來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使中國又一次成為德國媒體聚焦的話題。德國電視一台報道稱,中國對於七國峰會的決議很不滿並發出抵制信號。中國官媒指出,以美國為首部分歐美國家由此開始聚焦七國集團峰會並加強北約,而具有建設性意義的20國峰會則被趕到邊緣。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七國峰會還是在馬德里北約峰會前夕,都視中國為對手甚至敵人。中國官媒警告歐美國家建立地緣政治陣營的做法是損人不利己,並對此提出激烈批評。中方認為,北約視其他國家為威脅,但實際上是北約在嚴重威脅世界和平和安全。

北約峰會開幕前夕,美德先為中國吵上一架,背後儘是幼稚和無奈 - 天天要聞

在一片對中國的“關注”中,北約峰會正式召開。據德國《商報》報道,北約峰會對於如何擺放中國的位置表示關注。30個北約國家周三在馬德里確定未來安全政策時,他們將用一個單獨的段落來討論中國,光這一點就是北約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但北約的中國戰略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北約國家間仍有不小爭議。美國尤其敦促北約進一步重視中國政府對權力的爭奪,並就此得到英國的支持。但是應該把中國視為敵手還是挑戰者?北約就此爭論不休。有高級外交官透露說,美國和德國之間為此發生激烈的爭吵。

對此,德國《焦點》周刊認為,德國之所以會和美國有分歧主要是因為德中經貿關係。該刊認為,德國已經陷入“中國陷阱”。雖然德國經濟界對中國的熱情早已消失,而且德國正在考慮重新擺放德中經濟關係。同時,歐洲對華新投資暫時全部凍結,許多人都不斷指責中國的人權問題,導致一些企業開始離開中國。但專家們還是認為,經濟上完全與中國脫鉤是不可能的事情。儘管德國對華新政策里明確說明,不會迴避指出中國產業鏈條中存在強制勞動這一點,但專家們擔心,務實主義可能還是會佔上風。

事實上,德國與美國的爭論本身沒有任何意義。無論是對手還是挑戰者,都會給歐美國家為主導的國際秩序帶來重大衝擊。即使挑戰者聽起來更緩和一些,可沒有任何現實價值。換言之,德國和美國的爭論焦點只是表述方式,並不存在根本觀點對立。縱然如此,德媒代表依舊在北約峰會上很認真的爭吵。通過媒體泄露出的信息可以看出,雙方都將之作為很嚴肅的問題進行討論,似乎這個問題將會直接決定北約未來的發展戰略。但不幸的是,這種文字遊戲般的爭吵恰恰反映出歐美國家當前尷尬的政治和安全困境。

北約峰會開幕前夕,美德先為中國吵上一架,背後儘是幼稚和無奈 - 天天要聞

首先,戰略目的日益“模糊化”。歐洲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著名的國家同盟,即神聖同盟。然而,該同盟多年來一直是被嘲諷的對象。因為其既沒有明確的戰略目的,也沒有清晰的義務條款,同盟條約通篇都充斥着華麗且言語不清的表述。也正因此,歐美國家一度對國際條約的簽署非常重視,以避免神聖同盟式的事件重演。但冷戰結束後,無論是北約這樣大型軍事組織,還是具體的國家,在國家戰略目標的制定上又開始走回神聖同盟的老路,這種絲毫沒有借鑒任何歷史教訓的做法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的諷刺。比如曾經被很多國內外專家追捧的高邊疆戰略,就是戰略目的模糊化的產物。雖然美國賦予高邊疆戰略很多內涵,但自始至終也沒有說明該戰略的核心問題,即美國到底要達到怎樣的目的。結果盲目投入巨額資金後,該戰略很快淡出人們的視線。

如今美德圍繞與中國對抗的爭論也陷入這種戰略目的模糊化的困境,雙方根本沒有考慮對抗方式、具體目的及現實可行性等很現實的問題,反而糾結於中國的角色名稱。在這樣務虛討論基礎之上形成的協議到底有多少實操性,恐怕稍具政治和經濟嘗試的人都不會抱樂觀態度。

北約峰會開幕前夕,美德先為中國吵上一架,背後儘是幼稚和無奈 - 天天要聞

其次,執行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雙下降”。通常而言,帶有對抗性質的計劃都要優先討論標準和目的,因為這牽扯到執行和組織。標準或目的越高,所需要的執行和組織能力就越強。可從七國峰會制定的所謂“對抗計劃”不難看出,他們既沒有目的也沒有標準。而北約峰會上,美德之間爭論的主題更是和標準或目的毫無關係。如果這樣的狀態就可以稱之為和中國“對抗”,那對真正的國際政治研究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侮辱。

歐美國家之所以如此兒戲的對待戰略級政治問題,很重要原因是自身的執行能力和組織能力都已經無法和冷戰期間相比。如果標準和目的太過明確,那就意味着要有更加明確地負責人,還要有成熟的組織協調團隊。可這樣不僅要投入時間和精力,還要擔負責任,歐美的政客們根本無法接受。在他們看來,只要不影響自己的政治生命,其他都不重要。這也是為何當俄羅斯減少對德天然氣供應後,德國領導者會奇葩的呼籲民眾“少洗澡”而不是紮實的推動能源進口替代或新能源補貼。以當前歐美國家的政治運行水平,不要說北約這種國際級軍事組織的執行和組織,就是保證每個成員國自身的有效執行和組織都非常困難。所以美德間大玩文字遊戲與其說是嚴肅的討論北約對華戰略,不如說是政治困境下的無奈自嗨。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國家安全部:聽,這跨越時空的寄語 - 天天要聞

國家安全部:聽,這跨越時空的寄語

在黨的隱蔽戰線上,許許多多革命先烈為了理想信仰舍家離子,在民族危亡時刻義無反顧投身革命,甚至在生命最後一刻也未能與心愛的親人相見,只能借一紙信札,寄託對後人的期許。尺素含情,寸心明志,讓我們穿越歷史的煙塵,細細品讀隱蔽戰線先烈們寫給後人的家書,感受他們的深厚家國情懷和濃濃血脈親情。遺志銘心 志存高遠...
牛彈琴:她的眼神,感覺能殺死馬克龍 - 天天要聞

牛彈琴:她的眼神,感覺能殺死馬克龍

她的眼神,感覺能殺死馬克龍。我看到,有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外國網友,乾脆將這幾秒鐘,稱之為對馬克龍的“死亡凝視”。誰的眼神呀?G7峰會的東道主、意大利總理梅洛尼。
黨紀匯課堂·每天學一“點”㊾ - 天天要聞

黨紀匯課堂·每天學一“點”㊾

“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是黨章對黨員提出的具體要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二十八條對侵犯群眾知情權行為作出處分規定。本條規定涉及多個方面的公開,關係黨員、群眾知情權、監督權。如果不按規定公開相關事項,則屬於侵犯群眾知情權。
山東籍“75後”女幹部朱寧,在海南履新職 - 天天要聞

山東籍“75後”女幹部朱寧,在海南履新職

據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下屬公眾號“中國改革論壇”報道,6月13日上午,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研究院黨組書記朱寧、院長張信芳一行到訪中改院。上述消息顯示,朱寧已任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研究院黨組書記。
1992年,海南一男子兇殘成性,帶領手下一夜之間背負20條命債 - 天天要聞

1992年,海南一男子兇殘成性,帶領手下一夜之間背負20條命債

1992年,海南一男子帶領手下一夜之間屠掉20人,更是憑藉一己之力滅掉當地最大黑幫,為了躲避警方的追捕,他四處整容改頭換面,甚至敢在警方的眼皮底下繼續犯案,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惡魔竟然在幾年前風光出獄,他就是有着冷血殺手之稱的悍匪——孔繁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