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第118天,烏軍對俄展開“報復”,美公民被俘讓拜登“兩難”

2022年06月22日05:29:06 國際 1050

俄烏衝突剛進入第118天,就接連傳來了3個壞消息,讓烏總統澤連斯基的心情變得很糟糕。

一是他在視察利西昌斯克的時候,該地區卻突然遭到炮擊。須知,這裡是頓巴斯戰場的最前線,一河之隔就是打得不可開交的北頓涅茨克,看來俄軍已在此地形成壓迫之勢。

二是歐盟峰會將在本周討論“是否給予烏克蘭候選國地位”,可俄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又來“潑涼水”,聲稱烏克蘭至少要等到本世紀中葉,屆時歐盟說不定像蘇聯一樣解體了。

衝突第118天,烏軍對俄展開“報復”,美公民被俘讓拜登“兩難” - 天天要聞

三是美國總統拜登將在月底開啟“歐洲之行”,屆時會參加G7峰會和北約峰會,但他一邊聲稱每周都和澤連斯基通話四次,一邊又明確表示這次“不太可能”訪問基輔

總之,無論在戰場上,還是在外交場上,烏克蘭現在都有點“諸事不順”的感覺。更關鍵的是,昨日俄方聲稱精準打擊了一處烏軍指揮所,“斬首”超50名軍官,其中甚至包括烏軍將領

面對這一危局,澤連斯基需要儘快“扳回一城”,以免軍心動蕩、士氣低沉。

果然,烏克蘭的“報復”沒有遲到。

當地時間20日,“克里米亞共和國”領導人阿克肖諾夫表示,當地“黑海油氣公司”的3座海上鑽井平台遭到烏軍襲擊,當時3座平台上共有109人。

據悉,第一座平台受損最為嚴重,上面的12名工人目前僅有5人獲救,其中3人還受了傷,俄國防部則在全力搜尋其餘7人

衝突第118天,烏軍對俄展開“報復”,美公民被俘讓拜登“兩難” - 天天要聞

所幸的是,另外兩座平台沒有人員傷亡。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俄方會忍氣吞聲。相反,由於這場事故的性質過於惡劣,莫斯科方面很可能已經在醞釀反擊

為什麼“惡劣”?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其一,儘管有烏克蘭媒體聲稱,烏軍所射導彈的目標是距離不遠的蛇島,但種種跡象表明,這場事故正如俄方所言:是“襲擊”而非是“誤傷”

最直接的證據是,美國商業衛星公司“數字地球”的3顆Worldview衛星,分別在6月11日、13日和14日對3座遇襲鑽井平台所在的海域進行了拍攝。眾所周知,導彈攻擊需要精準定位,而這家美企恰恰提供國防與情報服務

其二,這是烏軍第一次克里米亞地區的能源設施發動襲擊,而且這些鑽井平台屬於民用設施,上百名工作人員也是無辜平民

在此之前,俄烏雙方都攻擊過對方涉及軍用的能源設施,比如為軍隊提供燃油的煉油廠。

衝突第118天,烏軍對俄展開“報復”,美公民被俘讓拜登“兩難” - 天天要聞

但這一次,烏軍開了一個“壞頭”,如果失聯的7名工作人員中有人不幸遇難,那麼將成為烏軍殺害平民的鐵證

況且,俄羅斯海上鑽井平台數量不少,偏偏大多遠離陸地,難以被防空系統覆蓋,俄方也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可如果被迫放棄這些平台,在國際能源價格飆升的背景下,俄方的損失肯定不小,這無疑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其三,烏克蘭的導彈系統性能有限,因此俄方認為烏軍使用的導彈,很可能屬於英美提供的軍援

如果屬實,那就說明英美沒有將俄方的警告放在眼裡,因為梅德韋傑夫曾“撂下狠話”稱:如果烏軍使用美國導彈攻擊俄本土,那麼俄軍很可能對西方城市發動攻擊

當然了,接下來還得看莫斯科的態度,俄方是否認為遇襲鑽井平台所在海域屬於俄方領土,將成為俄軍選擇報復手段的重要依據。

衝突第118天,烏軍對俄展開“報復”,美公民被俘讓拜登“兩難” - 天天要聞

但不得不說,仍在向烏克蘭追加各式武器的美國,不愧是煽風點火的“大師”,總是能“恰到好處”地給局勢再澆一桶油。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儘管美方極力避免留下“直接參与”俄烏衝突的證據,拜登政府也多次喊話美國人不要前往烏克蘭,但還是有美籍僱傭兵被俄軍俘虜了。

早在上周三,就有消息人士透露稱,兩名前美國軍人在烏與俄軍作戰時被俘。對此,美國務院宣布正對此展開調查。一直到當地時間20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才終於做出回應。

他在接受美媒採訪時強調了3點。

1,這些人只是“為了錢”,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正義,。

2,這些人在烏克蘭領土上為非作歹,其罪行危及了俄軍生命,因此必須受到懲罰。

3,這些人不屬於烏軍士兵,所以不適用《日內瓦公約》對戰俘待遇的規定

衝突第118天,烏軍對俄展開“報復”,美公民被俘讓拜登“兩難” - 天天要聞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俄方會從嚴從重地判決這兩名美國僱傭兵。而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是美國還是烏克蘭,都絕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形。

一來,這兩人是前美軍士兵,即便美方不承認“派兵前往烏克蘭作戰”,但其身份自帶的外交敏感性,決定了俄方可以將此事當做“美國直接參与俄烏衝突”的證據,屆時白宮將陷入外交被動。

二來,頓涅茨克地方法院在6月9日的時候,剛剛判處3名在烏作戰的外籍僱傭兵死刑,且其中兩人是英國人。而佩斯科夫也承認,不能保證這兩名被俘美籍僱傭兵不會被判處死刑,白宮將不得不面對一道難題:救還是不救?

如果營救,華盛頓準備付出怎樣的代價?如果不救,白宮準備好應對輿論的反噬了嗎?

衝突第118天,烏軍對俄展開“報復”,美公民被俘讓拜登“兩難” - 天天要聞

三來,這些被俘美籍僱傭兵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不無怨氣地承認“是被烏軍指揮官所拋棄”,並呼籲其他退伍老兵“來烏克蘭前要考慮清楚”。

此外,美媒昨日剛剛援引了一則訃告,內容是一名52歲的美國公民在烏克蘭身亡。有消息稱,此人是美國陸軍退伍老兵,死因是在烏克蘭被地雷炸死

這些消息,不僅會打消一些人前往烏克蘭作戰的想法,更會動搖在烏作戰的各國僱傭兵的軍心。如果所謂的“國際戰隊”在關鍵時刻突然撤退,很可能讓烏軍面臨不利局面,甚至造成戰局糜爛。

總之,還是希望美西方停止攪亂俄烏局勢、激化雙方矛盾,有關各方應該積極促成俄烏和平談判,儘早實現停火,為無辜民眾創造重返家園的有利條件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受賄9342萬餘元,台盟中央原常務副主席李鉞鋒一審被判無期徒刑 - 天天要聞

受賄9342萬餘元,台盟中央原常務副主席李鉞鋒一審被判無期徒刑

7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台盟中央原常務副主席李鉞鋒受賄一案,以受賄罪判處被告人李鉞鋒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將追繳在案的李鉞鋒受賄所得財
剛剛,外交部回應!信息量大 - 天天要聞

剛剛,外交部回應!信息量大

來源:央視新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7月3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外交部:台灣沒有任何根據、理由或權利參加聯合國及其他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7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美國眾議院近日全票通過“台灣非歧視法案”,要求美政府支持中國台灣地區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參與經濟...
美媒:中國AI在全球愈發受歡迎,全球多地機構正轉向中國模型 - 天天要聞

美媒:中國AI在全球愈發受歡迎,全球多地機構正轉向中國模型

【環球網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1日報道稱,中國人工智能(AI)模型在全球愈發受歡迎,這一趨勢正挑戰美國在全球AI產業中的主導地位。在歐洲、中東、非洲和亞洲,從跨國銀行到公立大學,用戶正轉向DeepSeek等中國公司推出的大語言模型,作為ChatGPT等美國產品的替代方案。 DeepSeek標誌圖 圖源:視覺中國《華爾街日報》援...
美媒爆:美方暫停對烏部分軍援,未提前通知澤連斯基與歐盟 - 天天要聞

美媒爆:美方暫停對烏部分軍援,未提前通知澤連斯基與歐盟

【環球網報道】據美國“政治新聞網”7月2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五角大樓作出暫停對烏克蘭部分軍援的決定,令一些美國議員、國務院官員以及美國位於歐洲的主要盟友“措手不及”。美國五角大樓 資料圖 圖源:美國國防部網站“政治新聞網”7月1日稱,五角大樓已暫停向烏克蘭運送部分防空導彈及其他精確制導武器,原因是擔心美...
桃源縣:政銀企深化合作 共促“知產”變“資產” - 天天要聞

桃源縣:政銀企深化合作 共促“知產”變“資產”

簽約會現場。紅網時刻新聞7月3日常德訊(通訊員 呂冠丞)“資金鏈關係著企業的生死存亡。這次交流會像一場‘及時雨’,把銀行請到我們‘家門口’,用我們手中的專利技術成功對接到了急需的發展資金,解決了我們研發投入的燃眉之急!
常德市稅務局舉辦道德講堂活動 倡導勤儉節約美德 - 天天要聞

常德市稅務局舉辦道德講堂活動 倡導勤儉節約美德

活動現場。紅網時刻新聞7月3日常德訊(通訊員 劉菲雨)為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勤儉節約美德在稅務系統落地生根,7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常德市稅務局以“弘揚傳統美德 厲行勤儉節約”為主題,舉辦2025年第一期道德講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