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2021年10月13日02:47:12 國際 1585

作者|陳龍

編輯|斐思


“遠隔天涯,想助你一切,奈何天高路遠我無能為力。你是我牽腸掛肚的疼。”山東男子李長水在柬埔寨建築工地打工,診斷為肝癌晚期。他生命垂危。身在山東老家的大哥李長海發出上述感慨。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李長水大哥李長海有心無力,稱“你是我牽腸掛肚的疼”

受疫情影響,許多和李長水一樣身患絕症的華人,困在異國。柬埔寨醫療條件較差,原本可以治療的重症,在柬埔寨成了“索命鬼”。他們的病症不斷惡化,臨死前,對爹娘、故鄉望眼欲穿。

“這些重症患者缺錢、缺血,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生命枯萎。”參與多個華人救助和募捐行動的中柬商會、廣東同鄉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陳岸說。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廣東同鄉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陳岸說,只能眼睜睜看着同胞的生命枯萎

但他們未能如願。9月28日,李長水在金邊逝世。兩天後,7年只回過一次國內的廣東服裝工人譚正元也因尿毒症去世,而他還有三個孩子,妻子此前已經為他買好了10月6日的機票。

至今,身患重症,因疫情困在柬埔寨的,還有許多人。

航班起飛前7天去世

最後一次視頻通話里,譚正元已經沒力氣說話。那是9月21日,他還沒有切食管,妻子周秀清勸慰他:“你要吃飯、吃東西,才有營養,有力氣。到時候(上飛機前)要隔離,你要堅持住。”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生命垂危的譚正元,已經無力和妻子視頻通話

無論如何,這是最後的機會了。離開柬埔寨,一切都會變好。

7月22日,譚正元肚子痛、尿血,去醫院查出腎結石引起胸腔及腹部大量積液、雙腎積水等併發症。8月4日,譚正元病情惡化,陷入昏迷,心跳瀕臨靜止。周秀清到處求助,聯繫到柬埔寨廣東同鄉慈善基金會,才把譚正元轉到一家大醫院,穩住了病情。

2020年,柬埔寨疫情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控制。今年,印度德爾塔病毒的入侵,導致柬埔寨疫情形勢進一步嚴重。

6月時,譚正元就開始出現尿急尿痛。同時,柬埔寨新一輪疫情暴發,“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封鎖”。譚正元去小診所看病、買葯,病情反反覆復,7月下旬出現尿血。

周秀清知道後很緊張,張羅着讓丈夫回國。譚正元卻說沒關係,“只是尿道結石而已。去醫院把結石打掉就好了。”

此後,譚正元的治療波折不斷。在金邊宏恩醫院,譚正元被確診為尿毒症,因醫院條件限制,後兩次轉院。

這些華人醫院都對譚正元十分關照。8月4日,譚正元的生命垂危。周秀清聯繫到中柬商會、柬埔寨廣東同鄉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陳岸。金邊第一醫院朱院長、綜合醫院湯院長做了聯合會診。

“看完醫療報告單,兩位院長一致認為情況非常危急,正常的肌酐值在50左右。如果肌酐值超過60就需要透析,而此時病人的肌酐值已經達到1200多,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只能立即去其他醫院做血液透析急救。”

但是,金邊所有中資醫院都沒有透析條件,條件好的醫院又被徵用為疫情收治醫院。8月5日晚,中柬商會會長劉陽、秘書長陳岸找到會柬埔寨語的人員,用摩托車把譚正元送到王家軍總醫院和金邊哲雷醫院(Cho Ray Phnom Penh Hospital)。經過一夜血液透析,譚正元被搶救過來。

這時,成了譚正元回國治療的最佳時機。8月底,經過幾次透析,譚正元病情好轉,醫生說,可以乘坐飛機。9月20日,周秀清通過機票代理商找到一位同胞,對方讓出了一張10月6日的回國機票。票價4.25萬元。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譚正元的病情曾一度好轉,但沒在合適時機買到回國機票

此時,周秀清已從越南回國在酒店隔離,全力為丈夫回國住院、照顧他做準備。

然而,沒過幾天,金邊傳來消息,譚正元病情再度惡化。醫生告訴她,“已經不好了,沒得治了。”周秀清聽到消息,嚎啕大哭。“現在要把命交到柬埔寨了。”

9月30日早上,譚正元在醫院去世。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譚正元已於9月30日在金邊的醫院去世

10月6日,柬埔寨航空KR961航班,金邊飛成都,卻沒能帶回譚正元。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10月6日,柬埔寨航空KR961航班,金邊飛成都,卻沒能帶回譚正元

為掙錢供孩子讀書,7年只回國一次

譚正元是廣東人,周秀清是廣西人,兩人均離異,在柬埔寨相識後組合了新的家庭。

20年多來,他們一直在廣東的服裝廠做洗水技術工。2014年,廣州增城、佛山、中山等地服裝業產能逐漸向東南亞轉移。師傅帶徒弟、工人介紹工人,也紛紛轉移過去。經朋友介紹,周秀清也到了金邊。

正是在這裡,譚正元和周秀清認識了。譚正元是惠州龍門縣人,婚後帶着兩個兒子,周秀清是百色田東縣人,帶着一個女兒。孩子們都在國內上學。兩人相處久了,決定合成新的家庭。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譚正元和妻子在柬埔寨打工期間相識,組成新家庭。

為了三個孩子的學費、老人的生活費,他們從來不敢輕易回國。2018年1月,工廠老闆給譚正元批了10天假期,他回到廣東老家,和周秀清辦了結婚證。沒想到,這成了他7年來唯一一次的回國。

家裡的三個孩子相繼上了中學,進入青春期。2018年,老師經常投訴,說小兒子“叛逆”,不聽話,不愛學習。兩人商量決定,讓周秀清回來管教。

2020年受疫情影響,周秀清沒能再回柬埔寨。但譚正元一個人的工資無法支撐家裡開支,周秀清就去了越南,仍然做洗水工。10月,譚正元的媽媽因肝癌去世,夫妻倆都沒回國。“就是為了省錢,給小孩讀書。”

今年8月,譚正元病情危急的時候,周秀清一邊通過輕鬆籌、向親戚朋友借錢,一邊想辦法讓丈夫回國。

輕鬆籌只籌到4萬多元。但丈夫那邊,每天住院費90多美元、護工費35美元,還要輸3瓶白蛋白,一瓶40美元。加上其他檢查費、醫藥費,每天要花2000元人民幣。周秀清每次都1萬元、2萬元地打錢過去,委託丈夫工廠的老闆跑腿、交費。

8月23日,周秀清從越南先行飛回國內,計劃9月底在廣西老家隔離結束後,去廣東等待、照顧丈夫。買到10月6日的機票後,她多次給柬埔寨駐華大使館打電話、發求助信。大使館回復,“前10天可以留在醫院觀察,但登機前的最後4天,一定要在酒店隔離。”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按原計劃,譚正元應在10月3日至6日隔離,然後乘飛機回國

她又給廣東惠州龍門縣衛健委打電話,衛健委回復,可以開闢綠色通道,入境後直接入院治療。“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不可能不給治療,”周秀清說,“我們國內(政策)好一些”。

一切都準備就緒。周秀清最擔心的是丈夫能不能撐過短暫的隔離期。

9月28日,周秀清隔離期滿,去醫院做核酸檢測。這原本是她計划去惠州照顧丈夫的時期。但譚正元已經生命垂危,上不了飛機。

先前周秀清覺得,不管丈夫能不能治好,至少能回國看看老父親、孩子,“治不好,我們也認了。人反正要落葉歸根。”但最後,丈夫連登上飛機的機會都沒有了。

譚正元家裡,還有80多歲的老父親。“給他看病借了十幾萬外債。還有三個小孩,兩個高三、一個初中,每月每人1000多伙食費。”周秀清哭着說,“我不知道怎麼辦,我一個人是撐不起這個家的。”

“你是我牽腸掛肚的疼”

在譚正元之前,山東泰安市新泰人李長水,也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簡稱西港)的醫院去世了。

今年7月,在西港建築工地上打工的李長水確診了肝癌。身在異國,李長水舉目無親,幸而得到了華人團體的幫助。

8月,經過大家的努力,李長水從西港轉到金邊的醫院治療。“他想着,去金邊離機場更近,等病情穩定下來,可以登上回國的飛機”。

李長水兄弟三人,2015年,二哥因車禍去世,侄子隨母改嫁。大哥李長海每天在市場打掃衛生,一天收入100多元。這樣的境況,讓家裡無力給李長水寄錢救命。“父親78歲,今年兩次腦梗住院,我沒什麼積蓄,早給他們爺倆花光了。”

弟弟在柬埔寨生死未卜,李長海一直瞞着父親。8月16日早上,他覺得弟弟恐怕沒有得救的希望,才告訴了父親。

李長水的困難得到了柬埔寨多個華人商會、華文媒體的報道,西港、金邊兩地的華人兩次發動募捐,籌得數萬元。在金邊住院一個月,醫院“以成本價為他治療,給予了最大的醫藥費減免”。儘管如此,李長水還是欠費數千美元。

9月10日,金邊第一綜合醫院華人院長湯麗下了《病危通知書》,診斷為“原發性肝癌晚期”。但李長水還是懷着一個樸素的願望,“希望回到山東老家,再看一眼他的爹娘,再瞅一眼故鄉的山與水……”

然而,9月28日凌晨,即譚正元去世前的兩天,李長水在醫院離開了人世。

因為過得太苦,李長海不願提及弟弟的過往。陳岸透露,來到柬埔寨打工前,李長水已經“妻離子散”。李長海說,弟弟遠赴柬埔寨打工,基本不跟家裡人聯繫,“他怕我們挂念,報喜不報憂,他在那邊的情況我不知道”,直到生病住院,他才聯繫了大哥。李長海為他打了幾次錢,就無能為力了。

8月31日,李長海在朋友圈寫道,“從小你經歷了太多的坎坷,(後來)漂泊在外。雖然你不是很聽話,但也是同根生。如今遠隔天涯,想助你一切,奈何天高路遠我無能為力。你是我牽腸掛肚的疼!”配圖是一名男子清秀的眼睛,垂下一滴淚水。

譚正元、李長水去世後,中柬義工隊隊長陳寶榮、隊員阿正幫忙料理了後事。譚正元、李長水已經是幸運的。“這裡的同胞和醫生都已經儘力了。”正如一位參與救助譚正元的華人說的,“能得到救助的也是屈指可數了,還有很多人得不到救助。”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譚正元於9月30日去世,醫院、同鄉慈善基金會、義工隊開始為他料理後事

兒子異國病危,母親賠錢賣生豬籌款

家住遼寧撫順新賓縣響水河子鄉的王遠芬不太會用微信,要讓12歲的孫女幫忙才會發視頻和圖片。

柬埔寨護工開始發來視頻、照片時,她很驚訝:兒子的樣子已經變形,眼皮鼓起,腦袋浮腫。這不再是護照上那個帥氣的東北男子,“我都認不出來我兒子了。”腿上遍布的水皰、大塊抹葯的傷痕,讓她心疼。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生病的姜鋒和護照上的形象,判若兩人

41歲的姜鋒呼吸困難,不能平躺,全身水腫一個多月,在金邊輾轉了三家醫院。9月底湯麗院長發給王遠芬一段話:

“經查,診斷為慢性腎衰……經搶救治療,心衰、呼衰已好轉,感染得到控制,血壓平穩。但慢性腎衰及其產生的貧血和低蛋白血沒有好轉,而且向惡化的方向發展。”

困於柬埔寨:兩男子患重疾病逝,有人病危仍盼“落葉歸根” - 天天要聞

兩天前,醫生反饋,姜鋒肺部炎症嚴重,有慢性全心衰跡象

醫生還告訴王遠芬,姜鋒貧血越來越嚴重,腎功能也越來越不好,“嚴重低蛋白血,需要輸血、洗腎、間斷輸注白蛋白等綜合治療,才能緩解病情”。

王遠芬記得,那是今年正月十五,姜鋒向她借了幾千塊錢,跟朋友去柬埔寨,“說下個月掙錢了還我。誰知道沒到下個月他就有病了。”

一開始,姜鋒只是頭暈,去了兩次醫院,只說是“低血糖,沒事”。5月,姜鋒昏迷,第一次住院。王遠芬說,那邊醫療技術不比國內,勸兒子回來。姜鋒不肯,“他說好不容易來了,機票錢也花了,等掙到機票錢再回來。”

沒想到,姜鋒的病況再度惡化。此後,在中柬商會幫助下,姜鋒住進了金邊第一綜合醫院,經搶救有了好轉。透過視頻,王遠芬覺得兒子臉上的浮腫消了一些。

姜鋒生於1980年,結婚生子後,王遠芬發現兒子變瘦,有了糖尿病,幹不了重活。女兒兩歲半時,姜鋒的妻子把還不會走路的孩子遞到奶奶懷裡,稱“出去打工,維持生活”,離開家,去了意大利,從此再也沒回來。兩年後,她通過律師起訴,與姜鋒離了婚。

此後幾年,姜鋒經常打零工,掙不到大錢,帶着孩子也不大可能再婚。“他尋思自己出去掙點錢,媳婦還能回來。”因此,他才跟着外邊的朋友,先後去菲律賓、柬埔寨工作。誰知,一去難返。

姜鋒持續住院,家裡越來越難以承擔。王遠芬老兩口種了幾畝地,還養了4頭母豬。“前兩年豬肉緊缺,去年有錢大戶紛紛投錢進去,豬太多了,就不值錢了。”她在快手上學習到,這叫“生豬產能過剩”。

為了給兒子看病,她以每斤2塊多的價格賣了幾頭大母豬。“大戶承受得起,我們小戶承受不起”,王遠芬說,豬越大賠得越多,老母豬一個最多賣1000多。“要是去年,還能承受得起,現在瞪眼就是賠錢。很難受,都趕上這一年了……”

姜鋒的弟弟有兩個孩子,負擔也重。7月,弟弟在快手上打聽到一趟7月25日的航班,花3.8萬元買了一張機票,沒想到姜鋒身體不合格,不能上飛機。“錢只退了2萬6。”這次機會,就此失去。

王遠芬四處問親友借錢,“我上人家說一說,讓我先用,救我兒子命。東家借西家湊。”現在,家裡已經欠了20萬外債。

中柬義工隊隊長陳寶榮在柬埔寨幫他們籌錢。湯麗院長見他家裡貧困,處處為他們省錢,還給姜鋒雇了一個護工,“這個(護工)不要錢,但是每天給兒子買飯,帶他一份。”

姜鋒的病情,只能不停打白蛋白,還要不定期洗腎、透析,以維持生命。10月9日,湯麗反饋,姜鋒“肌酐(5.8)、尿素氮(186)增長較快”,CT顯示兩肺炎症嚴重,“考慮有慢性全心衰,已間斷給強心。”

每次那邊發來醫藥單,王遠芬只能100元、200元地打過去。“還怕兒子餓着,那個病還要一直吃。”姜鋒不讓母親主動打視頻通話,但每次視頻,兒子說完“現在挺好的,不用挂念”,就叫着“媽,餓”。

王遠芬希望兒子能早點回國。“回國有醫保、合作醫療,還能幫我點。現在我實在沒辦法,只能求大夥伸出援手,救我孩子一命。”

(註:在中柬商會、柬埔寨廣東同鄉慈善基金會、中柬義工隊的指導幫助下,譚正元、李長水的骨灰正在通過外事程序,運回國內。)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四川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 天天要聞

四川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四川省黨政領導幹部任職管理辦法》等規定,為進一步減少用人失察失誤,把幹部選好選准,現將白潔等同志擬任職情況公示如下:白潔,女,滿族,1977年9月生,在職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四川旅遊學院黨委常委、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 天天要聞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卡梅倫說英國不支持在拉法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英國已明確表示不會跟隨美國拒絕向以色列運送武器,英國外交大臣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談到兩國在這方面存在“非常根本的差異”。卡梅倫周四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是以色列政府武器的巨大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 天天要聞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5月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在迎賓館會見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樹東一行。此次中國中煤在津設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能源與低碳技術創新中心,是落實京津冀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也與我市創新發展目標高度契合。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5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 天天要聞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本期我們將探討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近年來,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烏克蘭作為歐洲的一個國家,也不斷地面臨著各種挑戰。在這個充滿火藥味的舞台上,烏克蘭人民一直在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戰鬥。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烏克蘭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