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留學生英國遇襲!遭白人扇耳光猛踹頭,下死手狠揍差點沒命

2021年05月12日21:27:12 國際 1664

自新冠疫情暴發後,西方社會對亞裔尤其是華人的種族歧視就越發猖獗。近段時間,美國社會針對亞裔的暴力事件接連不斷,並因此掀起了一股亞裔抗議浪潮。而英國等歐洲國家也有不少針對華人的暴力襲擊事件,其種族歧視之根深蒂固不亞於美國。

中國女留學生英國遇襲!遭白人扇耳光猛踹頭,下死手狠揍差點沒命 - 天天要聞

據英國媒體報道,日前,一名19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在英國遭白人女子暴打和言語侮辱。該事件發生於英國謝菲爾德市中心一家商店附近,當時,中國女孩剛購物出來,而一名白人女子毫無理由就使用種族主義語言對女孩破口大罵。接着,這名白人女子開始動手扇女孩耳光,並揪着頭髮將其按倒在地,踢打女孩的頭部。白人女子一度還要拿玻璃瓶砸女孩的頭部,最終有路人制服襲擊者,而中國女孩的頭部遭到重擊,身體被玻璃瓶砸傷,一名謝菲爾德大學工作人員在保護女孩時也受傷。

中國女留學生英國遇襲!遭白人扇耳光猛踹頭,下死手狠揍差點沒命 - 天天要聞

據女孩回憶,當時白人女子沖她大吼,“你想要什麼?到底想幹嘛?中國人!”這一暴力事件發生之後引發當地華人極大關注。謝菲爾德中國學聯在致學校的一封信中就指出,很難想象,光天化日、大庭廣眾之下,這樣的暴行就發生在了謝菲爾德市中心,受襲擊的還是一名年僅19歲的女孩,而這一切竟然都只是因為她是中國人。毋庸置疑,這就是典型的種族歧視和仇恨犯罪。

這名中國女孩在襲擊事件之後依然深感恐懼與擔憂,如果不是有人相助,在白人下狠手暴打之下她將有性命之危。表面上看來,與隔洋相望的美國相比,英國社會風平浪靜,對亞裔或華人的歧視並不突出。但實際上,在這個國家,華人並不十分安全,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後,類似暴力襲擊和言語攻擊事件就屢見不鮮。

中國女留學生英國遇襲!遭白人扇耳光猛踹頭,下死手狠揍差點沒命 - 天天要聞

今年2月份,一名在英國某大學任教的華人教師在慢跑時被四人圍毆,相關圖片顯示,遭襲之後他的鼻子和嘴巴鮮血直流。在疫情之初,還有中國留學生因佩戴口罩遭到暴打。不久前,有華人餐館在接受採訪時抱怨,自新冠疫情暴發後,他們就經常接到騷擾電話,詢問他們是否售賣蝙蝠。並且,這樣的騷擾和種族歧視在疫情之前就時常出現,有人會打電話問他們是否賣狗肉和貓肉。相關數據也顯示,英國對華人的仇恨犯罪驟增,此前,每年發生300多起相關事件,而2020年新冠危機的前三個月里就發生了267起犯罪事件。

中國女留學生英國遇襲!遭白人扇耳光猛踹頭,下死手狠揍差點沒命 - 天天要聞

在美國,媒體和政客們紛紛將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和仇恨犯罪歸咎於特朗普,認為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員發表了一系列辱華言論,助長了美國社會的仇華情緒和仇亞情緒。英國社會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日益猖獗又有何深層原因呢?

日前,英國媒體BBC一檔節目中對其進行了分析,令人難以置信的是,BBC最終也將英國的種族仇恨氣氛源頭指向了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BBC認為,英美媒體和高層密切互動,特朗普的仇恨言論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英國社會。這一結論看似有幾分道理,深究起來卻是可笑至極,英國的種族歧視最終還是從其歷史與社會中尋找原因。無法否認的是,英國反華政客和媒體也不少發表辱華、仇華言論,其中BBC自身就是炮製涉華謊言的好手。

中國女留學生英國遇襲!遭白人扇耳光猛踹頭,下死手狠揍差點沒命 - 天天要聞

英國不反思自身,還想將責任推予別國,更是可惡至極。儘管種族歧視深植於英國社會,英國政府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依舊不承認英國存在“系統性、制度性種族歧視”,甚至企圖洗白英殖民歷史。長期以來,英國都污衊中國新疆存在所謂的“種族滅絕”,攻擊中國人權狀況,但英國自身劣跡斑斑,又有何顏面與資格指責污衊中國呢?

(編輯:TSN)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着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着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着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着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