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說清狂犬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應急處理辦法/存在與防控歷史

2022年10月09日14:54:02 寵物 1439

一文說清狂犬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應急處理辦法/存在與防控歷史 - 天天要聞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狂犬病在全球150個國家流行,主要發生在亞洲和非洲,每年導致5.9萬人死亡。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狂犬病防控工作,根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死亡統計,狂犬病排在第10位。

另外,我國狂犬病病例呈現“三多”的特徵:農村地區病例較多,農民占病例總數的65%以上;男性病例數約為女性的2倍;15歲以下兒童和50歲以上人群發病較多。

為此,本期編輯部整理了狂犬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應急處理辦法、存在與防控歷史等,並且闡釋了今年主題的意義,以饗讀者。


了解狂犬病病毒

眾所周知,狂犬病是一種致命但可預防的人畜共患病。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這是一種子彈狀有包膜的病毒粒子(大小為180×75 nm)。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究員嚴家新介紹,目前已知有十多種不同的狂犬病病毒基因型,經典狂犬病病毒(RABV-基因1型)及其多種變異株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分布,並在人和動物中引起狂犬病。人的狂犬病基本上都由此病毒引起。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臨床表現為特異性恐風、恐水、咽肌痙攣、癱瘓等。據介紹,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最常見的途徑是通過患病動物咬傷或抓傷,且經不完整的皮膚感染。非咬傷暴露途徑包括吸入霧化的狂犬病病毒、角膜/器官移植、擦傷、開放性傷口、黏膜沾上含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動物腦組織等傳染性物質。“黏膜污染暴露於狂犬病的成功率非常低。”嚴家新說道。被已知的患狂犬病動物咬傷後,未經治療的個人患狂犬病的概率因咬傷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別,頭部咬傷為50%~80%,手或胳膊咬傷為15%~40%,腿部咬傷為3%~10%。

值得注意的是,WHO明確認定攝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動物的生肉或其他組織不是人類狂犬病的感染源之一。

據悉,狂犬病病毒可感染所有的哺乳動物,但不能感染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其他所有低等動物。狂犬病病毒的儲存宿主只分布在哺乳綱的食肉目和翼手目這兩個目,病毒在該種動物群體內能持續傳播下去,病毒和動物都不會絕種。人狂犬病中99%來源於狗,所以狗是狂犬病病毒最重要的儲存宿主動物。嚴家新表示,偶然宿主不能維持狂犬病病毒的持續存在,此類動物包括馬、牛、豬等家畜,以及鼠類等,這些動物通常不傳播狂犬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外科副主任、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王傳林表示,人感染狂犬病病毒後會經歷潛伏期、前驅期、典型期3個時期。

被病犬咬傷到出現臨床癥狀的這段時間為潛伏期。狂犬病在潛伏期內無癥狀。潛伏期一般為0~3個月,短則1周,長則1年(非常少見),目前發現最長的潛伏期是8年。傷口離中樞神經越近,發病越快。

前驅期的病毒沿着神經,往上逆行,到達脊髓。脊髓處有豐富的神經根,病毒會在此大量複製,造成脊髓神經根炎。此時患者會出現早期癥狀,如頭痛、噁心,被咬的地方麻木、疼痛。

典型期的病毒沿着脊髓到達大腦,並大量複製,破壞血腦屏障。隨後,病毒沿着周圍神經散到全身,這時會出現臨床典型表現,如恐水、恐風、咽肌痙攣、唾液分泌多。一旦進入典型期,病人會非常痛苦。國外有學者曾說,世界上沒有一種疾病的痛苦能與狂犬病相比擬。


狂犬病可以被消除

GARC設立世界狂犬病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們對狂犬病預防的認識,並知曉人類在抗擊這種可怕疾病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共同參與全球消除狂犬病的行動。

今年採用這個主題的用意,是為了聚焦“同一個健康(One Health)”,同時提醒人們要達到“2030年前零狂犬病(Zero by 30)”的目標——消除狗介導的人類狂犬病是完全可能的。

據悉,全球消除狂犬病的總目標為2030年前實現人類狂犬病零死亡(Rabies: Zero by30)。2015年12月,WHO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狂犬病控制聯盟合作啟動了到2030年實現人類狂犬病零死亡全球框架。這一舉措標誌着人類和動物衛生部門第一次走到了一起,採取共同戰略來征服這一可怕的但仍被忽視的疾病。這是全球消除狂犬病進程中的一個新的重要里程碑。

今年的主題包括兩方面意義。

第一,“同一個健康”是一個在疾病控制項目中越來越深入人心的概念。正如新冠肺炎疫情和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等向世界表明的那樣,人、動物和環境的健康是不可分割和相互依存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暴露了衛生系統的嚴重脆弱性,但也表明了跨部門合作可以實現共同的目標。消除狂犬病是在人類、動物和環境部門的參與和合作下採取的“同一個健康”方針的榜樣。狂犬病控制規劃為“同一個健康”的實施提供了一個範例,而作為這些規劃基礎的結構對於其他人畜共患疾病,包括那些容易發生大流行的疾病至關重要。

第二,“零死亡”即“2030年前狂犬病死亡為零”的全球戰略計劃,強調狂犬病可以預防,也可以消除。事實上,狂犬病是被忽視的熱帶疾病中唯一一種可以用疫苗預防的。這部分主題也提醒我們,雖然狂犬病防控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需共同努力,以實現這一目標。

GARC工作人員指出,目前已有疫苗、藥物、工具和技術足以打破這種最古老疾病之一的惡性循環。

到2030年消除由狗引起的人類狂犬病死亡全球戰略計劃是一份有可實現目標的雄心勃勃的文件。它與WHO關於被忽視的熱帶疾病(NTD)路線圖相一致,該路線圖規定將優先對NTD採取綜合干預措施,將NTD規劃納入國家衛生系統的主流。

《全球狂犬病戰略計劃》和路線圖直接相關,其中倡導的綜合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要與利益攸關方、倡導者以及社區、地方、國家和全球各層級人士合作,重建和加強衛生系統和狂犬病控制規劃。通過合作和資源整合、社區動員,並承諾持續為狗普遍接種疫苗,狂犬病是可以被消除的。


狂犬病古已有之

中國古籍中有關狂犬病的最早記載見於《左傳》,其中記有,“(魯)襄公十七年(即公元前556年)十一月甲午國人逐瘈狗。”這說明我國在2500年前就已有瘋狗(即狂犬病)存在,而且當時已認識到瘋狗對人危害極大,並採取了措施驅逐瘋狗。按現代觀點,人的狂犬病95%以上由狂犬引起,驅逐狂犬可顯著降低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

1708年,意大利首次記載了一次暴發規模相當大的家犬狂犬病事件。英國在1734年到1735年間也曾出現許多瘋狗。19世紀,幾乎歐洲各國均有狂犬病流行,在人群中造成莫大恐懼。非洲有明確記載的狂犬病可追溯到1772年,系由英國傳入,逐步發展到整個非洲,北非東非較多,西非較少。

綜合各國的歷史資料發現,狂犬病發源地可能在東半球的亞洲或歐洲。西半球的狂犬病很可能是在18世紀由歐洲傳入的。北美直到1753年才首次在弗吉尼亞殖民地的犬中發現狂犬病,1768年首先在波士頓發現人狂犬病。至1785年整個美國北部都有狂犬病。在南美直到1803年才在秘魯發現犬狂犬病,而阿根廷的狂犬病可追溯到1806年,由一名英國官員攜帶的犬傳入。

防控歷史較短

嚴家新指出,人類有效預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歷史只有一百多年,這段歷史主要包括以下六件大事。

1885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等在對狂犬病毒的本質還不了解的情況下,在實踐中摸索出了生產狂犬病疫苗的方法,為從根本上解決狂犬病的預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礎。用疫苗預防病毒性疾病,除了天花疫苗外,狂犬病疫苗是最早成功應用的一種。

1903年,意大利人內基在感染神經細胞內發現狂犬病毒包涵體——內基氏體,可用於狂犬病的早期診斷研究(目前此方法大部分被熒光抗體試驗,即FAT所取代)。

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開始將有效的狂犬疫苗大量應用於狗,從而顯著降低了人狂犬病的發病率,促進了更多無狂犬病國家和地區的產生。

1954年,研究人員在人的狂犬病免疫程序中增加超免疫抗血清(免疫球蛋白),進一步提高了被狂犬嚴重咬傷者的存活率。

1958年,科學家成功使狂犬病毒適應於在細胞培養中增殖。隨後利用該技術生產的細胞培養疫苗在安全性和效力上日臻完善,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普及,但成本較高。

近年來,採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的新型口服重組疫苗(如痘苗——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組疫苗)已在實驗動物中證明是極有效和方便的疫苗,並且已在歐美的野生動物中大規模試用。

嚴家新表示,由於人的狂犬病95%以上與狗有關,許多已經消滅了狂犬病的國家的成功經驗證明,只要控制住狗和其他家養寵物中的狂犬病,就能大大降低人狂犬病的發病率。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也提及,消除狂犬病需要加強動物,包括野生動物的狂犬病監測,提高報告病例的實驗室診斷率,繼續做好狂犬病監測數據的分析和風險評估;優先做好動物狂犬病防控,預防野生動物狂犬病向犬群擴散外溢,高風險地區犬的免疫率必須達到70%以上。

同時,王傳林指出,應提倡文明養犬、依法養犬,完善流浪犬收容體系,不斷普及狂犬病的預防知識及救治方法,增進公眾對狂犬病的認識。只有全社會足夠重視,才能儘早消除人狂犬病,不讓慘劇再度發生。


學會應急處理

如果不小心被患病動物咬傷抓傷,該怎樣處理呢?WHO提出了“十日觀察法”,即觀察傷人的動物10日內是否會發病,如果動物未發病,人就是安全的。理論上講,染病的動物不經治療活不了10天。但我國是狂犬病高風險國家,如果動物第10天死亡了,這時再按狂犬病處理,就耽誤了10天時間。

所以,王傳林介紹了應急處理“三步走”。

預防傷口感染,早期處理是關鍵。狂犬病感染和破傷風感染都有一定潛伏期,被動物致傷後,即使小傷也不可輕視大意。狂犬病和破傷風一旦發作,都屬於治療難度大、病死率高的嚴重疾病。但同時,這兩者都是完全可預防的,預防關鍵就在於早期處理。例如被犬或貓咬傷、抓傷,第一時間清洗消毒,可有效降低傷口局部的病菌載量,降低傷口感染風險。同時及時就醫處理,根據傷口情況和個人免疫史做好狂犬病暴露後處置及破傷風預防措施。

傷口分輕重,處理有原則。對於重傷口的處理,尤其是活動性出血的傷口,應先壓迫止血,再趕往醫院;輕傷口的處理原則是沖洗、沖洗、再沖洗,消毒或者直接去醫院找專業醫務人員進行規範處置。如果傷口不大,可以先在家用流動清水輔助肥皂水(或弱鹼性清潔劑)清洗傷口15分鐘,沖洗後用乾淨的布或者毛巾將傷口處殘留液吸盡,覆蓋傷口並儘快就醫。

消除狂犬病,動物免疫先行。被傳播或感染狂犬病風險高的動物致傷後,建議及時就醫並進行狂犬病暴露後預防處置,暴露後處置幾乎100%有效。


疫苗保障安全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吳赤紅表示,預防狂犬病的唯一途徑是接種疫苗。人注射狂犬病疫苗其實屬於補救措施,是預防狂犬病的最後一道防線。要消除犬傳人狂犬病,就要讓犬不得病,給犬接種狂犬病疫苗是最經濟、有效、持久的策略。

人用狂犬病疫苗可分為兩類,一是咬傷後預防,二是無咬傷預防。“被動物(包括貌似健康動物)咬傷、抓傷,必須接種咬傷後預防疫苗。此外,經常接觸流浪貓狗的人,應進行暴露前狂犬疫苗接種。”吳赤紅解釋道。

“狂犬病疫苗需分次接種,常見的注射方式包括‘五針法’和‘211’法。”吳赤紅介紹,“五針法”,即在暴露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分別接種一針;“211”法,即暴露後第0天左右上臂各接種一針,第7天及第21天各接種一針。

此外,王傳林介紹,狂犬病疫苗屬於滅活疫苗。滅活疫苗可以與其他任何類型的疫苗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使用,不會互相影響效果。如需同時接種,建議採取不同部位接種,避免發生局部不良反應時無法辨別來源。如無法同時接種,因狂犬病病死率幾乎是100%,要優先接種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疫苗一定要在傷後24小時以內接種嗎?王傳林提醒,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暴露後需及時、規範地進行暴露後處置。狂犬病疫苗接種越早越好,但傷後超過24小時再接種仍然有效。對於狂犬病暴露後一直未進行暴露後處置者,即使經過數月,若致傷動物健康狀況不詳,也建議按照程序接種狂犬病疫苗,以避免風險。

王傳林表示,孕婦、哺乳期婦女接種狂犬病疫苗也是安全的,不會對胎兒或嬰幼兒造成不良影響。

原文載於《醫學科學報》 (2022-09-30 第4版 封面)

寵物分類資訊推薦

這支救援隊攜帶了3隻搜救犬尋找鄒某樽,其中兩隻不幸受傷了 - 天天要聞

這支救援隊攜帶了3隻搜救犬尋找鄒某樽,其中兩隻不幸受傷了

極目新聞記者 劉毅 劉孝斌連日來,多隻搜救犬進入石谷解山中搜救失聯的8歲男孩鄒某樽。5月10日下午,剛從谷解山上下來的福建尤溪縣天狼防災減災救援中心的隊員透露,3隻搜救犬中的兩隻在工作中受傷。尤溪縣天狼防災減災救援中心的一名隊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們是5月7日從福建省尤溪縣出發,攜帶了3隻搜救犬前往石谷解參與...
傣妹火鍋店顧客用餐具給狗餵食 店方回應:相關餐具已消毒處理 - 天天要聞

傣妹火鍋店顧客用餐具給狗餵食 店方回應:相關餐具已消毒處理

大皖新聞訊 近日,有網民發布視頻稱,上海一家火鍋店內,顧客拿火鍋店餐具給狗餵食,引發關注。視頻截圖視頻發布後,有網民留言諮詢事發情況。對此,視頻發布者回復稱,事發時間是5月2日晚上。5月8日,大皖新聞記者採訪了解到,事發地點位於上海松江區的傣妹火鍋店。對此,記者聯繫到位於上海市松江區的事發火鍋店。工作人...
“報告主人,你的狗在咬電線,你的貓尿頻尿量少”,科技養寵重塑消費新體驗 - 天天要聞

“報告主人,你的狗在咬電線,你的貓尿頻尿量少”,科技養寵重塑消費新體驗

第五屆TOPS它博會寵物展正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新民晚報記者採訪發現,智能餵食器、飲水機、貓砂盆及遠程監控設備等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智能化養寵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主流趨勢,正在重塑居家養寵新體驗。它博會智能養寵專區 錢文婷 攝借勢而起,國內外知名寵物用品企業持續深耕寵物智能領域,通過核心技術突破與...
男子長期和寵物貓一起睡覺,醫生從他的耳道里取出了活體貓蟎蟲 - 天天要聞

男子長期和寵物貓一起睡覺,醫生從他的耳道里取出了活體貓蟎蟲

極目新聞記者 廖仕祺通訊員 李林牧 張雨“現在連風吹過耳畔的聲音都格外清晰,真該早點來醫院!”5月5日,40歲的張先生(化姓)因持續十餘天耳內異響前往武漢市普仁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耳內鏡檢查竟發現其左耳鼓膜表面附着一隻活體貓蟎蟲。經該院耳鼻喉科羅軼主任精準操作,這隻“不速之客”被成功取出,張先生當即表示“耳...
貓咪“挨着”主人睡,你以為是愛?其實是它的小心思! - 天天要聞

貓咪“挨着”主人睡,你以為是愛?其實是它的小心思!

家人們!是不是一直覺得貓咪貼着你睡,是愛你愛到 “瘋狂心動”,純純把你當 “夢中情主”?打咩!別太天真了!貓咪挨着你睡,說不定真不是因為喜歡你,背後全是 “小九九”,別再被 “表象” 忽悠啦!安全感 buff 疊滿咱喵星人主打一個 “保命要
大熊貓“緣小”和“貝貝”將於9日返回成都 - 天天要聞

大熊貓“緣小”和“貝貝”將於9日返回成都

四川在線記者陳俊伶 5月8日,記者從青島市市級公園管理服務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青島市級公園中心”獲悉,大熊貓“緣小”和“貝貝”將於5月9日離開青島返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