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一旦發病,病死率幾乎是百分之一百。本文我們將介紹一下狂犬病的基本知識,讓大家了解一下狂犬病。
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導致的急性傳染病,人獸共患,多見於犬、狼、貓等肉食動物,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臨床表現為特有的恐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因恐水癥狀比較突出,所以本病又名恐水症。
狂犬病的有哪些癥狀?
典型病例的臨床過程可分為以下3期:
01
前驅期或侵襲期
在興奮狀態出現前,大多數患者有低熱、食慾缺乏、噁心、頭痛、倦怠、周身不適等,酷似“感冒”;繼而出現恐懼不安,對聲、光、風、痛等較敏感,並有喉頭緊縮感。較有診斷意義的早期癥狀是傷口及其附近感覺異常,有癢、麻、痛及螞蟻走的感覺等。本期持續2-4天。
02
興奮期
患者逐漸進入高度興奮狀態,其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怖、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恐水是最特異的癥狀,是咽肌痙攣所導致的,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也不一定在早期出現。
典型患者見水、聞流水聲、飲水或僅提及飲水時,均可引起嚴重咽肌痙攣。患者雖渴極而不敢飲,即使飲後也無法下咽,常伴聲嘶及脫水。
怕風也是常見癥狀之一,微風也能引起咽肌痙攣。其他刺激如光、聲、觸動等,均可導致同樣發作,嚴重發作時,尚可出現全身疼痛性抽搐。
由於常有呼吸肌痙攣,可導致呼吸困難及發紺。患者也可出現唾液分泌增多、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壓及體溫升高等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的表現。因括約肌功能障礙而出現排尿、排便困難者也相當多見。患者的神志大多清楚,雖極度恐懼和煩躁不安,但絕少有侵人行為。
隨着興奮狀態的增長,部分患者可出現精神失常、譫妄、幻聽幻視、衝撞嚎叫等。病程進展很快,很多患者在發作中死於呼吸衰竭或循環衰竭。本期持續1-3日。
02
麻痹期
痙攣停止,患者漸趨安靜,但出現遲緩性癱瘓,尤以肢體遲緩性癱瘓(軟癱)最為多見。眼肌、顏面部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口不能閉、面部缺少表情等。
患者的呼吸漸趨微弱或不規則,可出現潮式呼吸;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可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迅速死亡。臨終前患者多進入昏迷狀態。本期持續6-18小時。
狂犬病的整個病程一般不超過6日,偶見超過10日者。
除了上述典型病例外,尚有以癱瘓為主要表現的“麻痹型”或“靜型”,也稱“啞狂犬病”,約佔20%。該型患者無興奮期及恐水現象,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咬傷處疼痛開始,繼而出現肢體軟弱、腹脹、共濟失調、肌肉癱瘓、大小便失禁等。
病程可長達10日,最終因呼吸肌麻痹與延髓性麻痹而死亡。吸血蝙蝠嚙咬所致的狂犬病常屬此型。
狂犬病的潛伏期有多長?
潛伏期長短不一,多數在3個月以內,國內報告平均66.9日。4%-10%患者的潛伏期超過半年,1%超過1年,有報告7年者;潛伏期的長短與年齡(兒童較短)、傷口部位(頭面部傷者的發病較早,平均39日,下肢傷者的潛伏期平均90日)、傷口深淺(深者潛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數量及毒力(毒力強者潛伏期短)等因素有關,其他如擴創不徹底、外傷、受寒、過度勞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發生。
狂犬病致死率為什麼那麼高?
狂犬病是一種嗜神經病毒,病毒自咬傷部位侵入後,於傷口的橫紋肌梭感受器神經纖維處聚集繁殖,然後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經。病毒沿周圍神經擴散到背根神經節,在其內大量繁殖,然後侵入脊髓和大腦及小腦等處的神經元。
由於狂犬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統大量複製,從進入大腦到完全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只需要24小時,人體免疫系統來不及反應,患者已經死亡。而狂犬病到目前為止缺乏有效治療手段,沒有對抗狂犬病毒的藥物。因此,狂犬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百分之一百。
如何注射狂犬疫苗?
狂犬病死亡率那麼高,是否人們對其束手無措了呢?我們可以對高危患者注射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的注射可以分為暴露後接種和暴露前預防。
暴露後接種:暴露後是否進行預防接種,取決於暴露的級別。
I級暴露:是指接觸、餵養動物,或完整無損的皮膚被動物舔觸。
II級暴露:裸露皮膚被動物輕咬或輕微擦傷、抓傷,但無出血。
III級暴露:一處或多處皮膚被咬傷、抓傷或黏膜被唾液污染,動物舔觸處的皮膚有破損,或暴露與蝙蝠相關。
對於I級暴露,無須採取預防措施,II級暴露者應立即接種疫苗;III級暴露除立即接種疫苗外,還需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國內廣泛存在“健康”帶毒犬,除II級和III級暴露者應注射疫苗外,對I級暴露中的被舔皮膚,應仔細鑒別皮膚是否確實無破損。對皮膚上留有牙印痕迹,切勿麻痹大意,可能有肉眼難以察覺的皮膚損傷,狂犬病毒有可能順着牙印侵入人體。
因此,應立即對被咬部位進行消毒處理,用肥皂水徹底清洗有牙印的部位,並塗擦碘酒,然後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對於肛門黏膜被舔者,也不可掉以輕心。
狂犬疫苗接種順序
Vero細胞電疫苗注射:咬傷後預防0天(當天)、3天、7天、14天、30天;無咬傷預防0天(當天)、7天、21天。每次1.0ml(國產為1ml, 法國產0.5ml),有主張第90天加強一次。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為宜,不滿2歲兒童可注射大腿外側。
地鼠腎疫苗注射:於第0、3、7、14及30天各注射一次,劑量同上。少數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硬結、瘙癢,甚至水腫、淋巴結腫大等。精製VERO細胞狂犬疫苗和精製地鼠腎細胞疫苗,因疫苗已經純化,雜質極少,接種副作用罕見或輕微。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中和狂犬病毒,應傷後立即使用。我國生產的是馬血清,每支10ml,含1000IU,成人劑量20ml,兒童40IU/kg,取其半量做傷口注射,另一半行肌肉注射,但注射部位應遠離疫苗注射點,以免影響疫苗效果。
如何做暴露前預防?
暴露前預防適用於獸犬醫、動物管理者、從事狂犬病病毒研究人員、經常接觸可能攜帶狂犬病病毒的蝙蝠、浣熊、臭鼬、貓、狗等的人員,從事與蝙蝠相關的管理與研究者和狂犬病病房的醫護人員。
免疫方案為第0、7、28日各注射1劑量疫苗,一年後加強一次,以後每隔1-3年加強一次。也可依據中和抗體水平決定是否加強,若滴度在0.5IU/ml以上,可不加強,隨訪至0.5IU/ml時再給予注射。
本圖片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