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鳳凰翩翩起飛的情景總是讓人神往。
沒想到的是,山西的一位老農幸運地見到了鳳凰,並且堅持餵養了四年多。
這位老人是住在山西運城市平陸縣一個名叫柳林河的村莊里,他的名字叫郭存鎖。
老郭和柳林河村的其他村民一樣,是一個樸實的農民。他上了年紀以後,身體不太好了,不能像以前一樣乾重體力活,於是就找些輕鬆的活干,比如說種田或者放羊。
2018年的一天,老郭像以往一樣,早早地領着一群羊上山。他坐在山頂的石頭上,羊在旁邊吃草,突然,一隻特別的鳥兒映入老郭的眼帘。
要說在山上看到鳥並不稀奇,但老郭見到的這隻鳥身披霞冠,五彩斑斕,實在漂亮得很。
老郭仔細一看,其中一隻有着紅的發亮的腹部,背上的毛色也是金燦燦的,中間還摻雜了藍色等其他顏色,看起來十分的迷人。而另一隻羽毛顏色沒那麼鮮艷,但眼睛卻明亮有神。
老郭立馬呆住了,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鳳凰嗎?
很少有人見過鳳凰。在《山海經》中和其他傳說里,關於鳳凰的描述非常多。
《山海經》寫道: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傳說中鳳凰的樣子,頭部像雞,脖子像蛇,而下巴像燕子,背部和尾巴又像魚,它的整個身體都色彩鮮艷,十分好看。傳說只要有鳳凰出現的地方,就會天下太平。
老郭發現鳳凰後非常激動,他想靠近這兩隻鳳凰,但警覺的鳳凰馬上就飛遠了。
這天放羊回家以後,老郭一直到晚上都很興奮。
他覺得這是一場奇遇,不知道下次有沒有機緣再次看到鳳凰的風采。
第二天,老郭一早就準備着上山放羊,他還帶了另外的東西,一些穀物。他想,如果再碰到這些鳳凰,就可以試試把穀物餵給它們。
由於他知道鳥兒怕受到驚嚇,於是他把穀物撒在了頭一天見到鳳凰的老地方,然後就在草叢裡悄悄地躲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那兩隻鳳凰像昨天一樣出現了,並且小心翼翼地走向了穀物。老郭看到鳳凰在安靜地吃着穀物,感到十分高興。
隨着它餵養鳳凰的次數變多,這些鳳凰也與它親近起來,即使他在旁邊也不再躲閃。
到後來,只要老郭上山一呼喚,就不再只是兩隻,而是一群鳳凰就飛過來,等待着老郭餵食物。
老郭每天都會上山兩次,滿心歡喜地喂這些鳥,風雨無阻。這樣堅持了四年,漸漸地鳳凰越來越多,足足有40隻了。
老郭將這件事告訴了村民,村民們也很好奇,都隨着老郭一起上山去看鳳凰。
看到到處飛舞的鳳凰後,村民們才相信老郭不是在吹牛。
但此時,老郭已經在鳳凰身上花了很多精力,光是買穀物,四年下來的花費,對於收入微薄的老郭老說就不是個小數。他的老伴和朋友們都勸他不要再餵養鳳凰了,這樣會把家裡吃空的。
老郭心裡怎麼放得下這些鳥兒?現在的鳳凰只要看見老郭,就會像老朋友似的圍在他身邊轉來轉去,已經對他很信任,老郭也與他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哪裡能說放下就放下?老郭還是一如既往地餵養着40隻鳳凰。
知道這件事的村民們漸漸把事情傳開了,一些鳥類專家也趕到柳林河村探個究竟。
專家們一看就明白了,原來這不是什麼鳳凰,而是一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
紅腹錦雞也被叫做金雞,成語“金雞報曉”中的金雞指的正是紅腹錦雞。
紅腹錦雞身上的羽毛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頭上的羽冠是金黃色,在陽光下可謂是金光閃閃。它的體長屬於中等,通常在0.6米到1.1米之間。
由於紅腹錦雞的外形跟《山海經》中的描述的鳳凰十分相像,現實中看到的也是風姿颯爽的樣子,難怪老郭和村民們會認為這是真正的鳳凰。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雄性紅腹錦雞的羽毛會這樣五彩斑斕,而雌性紅腹錦雞的羽毛顏色通常是黑褐色或棕黃色,色彩比較單一。
老郭初次見到了兩隻紅腹錦雞,正是一雄一雌。
紅腹錦雞喜歡生活在樹木繁多的森林中,他們主要以吃蟲子為生,對於小麥和大豆這樣的農作物也很喜歡,這也是他們親近老郭的原因,畢竟老郭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啊。
和大雁一樣,通常幾十隻紅腹錦雞在一起四處活動。當初見到老郭的一雄一雌的紅腹錦雞準時回去給其他的同伴報個信,才引來了那麼多的紅腹錦雞。
專家們認為,紅腹錦雞是一種瀕臨滅絕的鳥類,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在國內的數量只有幾千隻。
柳林河村後面的山峰上有40多隻紅腹錦雞,這其中當然有老郭精心照顧四年的功勞。
是否要將這些紅腹錦雞收回呢?專家們說,這裡的生態環境很適宜紅腹錦雞的生存,不宜輕易挪動他們。
而且,老郭對這些紅腹錦雞十分用心,專家們認為老郭可以作為“護鳥人”,繼續將護鳥的任務進行下去。當地政府還提供了幫助和支持,使老郭能夠順利地對這些紅腹錦雞進行照顧。
除了明白這種鳥類的名字,郭存鎖也從專家的口中得知,這種珍奇的鳥類,只有在我國才有,它色彩非常鮮艷,所以也特別吸引鳥類愛好者的關注。這對於郭存鎖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欣喜的事情,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居然為保護國家野生動物,做出了非常積極的貢獻。
對於老郭來說,這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樂趣,無心插柳柳成蔭,想不到老郭的一個善念,生出這麼多的意外驚喜,他決定只要他在一天就會餵養紅腹錦雞一天。
一些鳥類攝影師也慕名而來,他們找到老郭,希望能夠對這些紅腹錦雞進行拍攝。老郭不太希望驚擾到紅腹錦雞,同意在50米開外的地方搭建一個簡單的攝影台,供攝影師們工作。
攝影師們到來這裡,老郭也增添了一個副業,那就是給攝影師們做飯。這種方式改善了老郭和老伴的生活,也使他們更有能力照顧這些美麗的鳥兒。
如果你現在去到當地,說不定還會碰見老郭。
當地部門和專家們的做法是正確的,來自自然的生物,當屬於自然,這才是與自然和諧共處。
@養我身心靈 人們總是會為各種美好的事物感動,那是因為身後有更多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