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買土的錢嘩嘩流,買回來的土還動不動就板結成塊。
澆再多水都滲不下去,根系悶着爛掉,最後只剩空盆。
以前我也迷信那些包裝精美的營養土,後來才發現根本不用花那個冤枉錢——出門遛個彎,隨手撿的"垃圾"比買的還好使。
陶粒這玩意兒看着灰撲撲,墊在盆底可是個寶貝。
路過建築工地或者魚塘時多瞄兩眼,經常能撿到別人丟棄的陶粒。
拿回家沖乾淨鋪盆底,澆水時水順着顆粒縫滋溜就滲走了,根再也不泡水裡。
夏天溫度再高,花反倒越曬越精神。
還有煤渣和碎瓦片,老小區牆角、拆遷空地特別多,敲碎了摻進舊土裡,板結的硬土立刻蓬鬆得像發糕。
不過得留個心眼:像茉莉、茶花這些愛喝"酸水"的花,煤渣的鹼性容易讓葉子發黃,用之前得先摸清花的脾氣。
要說最省事的還得算泡沫塊。
拆快遞時把白色泡沫掰成指頭大小,直接墊盆底,輕飄飄的不壓手,澆水還隔水。
陽台黨挪花盆再不用閃到腰。
這材料根本不花錢,網購時代家家都能攢出一大袋。
松樹林簡直是天然肥料廠。
扒開表層的松針,底下黑得發亮的腐殖土抓一把就能用。
這種松針土自帶微酸,摻兩成進舊土裡,板結的硬疙瘩自己就散開。
去年我種的梔子花換土時拌了松針,新葉子油亮得能照人。
懶得挖土的話,撿松針葉回來裝塑料袋噴濕,密封個把月發酵好了,肥力比買的花土還足。
柳樹枝更是養花人的隱藏福利。
春天嫩柳枝里滿滿的水楊酸,剪幾段泡水三天,那水澆花比生根粉還靈。
上個月扦插的月季澆了柳枝水,根須白花花地往外冒。
泡剩的爛枝條也別扔,剪碎埋土裡能疏鬆土壤,爛透了還是肥料。
翻盆的季節到了,與其花錢買土,不如拎個布袋去公園轉悠。
松果墊盆底防積水,碎磚塊混土增透氣,晒乾的橘子皮撕碎埋進盆沿防蟲又增肥。
這些被當成垃圾的東西,組合起來就是黃金配方。
舊土重獲新生,根系壯實了,葉子綠得發亮,花開得比拳頭還大。
養花的樂趣不就是變廢為寶么?
既省錢包又護環境,一俯身一抬手的事,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