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朋友薇薇發來信息說:“最近我家果果總是喜歡摸下面,發現後打了幾次手,但也沒有什麼用。經常這樣會不會造成性早熟啊,每次看到他的行為,我都煩躁,該怎麼辦呀?”
薇薇描述的問題,其實在兒童成長上,是難以避免的一個成長階段。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有過類似的行為,也是很多家長感覺到苦惱、困擾的地方。
困擾幼兒摸私處行為的原因
就像薇薇說的,很多大人在發現孩子摸生殖器的行為後,會大聲責罵、打手,這是為什麼呢?
通常情況下,原因有三個。
原因一:幼兒的行為侵犯到大人的隱私權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外國學者在給中國學生上課的時候,提到了有關“sex”的問題,然後,熱鬧的課堂立馬變得安靜下來,沒有人再舉手回答。
面對這樣的情況,這位學者說:“你們肯定想,中國是禮儀之邦,這樣的問題,不應該在大庭廣眾之下探討,有失身份”。

聽起來像個段子,在這樣文化背景中成長的中國人,會覺得,身體接觸是非常隱私的行為,需要私密的空間和保護。
因此,面對幼兒摸隱私部位的行為,會感覺到不舒服,認為侵犯到了隱私,故而出現“惱羞成怒”制止孩子的行為。
原因二:對孩子健康的考慮
幾年前帶我家妹妹在公園玩的時候,我見過一個玩的滿頭大汗、髒兮兮的小男孩,用手去摸自己的私處,孩子媽媽看到後,立馬制止。
小孩子喜歡玩,手上會攜帶細菌和病毒,如果摸私處,可能會造成疾病或者感染。因此大人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考慮,對這樣的行為,也會感到不舒服。
原因三:為孩子安全着想
我之前分享過表妹因為孩子穿尿不濕的問題,與婆婆發生矛盾的故事。其實,現在年輕的父母,寧可給孩子用尿不濕,也不穿開襠褲。其中,保護孩子的安全,是很重要的原因。

《“女童保護”2023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分析報告》中顯示,2023年被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例202起,受害者人數517人,年齡最小的不到1歲!
社會上多的是“人面獸心”的人,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安全,當看到孩子觸摸私處時,父母也會感到困擾,制止並進行引導。
孩子為何喜歡摸私處?
看到孩子摸私處的第一反應是制止,但是否想過,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其實,幼兒摸私處的問題,涉及到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發展的話題。
首先,在探索自己的身體。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並沒有覺得自己摸私處的行為有什麼不妥,這是他們探索自己身體的一種方式。
從嬰兒時期,寶寶就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並且通過探索的方式來認識身體的部位與感知,摸私處對他們來說,就像抓耳朵一樣。
其次,自我安撫的一種方式。
網上有很多網友分享,寶寶喜歡摸私處,或者有夾着被子蹭的習慣,這樣的行為讓父母覺得尤為尷尬。
但這並不是所謂的“性”行為,有專家指出:兒童出現類似觸摸、摩擦的行為,都是“假性自慰”,與成人自慰性質不同。
這是孩子一種自我安撫的方式,由於私處神經網絡比較密集,觸摸時,會讓寶寶產生愉悅感,因此會經常出現這些行為。

雖然寶寶有這樣一些行為,但父母不要覺得難堪、尷尬,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一個畢竟的過程。
心理學家觀察和總結髮現:
寶寶觸摸生殖器的行為從1歲左右開始;
2-3歲幼兒園時期是觸摸的高發期;
6歲之後,這種行為會逐漸消失,之後進入性發展的潛伏期;
等到青春期,會再次出現。
因此,父母需要理智對待,寶寶觸摸私處這個行為。
寶寶摸私處不光要管,還得引導
當認知到“摸私處”行為,是寶寶探索自己身體的一種方式後,作為家長並不能鬆懈,而是要提供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幫助他們理解,什麼是適當的行為,什麼不是?
首先,溫和對待孩子的行為。
對於幼兒摸私處的行為,家長發現後千萬不要大聲呵斥、責罰孩子,或者表現出過度緊張和焦慮的感覺。
這樣的反應,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這個行為的認知,他會認為這是不正常的行為,從而增加心理負擔。
其次,引導孩子認識身體部位。
0-6歲的幼兒,有很多敏感期,摸私處就是孩子認知身體的敏感期。父母可以抓住這個時段,幫助孩子認識身體。

比如,可以給寶寶講繪本《我的身體》,或者在洗澡的時候,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引導孩子對身體的認知。
再者,理解人與人身體的界限。
有位媽媽分享說,自己收到老師的信息,中班的兒子在幼兒園摸小女生的大腿。得知這一消息後,媽媽感到又羞又惱,回家後將兒子直接揍了一頓。孩子哭着說,以後再也不跟小女生玩了。
面對兒子的行為,媽媽只覺得丟人,但完全沒有考慮三四歲的孩子,對於男女界限不明顯,更不了解人與人之間的身體界限。
Tips:當寶寶出現對身體好奇,在幫助寶寶認識身體的時候,就可以區別男女之分,並且教孩子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
最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如果孩子頻繁摸私處,父母應該仔細檢查孩子的私處是否有異常,如紅腫、瘙癢、分泌物等。如果有異常情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排除疾病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就是要養成好的衛生習慣,每天清洗,不要隨便用髒水觸摸,避免將細菌帶入體內引起感染。
枕邊育兒寄語:
各位家長們,寶寶摸私處,並不是性早熟的表現,理性看到這一行為,在幫助孩子認識身體的同時,也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你是怎麼應對,孩子這一表現的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