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一盞護眼燈,那時候,身邊的小朋友們用的還都是普通檯燈。所以你看:無論是不是護眼,檯燈總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我們房間里的燈往往在我們的背後,當我們伏案時,正好擋住背後的光。最需要亮度的桌面,反而是最暗的。因此,我們就需要在面前放一盞燈來照亮桌面。
那為什麼要用護眼燈呢?當年普遍使用熒光燈,買護眼燈的目的是提高亮度。那時候的熒光燈,實在是太暗了。雖然過去了好幾年,還是能回憶起直視當初我那盞護眼燈時刺眼的感覺。
現在再買護眼燈,就不僅僅是為了提高亮度了。如今的發光體多是LED,相比於熒光燈,LED對眼部的傷害更大。因此現在買護眼燈,就更有必要了。
那LED護眼燈應該怎麼選呢?買的時候需要關注什麼呢?網上隨便一搜,都是大幾百元的商品。不過別著急,按照我的方法,在100元內也能發現寶藏產品。
買燈的時候,重點關注以下參數。
看得清:顯色指數
買肉的時候,在肉攤上看着挺新鮮,買回家就發白。買衣服的時候,在店裡看着挺好看,拿出商場就發現顏色上有瑕疵。
這些,都是因為這些商家安裝了低顯色指數的燈具。燈具的顯色指數越低,我們對燈光下的顏色分別能力就越差,說白了就是看不清。是光讓你看不清,和你的眼睛無關。
我們家裡的普通LED燈,顯色指數一般是90。但如果是檯燈、護眼燈的話,建議選擇顯色指數在95以上的——尤其是學美術的同學們,一定要選高顯指的燈具。
看得全:照度等級
一個手電筒,照相牆面,會產生一個光斑。手電筒與牆面之間的距離越遠,光斑的半徑就越大,同時亮度就越低。
光源與距離、亮度之間的關係,就是照度。這個參數說起來很複雜,但好在我們有國家標準——國標《GB/T 9473》第5.8.2條,規定的就是護眼燈的照度。
國標把護眼燈的照度分成了A級和AA級,後者的標準更高。所以選擇護眼燈時,應該盡量認準AA級。
AA級標準是:距離300mm,亮度≥500lx;距離500mm,亮度≥300lx。
A級標準是:距離300mm,亮度≥250lx;距離500mm,亮度≥150lx。
看得舒服:藍光、頻閃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自從更換了LED光源以後,我們的眼睛似乎更容易疲勞了。這其實和LED這種發光體有關:
LED燈發出的白光,是依靠藍光芯片激發黃色熒光體產生的。所以相比於同樣發白光的熒光燈來說,LED燈所發出來的藍光會更多。
那能不能做成不產生藍光的LED白光燈呢?能,但是成本很高。所以我們家裡的普通LED燈,都是會有藍光的。這時候,才更顯出LED護眼燈的珍貴。
買護眼燈時,需要關注它的藍光參數——LED燈的藍光標準是《IET/TR 62778》,其中無藍光的等級是RG0。
此外,LED燈還是直流光源。它需要把我們家裡的交流電進行整流,變成直流電。但整流的過程並不穩定,電流忽高忽低,LED燈就會閃爍。
由於閃爍速度較快,所以我們可能看不出來。但看不出來不等於沒有,眼睛還是會通過疲勞的方式來提醒我們,它受到了傷害。
那怎麼解決LED燈的頻閃問題呢?答案是讓它的閃爍速度再快點。放在護眼燈上,這個參數叫“閃爍頻率”。
一般來說,閃爍頻率在1250Hz以上(每秒鐘閃爍1250次),對眼睛的傷害就會降低,可以在商品上標註“無可視頻閃”。好一點的護眼燈,可以把這個數值做到3000Hz以上,對眼睛的傷害就更低了。
看得專註:色溫、噪音
如果是成年人使用,選擇方法停留在這裡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孩子買來學習,則需要再多關注兩個參數:色溫和噪音。
燈光的色溫,與人的興奮度有直接關係——
色溫越高,光就越白,人在這種光線下就越興奮;反之,則越能促進睡眠。
我們家裡的燈具,一般是3000K(或3500K)和5000K兩種。客廳一般用5000K,卧室一般用3000K。但這兩種色溫,都不適合學習。
學習時要保持適當的興奮度,但又不能太興奮。因此護眼燈的色溫,建議選擇4000K。
檯燈的噪音,主要是啟動器產生的。其實所有LED燈都有噪音,我們家裡的頂燈也有,只不過距離較遠,聽不到。但檯燈就在耳邊,噪音就非常明顯了——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
護眼燈的噪音,依然有國標:不能超過25分貝。如果是孩子使用,建議選擇20分別以下的產品。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