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與大家分享的案例,是位於上海前灘的精裝交付新房。這套房子是夫妻二人為了未來近10年的家庭規劃購置的,周邊的生活、商業和學校配套都非常出色。雖然新房是精裝交付,但內部格局和裝飾審美都不太符合他們的需求,還記得業主初次拜訪的時候,便斬釘截鐵地表示,精裝交付的內容都可以捨棄,希望可以留最大的空間尺度用來做日式空間的改造。
純正的日式風格,是夫妻二人非常一致的要求。女業主早年在日本留學生活,回國後也在日企工作,所以對日本高效、人性化的設計非常認可,也很喜歡日式的審美風格。
因為是框架結構的房子,全部拆除後,就近乎是一個大平層,保證廚衛合理性的前提下,可以重新規劃所有的空間,對於設計而言,自由中帶着更大的挑戰。
房屋基本信息:
坐標:上海浦東
建築面積:130㎡
原始戶型:3室2衛
居住者:爸爸、媽媽、大女兒(6歲),小女兒(2歲),長輩(常住幫忙帶娃)
業主的改造需求:
- 改造成純正日式風格住宅
- 要有:玄關下沉區、開放式LDK、四分離衛生間(日本整體浴室)
- 保留三間卧室
- 想要增加儲物空間,家裡衣物、鞋子、娃的玩具和書比較多
- 想要保留原有的雙人床、MUJI的組合櫃和餐桌
- 女兒的房間需要放下一台鋼琴、雙層床以及學習桌
改造開始!第一步,讓一切歸零。
- 因為是超高層住宅,所以配備了消防系統,需要根據設計來重新布消防噴淋裝置。
- 保留了中央空調、新風,熱循環系統等設備,需要在拆舊時候拆下保存,在施工階段重新安裝。
土間(どま):過去日本住宅以木質低矮建築為主,為了保溫防潮,室內木地板都做了抬高懸空,在入戶處有一塊不抬高的區域就是土間了,舊時的土間比較大,可以方便農戶在家裡做一些手工操作。現代日本住宅依舊保留了不抬高的土間,根據大小來收納鞋子外套等外出使用的物品,也作為室外和室內區域的分界線。PS.在日本很多公共場合也有土間,比如飯店、酒店、體育館、幼兒園等,室外的鞋子都要脫在此處。
我們做過許多不同的入戶玄關土間,會根據實際收納容量、入戶動線安排、以及住宅的實際情況來做改造。2022年初口罩反覆的期間,我們也回訪了不少業主入住後的體驗,大家出奇一致的反饋就是:玄關土間實在太棒了!土間自然地承擔起室內外的天然隔絕,入戶後的二次消毒、大量囤貨物資的靜置等等,讓人安全感倍增。
原精裝房設計的玄關是一條走廊,走廊的盡頭只有一組收納櫃來承擔入戶後所有的收納需求,那是遠遠不夠的。
新的設計改造了原先毫無收納功能的入戶走廊,拓展了兩邊的空間來增加玄關必要的收納:次凈衣、帽子、包包、鞋子、雨傘、運動器具、鑰匙、消毒液、口罩。讓它們各就各位。
二胎家庭,經常是一大家子進出,如果玄關空間過窄,會造成擁擠和混亂。所以我們在進門左手邊設計了足夠長度的換鞋長凳,出門或回家,空間足夠且有序。長凳的下方放置室內外的拖鞋,兩側有衣物及包包的收納位置。
高低差這裡的立柱設計讓空間多了一些趣味,可以把它當作進出時的扶手使用;還可以利用它來掛門帘。
玄關與廚房間的牆壁上設計了室內採光窗,有人回家時,在裡屋的家人也可以第一時間感知到。
進門右手邊則是一個超大的頂天立地鞋物收納櫃,平時將摺疊門關閉,乾淨整潔。讓我們打開摺疊門,看看教科書般的收納作業是長什麼樣子的?
左側鞋架:爸爸媽媽姐姐妹妹,還有經常來幫忙照顧的長輩日常要穿着的鞋子,都可以妥妥地安排。
右側靈活收納區:上層收納籃裝出門必備的口罩,消毒液,除味劑等;下層掛桿可以收納雨傘,掛包包。因為地面和落塵區一個空間,可以收納例如行李箱,運動器材等容易沾染外部灰塵的物品。
把門禁貼心地安置在玄關分界處,每次無需走下玄關就可以方便的操作啦。
原精裝房規劃的客餐廳是連着陽台的一整個空間,面積和縱深都大到有些浪費,同樣面積不小的獨立廚房因為管道的限制,操作和收納空間都非常有限,也無法滿足業主想要的LDK的需求。
新的設計中,我們將原有的主卧與廚房餐廳打通,變身LDK。
新的LDK空間,既滿足了業主希望的開放式廚房,在操作的時候也能一眼看到孩子們在客廳的情況;也保證了空間的通透度和縱深感。
日式雙II型的廚房布局,是一種非常高效又同時兼顧互動特性的布局方式。
面對餐廳的一側,安排了水槽和洗碗機,還特意留出了放置垃圾桶的空間,這樣垃圾桶就不會一直拋在走廊里影響通行,有礙觀瞻了。靠牆一側則安排了燃氣灶和烤箱,檯面上預留了空間放置廚房的烹飪電器。
在櫥櫃和餐桌之間,我們提高了櫥櫃後側的擋板,作為一個擋水分隔。視覺上可以包容那些檯面上的小物品,功能上還能阻擋一下用水可能濺出的水花。
開放式餐廚空間,家人在這裡製作、吃飯、消磨時間和交談,享受日常生活樂趣。
其實廚房最好用,最常用的收納,都是在櫥櫃的下方。所以業主投資了不少五金配件,來提升下櫃的收納力。包括全進口的日本驪住輕鬆抽,源自“Human Fit Technology”。你可以用最少的動作取出你想要的工具,運用槓桿原理,抽屜以輕微的力量打開,3層空間逐一展開,更方便拿取。
從洗碗機里拿出來的餐具,可以0秒抵達對面的抽屜中。
另外一個收納神器就是踢腳線抽,幾乎可以容納家中所有的大小鍋具,關上後略微內凹,人貼近櫥櫃站立的時候,也不會撞到腳尖。
餐邊收納不容小覷:奶瓶消毒,即熱飲水機,囤的奶粉,娃的零食,家人的藥箱,烘焙工具等等...可以堆滿半個房間的東西都被這一組餐邊櫃收全了!
除此之外,下櫃還有兩處小心機設計
1.預設了台下放置桶裝水的空間:通過檯面打孔將台上即飲水機連接到下方水桶內,關上門就看不到水桶啦。同樣是儲物,但同時可直接供水,是不是很棒?!
2.預設了放置掃拖機器人的基站:預留好高度和插座位置,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用漂亮的小布簾進行遮擋,簡單又好看。
業主原先家裡有一套MUJI的組合櫃,用起來十分方便,想保留使用。設計時提前預留好尺寸及電位,經過略微改造,與整體需求和風格完美匹配。
有兩個衛生間的家庭,通常會覺得衛生間夠用,而忽略了其改造的可能性。
本期案例中,家裡常住人口為3大2小,性別比例是4女+1男,我們與業主討論斟酌後,保留一個馬桶間,把2個衛生間重新規劃成5大空間:
1. 獨立更衣室
2. 獨立整體浴室
3. 獨立洗漱間
4. 獨立馬桶間
5. 獨立清潔室
原先主衛在主卧裡面,利用率不高,且空間尺度不夠安裝1216的整體浴室。重新設計後,衛生間A改造為:更衣室+整體浴室的組合空間。
整體浴室的設計需要做提前規劃,從動線到空間安排上都需要合理可落地,不建議只留個大概空間,然後丟給供應商來完成,可能會有各種問題。
拉開移門,就是溫馨舒適的更衣室和浴室啦。五斗櫃里分別放置了家人洗澡需要用的替換衣物,洗浴毛巾等。雙層臟衣籃也是在設計最初找到心儀的款式,根據尺寸預留好的。
1200*1600的日本整體浴室是一款受大家歡迎的主流尺寸,集成了浴缸和淋浴的空間,保證舒適的同時對空間的佔用又做到了相對較低。內部牆地飾面的款式、五金件、收納等都可以做個性化定製。
把廚房做開放式外移後,留出裡面的空間做清潔室,主要用來安置設備、洗衣、清潔、收納清潔用具。
這邊有通風的窗戶,所以還隱藏了小型晾衣桿的位置,這樣搓洗抹布等可以直接晾在這裡。
次衛原本面積較小,形狀也不規則,取消了淋浴房後,改造為擁有雙台盆的洗漱間和獨立馬桶間。
定製的人造石一體化雙台盆,側出水抽拉式龍頭,可以減少水漬的存留,乾淨好打理。
另一側嵌入定製的兩組五斗櫥共10個抽屜,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和長輩一人一個,剩下四個放公共物品。
如何將收納空間使用到極致,除了設計師預先的設計之外,還需要業主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來進行更細緻的規劃。
獨立馬桶間,有窗戶可以保證採光和通風。
把馬桶間的mini洗手台嵌入了組合櫃,留個小空格,可以放置洗手液。
上面打開,是紙巾的囤貨區,口罩時代,塞滿才安心
改造後的每一間卧室依然有良好的採光和通風。利用中間狹長的內牆區域,設計為衣帽儲物間。
二胎家庭,兩個孩子的成長節奏會略有不同,卧室的規劃其實也是一直在變化的。妹妹還沒有入園,幼兒期需要和父母在一個空間里睡,這樣便於夜晚的照顧和安全感的維護。
新的主卧空間是帶陽台的,所以正好可以容納下嬰兒床,等妹妹長大後不需要陪睡的時候,這裡的空間可以鋪上瑜伽墊、牆上安上爸爸早已放在購物車內的健身架,作為一個簡單的健身區使用。
床沿下方預留了夜燈燈帶,晚上想看一下小寶寶的情況,也可以給到微光不刺眼。
主卧內的衣帽間A,用門帘做遮擋,節約了空間也更透氣。
總長達2.8m的衣帽間被打理得整整齊齊,上方是換季不常拿取的物品,當季衣物基本都可以掛起來做收納。下方的收納盒、抽屜櫃是女主人根據尺寸選購的,力爭做到正正好好,收納強迫症看到會極度舒適。
原先的卧室B寬度有限(最大處<1.5m)且牆面不規則,旁邊又是衛生間,無法再進行擴大,所以我們從橫向空間上進行拓展(從4m擴展到5.6m),這樣可以容納上下兒童床,鋼琴以及學習桌。
同時,我們為女兒的房間設計了一組特別的4扇造型門,其中靠玄關的2扇為固定扇,另外兩扇則可以推移。日系視覺語言很強烈的格柵款式,除了可以引入光線外,也是入戶後第一眼看到的端景。
姐姐今年開學上小學了,這裡就是未來學習的地方啦。
另一側放置兒童高低床和鋼琴。
下鋪暫時不睡,布置成女孩兒們最喜歡的過家家場景,還有小書架和閱讀燈。這裡就是孩子們的秘密基地啦。
兒童衣帽間的入口則在門外的走廊一側。
總長達3.8m的兒童衣帽間,小朋友的衣物都掛起來,下面搭配了四斗抽屜櫃,還有專門的校服校褲小衣架,孩子自己也可以方便拿取。
在孩子年幼時期,雙方的父母還是會經常過來搭把手,這間卧室就為長輩們小住時準備。未來等孩子們可以獨立的時候,可以作為女兒的卧室。
在窗前隱藏了晾衣桿,方便長輩的晾曬需求。
從重新歸零到滿分宜居
歷時近一年的改造
只為家中每個人幸福的笑容
親愛的家人們,歡迎回家
最後再和大家聊幾句關於精裝房的裝修:因為現在大部分新房都必須是精裝交付,所以諮詢精裝新房改造的近幾年也比較多。但是真正下決心全拆了重裝的業主並不多,有些只想改牆地面和軟裝,有些只想改衛生間和廚房。
精裝新房業主的困擾就是:是拆還是改?拆的話要拆光,感覺有些浪費;但是純改不拆,又會受到各種影響而無法改造的徹底,怕日後留遺憾。
這的確是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如果決定找好的設計師設計,肯定是對現有的裝修和格局都不滿意,那我們的建議就是將所有硬裝都拆除後做全新的改造。一些電器設備則根據實際情況做保留或者轉手,以減少浪費。如果只是對顏色風格等不太滿意,則可以考慮通過軟裝的改造來改變整屋的風格。只要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下一步就不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