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三國時期哪一場戰役比較精彩,那一定要將“赤壁之戰”擺在最前面。赤壁之戰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赤壁之戰中劉備與孫權合力對抗曹操,以3萬軍隊對抗25萬軍隊,實力相差八倍。它本來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
如果沒有黃蓋、周瑜的火燒赤壁扭轉局勢,也就不會出現後來的“三國鼎立”的局面了。
重溫赤壁之戰
自從曹操打敗了北方的袁紹之後,曹操漸漸地統一了北方,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北方霸主。但這離他統一天下,稱王稱皇的目標還相差甚遠。
於是,曹操整頓軍隊,向南征戰,決定征服天下。南方的各個勢力大多都依附於曹操,甚至有一些人聽說曹操就要打過來了,直接向曹操舉起了小白旗投降。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江東地區的孫權,以及曾經依附於曹操的劉備。兩個人都不甘心屈服於曹操,乾脆將各自的軍隊集結在了一起,共同對抗曹操。
此時的曹操開着戰船,帶着自家軍隊一路向南來到了赤壁。而且孫劉的軍隊逆流而上到達了赤壁。赤壁之戰,一觸即發。
周瑜緊急召集將領開展會議,最終採納黃蓋的建議,使用火攻計攻打曹操。直到大火熊熊燒起,曹操的軍隊被火燒得節節敗退。
曹操終於意識到自己中了敵人的計謀,但為時已晚。周瑜隨後帶着軍隊發起進攻。曹操害怕基業全毀,再顧不上別的,匆匆忙忙帶着軍隊撤回了北方。
這就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赤壁之戰,以3萬對抗25萬軍隊獲得了勝利。赤壁之戰後很多人都記住了周瑜,記住了周瑜的火燒赤壁,但沒有人記得為周瑜獻上火攻計的黃蓋。
黃蓋的火攻計+詐降計
面對曹操的25萬大軍,孫劉軍隊當然也很害怕。這個時候孫權的部下黃蓋提出了一個建議“敵眾我寡,建議火攻曹操”。
周瑜本來也有使用火攻計的意向,聽見黃蓋此言更是不再猶豫。只是如何接觸曹操,找到放火的機會呢?黃蓋決定以身涉險,向曹操詐降。
黃蓋立刻用懇切的語言向曹操發起一封投降書信,曹操沒有懷疑。黃蓋借詐降的機會,帶領若干戰船,拉着一船船的柴草以及油,慢慢得接近曹操的軍隊。
等到距離足夠近的時候,黃蓋點燃了戰船。東南風助力,火勢蔓延到了曹操的軍隊。由於舟車勞頓,曹操為了使船更加穩定、舒適,早已將自家的船都聯結在了一起。
卻沒想到敵人狡猾地用了火攻計,這下真是跑都跑不了了。曹操的軍隊不是被火燒就是被水淹,不堪一擊。周瑜之後的進攻更是使曹軍潰不成軍。
黃蓋放火之後中了箭,不慎落水。吳國的士兵把他救上來之後根本認不出黃蓋,隨手把他放到了廁床上。還好是昔日部下聽出了黃蓋的聲音,這才把黃蓋解救了出來。
(這裡的廁床,其實就是馬桶,或者是古代坐便器的一種說法。)
不得不說,周瑜與黃蓋兩個人的配合簡直是天衣無縫。如果不用巧計,孫劉軍隊難以贏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周瑜打黃蓋是怎麼回事
民間有一句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其實這個歇後語也與赤壁之戰有關。
《三國演義》中說,黃蓋使詐降計,為了贏得曹操的信任,黃蓋和周瑜配合演了一戲。黃蓋假裝和周瑜不和,周瑜打了黃蓋50個板子,黃蓋便藉此機會向曹操詐降。
曹操聽說此事,對黃蓋投降的事深信不疑,隨後黃蓋又接近曹操使出了火攻計,幫助孫劉軍隊贏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在《三國志》等正史書籍上,其實並沒有記載“周瑜打黃蓋”這一件事情。畢竟赤壁之戰那麼出名,如果周瑜真的打了黃蓋,沒有必要不往史書上記載。
所以歷史上,周瑜沒有打黃蓋,黃蓋也沒有用苦肉計。至於曹操為什麼相信黃蓋肯向自己投降,大概是因為曹操過於自負了。
曹操帶着25萬軍隊打孫劉的3萬軍隊,他內心裡認為這場戰役是一定穩贏的。加上向曹操投降的人本來也不少,再多一個黃蓋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說到底,赤壁之戰的勝利,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很巧妙。其中發揮了比較大作用的還是要數黃蓋和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