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要去129師當營長,是真的假的?”
1938年的某天,毛主席突然將李先念叫了過去,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關於李先念的任命剛剛下來,毛主席居然立刻就知道了。
李先念點點頭,他確實剛剛被安排到了129師當營長,過兩天就要赴任了。
這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抗日戰爭開始之後,我軍大部分將領都是被降級使用的。很多師級幹部都被降成了團級。
雖然他之前是軍政委,但降成營長自己也是可以接受的。沒想到毛主席接下來問他的一句話,給了他另一個選擇……
石窩會議
1937年3月14日,西路軍兵退石窩,處境變得更加困難了。此時的西路軍經過多次血戰,遭遇了重重挫折。
他們現在要考慮的,不是應該怎麼打敗敵人,而是怎麼逃脫敵人的追捕,怎麼將剩下的戰士們安全帶離這裡。
面對馬家軍無窮無盡的搜捕,他們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如今他們所有人加起來,只剩下不到三千人,已經無力和敵人對抗了。
經過倪家營子血戰之後,西路軍在梨園口再次和敵人展開了一場遭遇戰。在這場戰鬥中,陳海松、鄭義齋壯烈犧牲。
雖然當時中央已經得知了西路軍的情況,並且組成了援西軍準備支援西路軍,但他們已經撐不下去了。
失敗成了既定事實,他們必須為僅存的部隊找一條出路。在這種情況下,西路軍在石窩召開了一場緊急會議,這場會議決定了西路軍的未來。
在石窩會議上,陳昌浩做出決定,自己和徐向前離隊返回延安,向中央報告西路軍這一路上遇到的種種情況。
剩下的部隊分成三部分,李先念、李志然率領左支隊、王樹聲率領右支隊、畢占雲率領傷員、婦女、兒童編成的中支隊。
三個支隊分散游擊,互相策應,尋找突圍的機會。而剩餘部隊的行動,則由西路軍工作委員會領導。
石窩會議之後,徐向前和陳昌浩很快就離開了,踏上了返回延安的道路。而剩下的部隊則繼續留了下來,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打游擊。
然而,除了李先念率領的左支隊之外,右支隊和中支隊也很快就被打散了。王樹聲所率領的右支隊奉命在牛毛山牽制敵人,為其他部隊轉移爭取時間。
然而敵人來得太快了,雖然王樹聲的右支隊有西路軍僅剩的騎兵,但依舊無法同敵人相抗衡。
為了幫助其他部隊爭取到轉移的時間,王樹生率領部隊在牛毛山和敵人展開激戰。
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之後,右支隊被打散,大部分戰士犧牲,僅有少部分戰士跟着王樹聲和杜義德突圍。
後來幾經輾轉,王樹聲等人乞討回到了延安。
至於畢占雲所率領的中支隊,遭遇也和右支隊差不多。他們遭到了馬彪的襲擊,部隊被敵人衝散了。
原本畢占雲帶領一部分人突圍了出來,但就在他們突圍之後,又遇到了韓起功和劉呈德的伏擊,最終也只有畢占雲自己乞討回了延安。
目標新疆
李先念率領的左支隊,是三個支隊里人數最多的,能有一千五百多人。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接到的任務是去西面山區打游擊。
雖然他們是人最多的部隊,但他們當時兵力疲憊,士氣低落。但他們根本沒有選擇,要不然就留在原地被抓,要不然就往西打游擊。
最終,李先念做出了一個膽大的決定,他要帶領部隊翻越祁連山,從敦煌進入新疆。當時新疆因為離蘇聯近,盛世才就加入了蘇共。
在蘇聯的幫助下,盛世才同意讓我黨的人進駐新疆,並且同意西路軍的部隊可以進入新疆。
當然,李先念此時並不知道這些,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完全是因為向西是馬家軍勢力薄弱的範圍,只有向西他們才有擺脫追兵的可能。
但向西走也不容易,西面就是祁連山。雖然說當時內地已經是春暖花開,有地方的氣溫甚至能達到20多度。
但對祁連山來說,四月依舊是冰天雪地。四月的祁連山上溫度很低,海拔高的地方甚至維持在零下三四十度,對戰士們來說是巨大的考驗。
他們想要越過祁連山,就必須克服艱苦的環境,忍受無休止的飢餓,甚至還要時刻防備敵人的追捕。
但對李先念等人來說,這些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他們都已經走過了長征,爬過了雪山和草地,區區祁連山還不能打敗他們。
他們確實是失敗了,但他們同樣是英雄。在李先念的帶領下,這支部隊就這樣進入了祁連山,開始了艱難的跋涉。
祁連山高聳入雲,山中環境惡劣,戰士們隨身攜帶的口糧很快就吃光了。沒辦法,戰士們只能自己想辦法找吃的。
他們刨開積雪挖掘草根,偶爾遇到一些野生動物,戰士們才能好好吃一頓。剩下的東西也一點不敢浪費,都要好好儲存起來。
但能找到獵物的情況不多,更多時候,他們只能在沒有人、沒有路,只有深深積雪和呼嘯寒風的山脈中前行。
在這種極端惡劣的情況下,他們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是李先念始終走在最前面,拿着指南針給眾人指路,大家這才沒有迷失在山脈中。
終回延安
經歷重重艱難險阻,在李先念的帶領下,左支隊最終成功到達新疆。然而他們出發時有一千五百多人,到達新疆後剩下的不足三分之一。
有三分之二的人,都犧牲在了前往新疆的路上。
到達新疆之後,部隊重新進行了改編,開始了正規的學習生活。
中央暫時對李先念等人沒什麼安排,他就根據自己的文化水平,開始和老師們學習。
他雖然是高級幹部,但在上課的時候,和普通的學生一模一樣,甚至比普通的學生還要好學。
等到1937年12月中旬,他接到中央的命令返回延安。回延安的這一路上,他的心情非常激動。
當時我國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他早就想回延安,為抗日戰爭盡一份力了。
回到延安之後,他先在抗大學習了一段時間。毛主席還專門和他談話,詳細聽取了他關於紅四方面軍歷史的看法。
他提出的很多觀點,連毛主席都非常讚賞。
從抗大畢業之後,他又在馬列學院學習了很長時間。一直到1938年11月,總政給李先念安排了工作,讓他去129師當一個營長。
對於中央的安排,李先念沒有任何異議。要知道在紅軍時期,他可是軍政委,這下子成了營長,降級非常嚴重。
但他對此並不在意,反而很支持總政的工作。
毛主席得知後,認為當一個營長在委屈他了,所以專門叫了他談話,問他對於這次中央安排的職位是什麼感覺。
他什麼都沒說,只說服從中央的安排。
毛主席笑着搖了搖頭,認為當個營長對他來說實在是太屈才了。毛主席想讓他去當高敬亭的參謀長,所以先問問他的意見。
不過李先念對此沒什麼意見,他對毛主席說,中央怎麼安排自己就怎麼做,不管什麼困難自己都會克服的。
就這樣,他來到了新四軍第四支隊,成為了第四支隊的參謀長。
參考資料
雙石:百戰蹉跎歸去來——西路軍余部到達新疆,雙石,崑崙策網,2025-01-15
安西戰役:忠勇志士 大地當歌,2021年06月03日,甘肅日報
從“三多三少”說開去,李王彬、孫晉陞,2022.09.19,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