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服人丨權威專家獨家解讀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系列短視頻第1期
孔子在《論語》里強調,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清代思想家顧炎武也曾說過:“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他們講的都是為政者應該率先垂範,然後能夠行得正,立得直,上行下效就會帶動整個社會一種向上的、健康的社會氛圍。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百餘年黨史中一以貫之強調黨的作風建設,強調以信念、人格、實幹立身。
這是井岡山茅坪八角樓毛澤東舊居內陳列的油燈和毛澤東著作(2016年12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裡至今保存着一盞陳舊的油燈。1927年10月27日,紅旗插上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當時,根據地受到敵人嚴密的經濟封鎖,食鹽、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稀缺而昂貴,油,更是奢侈品。毛主席定了個規矩:連以上單位晚上辦公、開會只用一盞燈,可以用三根燈芯;不辦公、不開會則不用燈。平時,每個連部只留一盞燈,只用一根燈芯,以備急用。
按照規矩,主席晚上點燈可用三根燈芯,可他堅持只用一根。警衛員悄悄加上兩根,希望照得更亮些,寫字看書看得更清楚些,可主席總是默默地挑開兩根。就是這盞只有一根燈芯的油燈在羅霄山脈中段的八角樓里亮着豆大的火苗,微弱的光亮下,毛澤東同志找到了一條真正適合中國革命發展的道路。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作出的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前立下的“規矩”。千軍萬馬進京城,約法六條,簡明扼要,扣中要害。
在改革開放之初的歷史轉折關頭,鄧小平同志曾經強調,“在目前的歷史轉變時期,問題堆積成山,工作百端待舉,加強黨的領導,端正黨的作風,具有決定的意義。”從1983年開始,中國共產黨用近四年的時間對作風和組織進行了整頓。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2022年10月25日,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
從井岡山到西柏坡,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中國共產黨對作風建設的重視一以貫之,可以說,優良傳統和作風是烙在中國共產黨骨子裡的基因和血脈。從井岡山時期的“三項紀律、六項注意”到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的“六條規定”,從改革開放之初端正黨的作風,到新時代的中央八項規定,黨的作風建設有起點,沒有終點,是一個永遠在路上的歷史進程。
作風建設跨越百年,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從嚴治黨的決心,成就了一個風華正茂的中國共產黨。
山水黔南
來源:新華網
編輯/朱金花 審校/王薇 審核/李正東 終審/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