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談“漢”色變!姜武談漢族的視頻被改成“中華民族”

某些人實在搞笑,一見到“漢”字就不舒服。

姜武漢族,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某些人就是要舉報。

這也就造成了在抖音和B站上的版本不同。

這是抖音上視頻的結尾:



而在B站上,漢族被改成了“中華民族”。




B站的視頻標題也改了




新的標題又一次帶上了“中華民族”,可謂是求生欲拉滿了。置頂評論還不夠,標題也得改。


某些生物的舉報鍵可能都按冒煙了吧?

筆者就不明白,這個“漢”字招誰惹誰了,怎麼就不能單獨講了?

萬事不會隨着你的意志為轉移,團結人和滿遺就算通過舉報把漢族改成了中華民族又有什麼用呢?

矛盾不會因為掩蓋就消失,你以為你可以一直贏下去,可是彈簧壓的越狠反彈就越狠,滿清以為靠着剃髮易服就能讓漢族忘了自己是誰,甘心做他八旗的奴隸?

他們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但太平天國狠狠給了滿清一耳光,200年的確很久遠了,遠到了太平天國起義部隊都忘了漢人應該穿什麼服裝了,他們穿着很多滿姨團結人嘲笑的戲服,但靠着1,2萬人把滿清整個南方徹底打爛,他們把整個南方的滿城徹底犁了一遍,雖然失敗了,被團結人和滿遺嘲笑為妖魔鬼怪,但誰能說沒有他們,辛亥革命能成功呢?

剃掉的頭髮遲早會長回來,易掉的衣服已經漸漸在回歸,團結人,滿遺們再怎麼歇斯底里又有什麼用呢?

由此可知,這些人對於“漢”字有一種本能的恐懼,對於漢族元素也是十分的害怕。

不說別的,就拿春節申遺成功這件事來說,抖音上的“南充文旅”發了個這樣的視頻,裡面是滿滿的滿清元素。

一群人穿着滿清的殭屍服,留着辮子大搖大擺地在大街上走着,視頻上面的文字寫的是“春節申遺成功,發源地閬中邀您過大年”。

看到這個視頻,筆者表示十分震驚,很難想象這裡竟然是四川南充!

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知道清軍屠遍了全省,使得整個四川省只剩下十幾萬人,不得不從湖廣等地遷徙移民過來,這才讓四川恢復了生機,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

按理來說,四川應該對滿清有深仇大恨才對,怎麼看這樣子,似乎對滿清情有獨鍾?

再說了,春節和滿清又有什麼關係?

春節是漢族的文化,是炎黃子孫的節日,後來的滿清跟着過了起來,僅此而已。

滿清是不能代表華夏的,更不配用着春節申遺成功的形象!

有人說是為了民族團結,所以要用滿清形象。

那筆者就更奇怪了,四川也不是滿族的大本營了,這裡九成以上的人是漢族,滿族人幾乎沒有。

難道在某些人心裡,只有滿清的形象才能代表中國嗎?




當代有一種說辭,說的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都是近代以來形成的概念,簡直錯的離譜。

實際上,中國人、諸夏、華夏、中華、全部說的都是漢族。

漢書》裡面的中國人,乃漢族。

中國人與匈奴相對應,明顯是漢族無疑。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

晉書》裡面的中國人,亦是漢族。

中國人和胡人相對,亦明顯是漢族。

其人長大,貌類中國人胡服

《晉書》裡面的中華,華夏,諸夏也都是漢族

伏波將軍孫秀以亡國支庶,府望不顯,中華人士恥為掾屬,以侃寒宦,召為舍人。


戎狄者,人面獸心,見利則棄君親,臨財則忘仁義者也。投之遐遠,猶懼外侵,而處以封畿,窺我中釁。昔者幽後不綱,胡塵暗於戲水;襄王失御,戎馬生於關洛。至於算強弱,妙兵權,體興衰,知利害,於我中華未可量也。


今年國滅,吾必死之,卿等中華之士,復為文身矣。


進拜鮮卑單于,遷邑於遼東北,於是漸慕諸夏之風矣。


是以宣王龍飛於危周,光武鳳起於絕漢,斯蓋曆數大期,帝王之興廢也。自我永康多難,長鯨逸網,華夏四分,黎元五裂。


漢族人民自古以來,就形成了民族觀念。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因為有人不想當“華夏”,不想當“炎黃”。

其實他們也不想當“中華”,畢竟沒人身份證上寫“中華民族”的,要想當早就都寫上了,不至於現在寫的五花八門的。

不過在這些人看來,“中華”這個詞自有其妙用,儘管他們不願意當“中華”,但一到了需要讓漢族閉嘴的時候,他們就靈活變成“中華”了。

我願稱之為“薛定諤的中華民族”。

我們跟銀河有同一個名字,那個名字就是——
中華民族!

得,正常話給改成病句了,誰給改的,多缺德。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只有主體強大了,中國才能強大!

一味的打壓漢族,看不慣漢族,處處壓制漢族文化的存在,甚至想要以夷代華,都是極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