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幫的忙,伊拉克看在眼裡,將大油田批給中國,要做中東頭一個

新年一開始,大洋彼岸的美國,國債再次創下新紀錄,徑直越過34萬億美元的大關,並且還在“一路狂奔”。與此同時,中國卻接連迎來兩個好消息。在剛迎接5國“入群”後,中東的大油田也被中國收入囊中。

2024開年的第一個交易日,美股美債就接連遭遇了“死亡開局”。在蘋果公司一夜蒸發上千億美元的同時,美國國債再創歷史新高,突破了34萬億美元的紀錄,達到了美國年度經濟產值的1.2倍。

而這一驚人數據,距離上次33萬億美元的記錄,才僅僅過去不到三個月。毫不誇張地說,這算得上是美國的一座“新里程碑”了。因為按照預測,美國國債本應該在5年之後才會達到34萬億。

由於疫情導致經濟停擺等原因,美國政府大量舉債,這才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現在的局面。如今的美國經濟前景,可謂是相當嚴峻了。這樣看來,穆迪等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也算是相當有預見性了。

不過,在美國上下為了資金問題一籌莫展之際,中國卻迎來了“雙喜臨門”的開局。元旦當日,包括沙特在內的5個國家正式加入金磚,為這一機制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金磚創始國之一的中國,自然是樂於見到這一場面的,因為這象徵著這股代表着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力量,正在日益壯大;同時,全球南方國家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金磚擴員的新成員之一沙特,作為“石油王國”和“中東土豪”,此前雖然一直和美國保持着聯繫,但也在逐步試探着“走自己的路”。而加入金磚,就是沙特為自己選擇的“最佳道路”。要知道,中國和沙特的能源合作本就相當密切,中國甚至已經連續多年成為沙特的第一大貿易國。此次沙特正式加入金磚後,同為金磚成員國的中國和沙特,在石油領域的合作,必然會“更上一層樓”,對中國的能源發展有着巨大的好處。

更令人振奮的是,此時的中東油田,也對中國傳來一則好消息。近日,各方代表在伊拉克巴士拉油田的現場,隆重舉行了伊拉克西古爾納-1油田牽頭合同者的交接儀式。

在這一儀式中,中國石油正式接替了此前的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一躍成為伊拉克這一油田的最大持股方和牽頭合作者。在交接儀式結束之後,美國的這一石油巨頭公司,就正式退出伊拉克的能源市場了。

據了解,西古爾納-1油田,位於伊拉克的巴士拉省,是伊國重要的巨型油田,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油田之一。根據預測,該油田的年產原油量能夠超過2500萬噸,有着巨大的開採潛力,預計可開採儲量,超過了200億桶。

此前,西古爾納-1油田就吸引了許多石油巨頭的青睞。2010年,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一舉拿下了該油田的最大股份,也同時享有了油田開發權。不過,之後的幾年裡,埃克森美孚公司陸陸續續地將股份拋售。最終,中石油成功拿下了西古爾納-1油田最大份額的股份,享有了後續開發的決定權。

在此之後,中國將會和伊拉克攜手,一起把這一油田項目打造成雙方能源合作的優秀範例。而截止目前,這一油田的日均產量大約是55萬桶。但在中國牽頭之下,中伊兩國打算在今年年底,將這一油田的產量提高到日均60萬桶,發展前景相當廣闊。

事實上,中國和伊拉克的能源合作,本來就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組成部分。而此次牽頭儀式的舉行,也象徵著伊拉克政府對於中石油長期表現的肯定與信任。很明顯,兩國在石油領域,將會以此為基點,不斷深化合作,共建良好的互信關係。

同時,這一項目的進一步發展,不僅為中伊雙方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也將成為中東能源領域的一件“大事”。將目光放長遠的話,這次“牽頭”更是會成為中國企業在中東“開疆拓土”的重要一步。因為就目前而言,“美退中進”在中東地區已是“大勢所趨”。

相比之下,美國給伊拉克帶來的只有災難。此前,美軍雖然從伊拉克進行了“戰略撤退”,表面上撤出了在中東的勢力,但隨之席捲而來的“阿拉伯之春”,卻將這一地區徹底帶入深淵。因此,和美國這種不僅不給錢,還會帶來災難的合作對象相比,中國對於中東地區而言,顯然是一塊兒“金餑餑”。

就伊拉克而言,中國已經援建了上千所學校,幫助伊方重建教育系統。而這還只是中國對伊方援助的一小部分。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伊拉克等中東國家在中國的幫助之下,正迎來更光明的未來;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也將進一步擴大。

新年剛開始,美國呈現一派蕭條景象的同時,中國卻“好事成雙”。這不僅為中國今年的發展開了個好頭,同時也為全球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