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老頭連名字都不會寫,卻靠獨門絕技,成為警界頂尖追蹤專家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你敢相信嗎?一個連名字都不會寫的放羊老頭,竟然靠着獨門絕技,成為了警界頂尖追蹤專家,偵破了無數大案。

從文盲到專家,放羊老頭究竟有着什麼樣的獨門絕技?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放羊絕技

事情還要從1906年,馬玉林的出生開始講起。

馬玉林出生在光緒年間,晚清政府腐敗黑暗、百姓窮困潦倒,即便是出生在天高皇帝遠的內蒙古赤峰,馬玉林同樣不能避免窮苦命運,成長在一個家徒四壁、兄弟眾多的環境當中。

那個時候,別說上學念書,光是填飽肚子,就已經是一種奢侈。

所以自馬玉林有印象以來,小小年紀他就已經開始給地主放羊,整日跟羊群待在一起,一待就是整整幾十年。

那個年代也不像現在,有那麼多娛樂解悶的事情,馬玉林放羊放得無聊了,便開始觀察起羊群的一舉一動,時間一久,竟然被他摸出了一套追蹤羊群的本領。

這本領有多神呢?可以直接從羊群留下的腳印,就判斷出羊群的數量,甚至每隻羊的體型、大小、重量、毛色甚至習性等一系列差別。

所以久而久之,馬玉林放羊都懶得帶羊鞭了,因為他只需要跟在羊群後面看看腳印,心裡就有數了,即便哪只羊丟了,他也立馬能夠一眼從蹄印形狀,看出到底是羊群里的哪只羊跑丟了,然後又順着羊蹄印,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回丟掉的那隻羊。

一次馬玉林放羊時,弄丟了一隻花臉羊,他便用自己的追蹤術,找到了一位叫做楊老疙瘩的牧羊人。

這楊老疙瘩是偷雞摸狗的慣犯,看見來找羊的是個小娃,也沒把馬玉林放在眼裡,跟他說隨便找,找到了算我輸。

可是當馬玉林看到自己要找的那隻羊,是只黑臉羊時,頓時傻了。

因為他的追蹤術從來沒有失誤過,這次怎麼可能會弄錯呢?

不信邪的馬玉林,便舀起水槽里的水,潑在黑羊的臉上,於是黑羊臉便漸漸褪去了黑色,變回了花羊臉。

這一下,連偷羊的楊老疙瘩看了,都驚訝地合不上嘴巴,不得不服。

到了後來,馬玉林的這種本領也不僅限於針對羊這一種動物,但凡是草原上的牛馬牲畜,都逃不過馬玉林的法眼。

久而久之,馬玉林的這個絕技就在村子裡出了名,大家都讚歎他是火眼金睛,誰家有牲畜丟了,都會讓馬玉林幫忙來找,絕對管用。

到後來,甚至誰家遭了賊,也會讓馬玉林來抓。於是漸漸地,村民們便給他封了個“神眼馬玉林”的稱號。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很快馬玉林的業務範圍,又從動物,轉移到了人的身上。

人的足跡,馬玉林想要摸透自然也是不費吹灰之力,甚至達到了神乎其神的境界。

到後來馬玉林只需看腳印一眼,就能立馬在腦海里刻畫出那人的肖像,細節到年齡體態走路姿勢和個人習慣,都能確定。

不僅如此,馬玉林還針對土質、天氣狀況的不同,摸索出了一套能夠用在不同土壤、甚至適用於雨天雪地的辯跡追蹤規律。

正是靠着這堪比人形追蹤機的能力,馬玉林經常幫助村民,抓到了一些小偷小摸,在當地逐漸打響了名聲,但也因此得罪了許多偷羊的土匪。

有些土匪盜賊痛恨於每次都被馬玉林給揪出來,於是便放出狠話,說馬玉林要再敢摻和他們偷東西,就把他眼睛給挖出來!

馬玉林一聽這話,立馬被嚇得拖家帶口逃進深山,才勉強逃過一劫。

不過,馬玉林的妻子,卻因走慢了一步,被土匪逮住打瞎了眼睛,馬玉林年幼的兒子,也因在山中太冷,直接被凍掉了腳趾,落下殘疾。

眼見家人被自己連累,馬玉林內心愧疚不已,但是此時的他還不知道,他的這門絕技,將來會讓他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追蹤專家。

高手在民間

新中國成立後,隨着解放軍把當地土匪全都清除,馬玉林這才終於過上不用心驚膽戰的安穩生活。

1959年除夕夜,正是闔家團圓的好日子,內蒙古赤峰水地鄉供銷社的分銷店,竟然被盜了,總共有四匹棉布、四條香煙、七斤糖果、一桶豆油,以及300元現金不翼而飛。

這些物資,放在如今來看或許不算什麼,但放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可是相當一筆巨款,稱得上是樁大案了!

所以接到報警後,赤峰公安局的刑警隊長史海濱,直接親自帶人前往案發現場進行調查,發現現場有兩個疑似小偷的足跡,一個光腳,一個穿着膠鞋。

但是,這兩個腳印在門外不遠處,就開始被其它腳印淹沒,逐漸不見蹤影,去向難辨,這讓偵查人員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案件一時陷入了停滯。

要知道,那個年代刑偵技術落後,如何保留案發現場的足跡,都是一個問題,所以沒過多久,原先本就不怎麼清晰的腳印,就被人來人往踐踏得更加模糊。

連警方都拿這起案件沒辦法,這該怎麼辦呢?

一位偵查員左思右想,突然想起了傳說中有着獨門追蹤絕技的馬玉林,便提出請他來試試看。

刑警隊長史海濱雖然也聽說過這馬玉林的大名,但他心中還是半信半疑,畢竟這馬玉林斗大的字不識一個,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刑偵訓練,他真的靠譜嗎?

不過眼見夜幕降臨,吃團圓飯的時候快到了,一心破案回家團聚的史海濱,還是決定死馬當作活馬醫,派人把這位民間高手給召喚過來。

馬玉林一聽國家公安需要自己,那自然是義不容辭,當即騎着自家小毛驢急匆匆趕往案發現場。

當警員們看着這個風塵僕僕、衣着樸素的農村老漢時,都不免覺得有些不靠譜,心想這老漢真有這麼大本事嗎?

可接下來,馬玉林的一番神操作,就讓他們傻了眼。

只見馬玉林蹲下來盯着地面發著呆,還時不時用手丈量腳印的長短。

警察們好心遞給他尺子紙筆之類的專業測量工具,他卻只是擺了擺手,表示自己並不需要。

而且很快,馬玉林便得出結論,判定赤腳那人身高一米七,穿膠鞋那人身高一米六五。

如果說判斷出嫌疑人身高,只是開胃菜,那麼馬玉林接下來的結論,就直接讓他們傻眼,那就是馬玉林還判定這兩人年齡,分別是四十來歲,和二十歲左右。

在那個刑偵技術並不發達的年代,警方還沒見過,僅憑腳印就能判斷出具體年齡的,所以他頓時都對這個結果有些將信將疑。

可是緊接着,他們又見馬玉林折了根樹枝,在地上一個圈一個圈地畫起來,圈住的都是腳印。

原來,眾人還沒反應過來,馬玉林就已經開始追蹤了。

可是圈着圈着,明明沒有足跡的地方,馬玉林也開始花上圓圈,眾人不解,問他為啥地上啥也沒有,他還接着畫?

只見馬玉林努了努嘴示意地上畫圈的位置,說道:“你沒看見那顆小石子翻過來了?就是賊娃子踩的!”

眾人上前一研究,發現果真如此,按理來說路上石子應該都是表面光滑,挨着地的那一面沾土,但那顆石子卻是朝下那面光滑,朝上那面沾土,顯然是被人用腳踩翻了過來。

一旁的偵查員見狀,連忙掏出本子開始記起筆記,好在以後遇到這種情況能夠派上用場。

又走了幾步後,馬玉林又對着一出小土包,對眾人說:

“那個穿膠鞋的賊,應該就是站在這個小土包上盯梢,而且不難看出,他的膠鞋還是剛買不久的新鞋。”

聽到這裡,偵察員們紛紛佩服得五體投地。

隨着追蹤的不斷進行,馬玉林畫的圈圈也越來越遠,很快就畫到了黃土梁子村。

到了村子裡,每天來來往往的人很多,足跡也就沒那麼好辨認了。

於是馬玉林便讓警方,把全村的成年男性聚集在一片空地上,並且在地上鋪上一層薄土,讓每個人輪流上去踩下留個腳印,便讓馬玉林輕而易舉地認出了嫌疑人。

那兩個嫌疑人,剛好是一對父子,一個四十來歲,一個二十齣頭,經過警方審問,確定他們就是盜賊!

這一下,馬玉林的名聲也在公安機關里也打了個震天響,刑警隊長史海濱,自然不會放過這位罕見的追蹤人才,連忙向上級請示,將馬玉林吸收到赤峰公安局的刑警隊里。

當然,一向習慣自由放養了大把年紀的馬玉林,不太適應警察高強度的作息、也不怎麼穿得慣警服。

為民除害

警方得知後,竟然還專門特批馬玉林為赤峰公安局編外人員,不用穿警服、不用站崗,工作時間自由,有案件需要追蹤時才請他出山,其餘時間馬玉林想幹什麼自由安排,每個月薪水照常三十三元五角錢,這個工資水準,放在那個年代也算得上是相當不錯了。

就這樣,馬玉林協助警方破獲的大小案件不計其數,其中最讓人意想不到拍案叫絕的,還要當屬發生在赤峰市火車站廣場那起案件。

當時馬玉林正好來到火車站附近辦事,這火車站廣場位於交通樞紐,每天人潮洶湧,馬玉林那宛若X光的目光在掃向人群時,卻忽然鎖定了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然後他便眉頭倏然一皺,便悄無聲息地跟在那位青年身後。

僅僅跟了那青年二十多步,他便立馬衝上前去將那青年反手擰住,在周圍吃瓜群眾的簇擁下,把他直接扭送到警局。

民警見狀,紛紛上前問這被逮的人是個什麼來頭,馬玉林頗為興奮地表示:“喲,怎麼忘啦?那個生產隊丟糧食的案子,咱們不是一直沒逮着嗎?結果得來全不費功夫,出趟門辦個事兒就給遇見了。”

民警這才恍然大悟地反應過來:

原來是生產隊三百多斤糧食不翼而飛的那起案件!當時雖有馬玉林出馬,確定了小偷的足跡,但由於現場人員密集、來來往往了太多人,再加之發現糧食被盜時已經離案發時過了太久,搜尋的難度也就大大增加。

但說出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起未能偵破的懸案,已經是三年之前的事情了!

偵查員們見狀,紛紛欽佩地朝着馬玉林豎起大拇指,並且都忍不住問馬玉林,是怎麼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裡,就能把三年前的嫌疑犯給認出來的呢?

馬玉林卻只是淡定地笑了笑,表示,但凡自己見過的腳印,就沒有會忘記的。而且他一直記得三年前那個腳印,是外八字的走路姿勢,腳後跟的內測磨損嚴重,而且走路的時候還是左腳輕、右腳重。

他正是根據這個小細節,逮住人的。

隨着偵破的神案越來越多,馬玉林的名號也逐漸響徹天南海北的警界,全國各地但凡遇到難以偵破的大案,都會請馬玉林來現場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肖像行蹤,往往三天之內就能告破案件。

比如1972年北京海淀的“鬧鬼案”,先後發生十多起,始終未能成功“捉鬼”,於是便派遣馬玉林奉命進京捉鬼。

馬玉林對足跡進行一番探查後,斷定這兒的鬼就是兩人,身高都在一米七左右,年齡在23歲到25歲之間,

不僅如此,馬玉林還斷定,這兩個“鬼”,還是兩兄弟。

警方根據馬玉林的信息偵查一番後,終於成功將“二鬼”揪出,發現的確是一對混血兒兄弟。

還有1973年,河南安陽貼光銀行發生了一起特大搶劫殺人案,警方出動四百名警力,兒馬玉林只需一眼據確定兩枚嫌疑人鞋印,一個穿回力膠鞋,一個穿布鞋,而且這個穿回力膠鞋的嫌疑人,鞋印前端邊緣不實,還形成重疊,一定是故意小腳穿大鞋,想要蒙蔽警方視線。

可惜,處心積慮的嫌疑人,也還是沒能逃過馬玉林的火眼金睛。

在破案的同時,馬玉林也開始受邀奔波在各個城市,為各地公安部門傳授自己的獨門絕技。此時的他,儼然已經成功憑藉自己的絕技,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放羊人,一躍成為全國頂尖刑偵專家,

1981年,75歲的馬玉林撒手人寰,可惜的是,即便後來他也盡量留下了許多書籍教材,但也再沒有出現過,如他這般一眼定生死的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