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事業頂峰全身而退,3次散盡家財,卻未能救回自己的兒子

范蠡陪越王勾踐一起在吳國為奴,和勾踐同甘共苦,回國後又為勾踐出謀劃策,最終滅掉吳國,雪洗了勾踐當年在吳國時所受的屈辱。後又助勾踐向北進軍,征服齊國晉國,成為一代霸主。

說來范蠡本該好好享受這好不容易得來的成果,誰知此時他卻毅然決然向越王勾踐遞上一封辭職信。

勾踐自然不肯,說:“我還要把江山分你一半,我們共同享有”呢。

這樣的好事范蠡居然沒有接受,並且連夜逃離了越國

我們普通人覺得,這不是傻嗎?奮鬥這麼多年,咋的到享受成果的時候反倒放棄還不打招呼就逃走了?

其實這才是他的大智慧,你想啊,他同勾踐一起在吳國伺候吳國君,勾踐受到的種種屈辱他都看在眼裡,現在勾踐當上霸主了,他希望自己曾經的那些糗事讓別人知道嗎?

就算他知道範蠡不會說出去,但每天看着范蠡,他又怎能不想起那些難忘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呢?日子久了,他肯定不能容忍范蠡。

所以范蠡只有逃離才能全身而退。不至於落得像他朋友文種那樣被勾踐賜死的結局。

范蠡逃到齊國,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淄博市。齊國由於管仲治國有方,使齊國國力強盛,經濟發達。范蠡覺得齊國是個好地方。就帶着家人和弟子們在齊國安居樂業了。為了不被越王勾踐派出來追殺的人知道他,他改名換姓稱自己為鴟(chī)夷子皮,意思是牛皮做的酒袋。范蠡特別有經濟頭腦,他們在海邊曬鹽養魚,幾年時間就掙得盆滿缽滿。

或許正是常言所說的那樣,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范蠡雖然一再低調,還是被齊王知道了他的能力超群,於是讓人帶着相印直接去他家將他帶入宮中,范蠡見勢也不好推辭,只好暫時做了齊國的宰相。

做個普通人能整千萬黃金,做官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可智慧的范蠡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這是不吉利的事,所以他暗中為齊國物色了個有能力的人,辭去了自己的宰相之職。並且將家中財富全部分給好友和周邊貧苦百姓。

范蠡再次不辭而別,離開齊國來到陶地住下來(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定陶區),他認為這個地方與各處相通,是集散中心,所以很適合做生意。

果然通過幾年的努力,他又帶着家人通過做生意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又一次從白手起家到商業精英。

其實事實是他還有第三次散盡家財,並且三次白手起家創出家業,立功成名的。由此可見他是除了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之外絕對還是個名副其實的經濟家。

范蠡不僅能力超群,還很豁達。他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抓,范蠡不想讓他被斬首示眾,就派他的小兒子帶着黃金去找他的老朋友庄先生。誰知他大兒子說家中有事,不讓我做老大的去,卻讓弟弟去,這是我的不好。於是就要自殺。范蠡夫人見狀就勸范蠡,不能二兒子沒救回來倒先沒了老大。范蠡只好同意老大去楚國。

老大按范蠡的吩咐找到庄先生,只見庄先生住的、穿得都很寒嘇,不像很有本事的樣子,所以雖然把黃金給了他,卻不信任他。不願聽從他的話,離開楚國。而是用自己私下帶的Q去受賄楚國當權的貴族。

然而他哪裡知道庄先生雖然貧窮,卻是楚國包括楚王在內都很信任和尊重的人物。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們的黃金,早就叮囑妻子不要用好生保管,他日尋機奉還呢。

庄先生也不知道範蠡的大公子不信任他,找了個機會去見楚王,說我夜觀天象,有顆星宿變換了位置,恐怕對楚國不利啊。

楚王急忙問:“那該怎麼辦呢?”

庄先生說:“也沒什麼,只要做好事就能消除。”


楚莊王說:“您休息吧,我知道了。”

於是派人封鎖了儲存三錢的庫房,這事貴族的人就告訴了范蠡的大公子,說楚王馬上就要大赦天下了,你的弟弟就要被放出來了。大公子問原因,那個人說楚王每次大赦天下都會提前封庫房。昨天晚上楚王就派人封庫房了。

大公子一聽,高興壞了,居然遇到這等好事。他就想到給黃金給庄先生的事,心想,這楚王都要大赦天下了,也不用讓他幫忙了。於是去向庄先生告辭,其實是想要回送給庄先生的黃金。他對庄先生說,本來我是讓先生幫我們救我弟弟的,現在楚王要大赦天下,我弟弟也將被放出來了,我來跟您道個別。

智慧的庄先生怎麼能聽不出他的言外之意呢?他讓大公子自己去拿送給他的黃金。大公子居然毫不客氣的就拿回去了,還在心裡暗自慶幸。

這可把庄先生給氣壞了,一來,居然被作為晚輩的大公子欺騙了,答應離開楚國卻沒離開。二來,對他如此不信任,還把他看的好像是個貪圖錢財的人。還來要回給他的黃金,簡直是侮辱人。

於是庄先生又羞又惱,一氣之下就又去找楚王,說我聽路人都說富人的兒子殺了被囚在楚國,他們家拿了很多錢賄賂了楚王您身邊的人,所以您大赦天下不是為了體恤百姓,而是為了放走朱工的二公子。

楚王一聽大怒,說我雖然無德,但也不至於為一個朱公子而大赦天下啊。就下令判決,殺了二公子。到了第二天,才下達赦令。

大公子悲痛不已,只好帶着弟弟的屍體回家了。

家人見到二公子的屍體都傷心痛哭,范蠡卻並不悲傷,說我早就等着二兒子和的屍體運回來了。我本來就知道大兒子這一趟去肯定救不了老二,他從小和我們在一起吃苦,深知謀生的艱難,所以很捨不得用錢。老小呢,出生以來我們家就很富有了,吃穿住行都是毫不吝嗇。本來我派小兒子去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結果大兒子去了。致使老二被殺,這也是常理的事,也沒什麼悲傷的。

范蠡正是因為如此豁達,能一眼看穿事情的本質,不糾結不埋怨,不貪圖富貴,不貪圖名利,所以才能名揚四海,全身而退,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老死在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