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遠新是毛主席弟弟毛澤民的兒子,毛主席的親侄兒。
幼年時期的毛遠新吃了很多苦,他剛一歲多的時候,全家就被敵人逮捕關在了監獄中。
1943年9月27日,毛澤民被敵人殘忍殺害,年僅兩歲多的毛遠新從此失去了父親。
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獲得自由,他和母親繼續坐牢,一直到1946年才回到延安。
從1951年起,毛遠新就一直待在大伯身邊生活、讀書。
1966年後,毛遠新的“仕途”之路越發平坦,先後擔任過遼寧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軍區政委等職。
他在出任瀋陽軍區政委時,年僅33歲。
在此後10年間,毛遠新犯了很多錯誤,以至於在1976年時被“保護審查”,1980年時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
但他在位期間,也並非毫無功勞!
1975年時,如果不是他力排眾議發了一道“嚴令”,恐怕就會有10萬百姓無辜喪生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從1974年開始,遼寧省的營口、海城一帶便接連發生了上百起小型地震,到了1975年初,小震越發頻繁,震級也逐漸升高。
該情況很快引起了遼寧省委的高度重視,並決定由時任遼寧省委常委書記李伯秋負責抗震救災工作。
當年2月4日凌晨時分,營口、海城一帶發生了5級地震。劉伯秋趕緊與毛遠新趕往現場查看。
當時,省地震辦給出的預測意見是:近期在營口、海城一帶很可能會發生破壞性的地震。
李伯秋在詢問完具體情況後,開始與毛遠新商量,並向該地區的群眾發出地震預報。
然而,毛遠新卻提出由遼寧人民廣播電台直接播出。毛遠新的這個建議是具有一定“風險”的。
用李伯秋的話來說就是:電台一播出,全世界都知道了!如果幾天之內地震還不來的話,那豈不要鬧笑話?
毛遠新說:
“關鍵在於要讓群眾離開不結實的房屋,特別是晚上,不能在室內過夜!”
當時室外的溫度零下十幾度,如果地震幾天都沒有來的話,那是要凍傷人的。
此外,如果通過遼寧人民廣播電台發出地震預報的話,還很有可能會造成恐慌,生產必定會受到影響。
要知道,當時鞍鋼很多工人的家就在海城、營口一帶,如果因為此事弄得人心惶惶,其必定會影響鞍鋼的生產,如此一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商量的結果:地震預報要發,但還是要採取比較穩妥的辦法。
不過,毛遠新還是堅持要海城、營口一帶的老百姓不準住在室內,必須轉移到室外安全的地方。
根據毛遠新的要求,省委很快便下達了指示:
從當天晚上起,海城、營口兩縣的百姓不準住在室內,生產隊的牲口、農業機械也都要全部拉到室外。
此外,各級幹部、黨員、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戶動員老百姓,讓其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2月4日晚上19點36分,該地區果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了驚人的7.3級。
地震發生後,救災部隊迅速趕到災區,毛遠新也馬不停蹄的前往海城、營口等地,繼續組織救災工作。
據地震後統計:遼寧全省倒塌房屋100多萬間,受傷一萬多人,死亡1300多人。
據估計,如果當時沒有發地震預報的話,死亡人數將達到10萬人之多。
後來,毛遠新在路過北京時,專程去看望了大伯並向他彙報了海城地震的情況。
毛主席說:“據說有預報,損失不大!”
原本應該“得意”的毛遠新,卻表現得有些緊張,他說道:
“別提預報的事了!發了預報後,我心裡更緊張了,如果大地震遲遲不來,影響了生產、群眾生活,成為茶餘飯後的笑柄不說,省委還有何面目去見關東父老?”
此外,毛遠新還說:地震之後,很多人都將這次成功的預報吹捧得很高,但他始終覺得充滿偶然性,純屬巧合而已。
事實上,毛遠新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並非杞人憂天。
要知道,當時的東北可是天寒地凍,嚴令百姓離開溫暖的屋子轉移到室外,這是要冒很大風險的。
毛遠新和遼寧省委的領導當時能作出這樣的決策,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1976年,毛遠新被“保護審查”後,媒體便不再提及此事了。
毛遠新在遼寧當政期間,確實犯下了很多錯誤,比如曾參與殺害“女中豪傑”張志新和鼓吹“白卷英雄”的決策。
當然,他也參與過海城抗震的決策,並且還是其主要決策者。
被他害過的人不少,被他救過的人也很多。有時候,歷史就是這樣的奇妙、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