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洽是明朝前期的一個大臣,出生武進,從小就比較喜歡讀書,和哥哥陳濟、弟弟陳浚都是比較有才華的人。在洪武年間,他因為擅長書法,而被推薦授予兵科給事中。
陳洽曾經奉命去檢閱軍隊,只要從他眼前走過的人,他都能夠迅速記下其樣貌。對於這份特殊的才能,朱元璋很是欣賞。陳洽還是一個很有孝心的人,他的父親在五開戍守的時候突然病逝了,他趕緊過去奔喪,結果恰好碰到了,有蠻族叛亂,導致道路阻塞,陳洽只好帶着父親的遺骨,走小路十分艱險地走回去。
建文年間,在吏部尚書茹瑺的推薦下,被提拔為文選郎中。 永樂皇帝朱棣繼位之後,陳恰被提拔為吏部右侍郎,後又改任為大理卿。
永樂四年,朱棣決定對安南用兵,派遣朱能、張輔、李彬等帶着八十萬大軍前往,同時讓陳洽也前去廣西,和韓觀一起挑選士卒,以便從征。在大軍出發之後,陳洽主要在後方督運糧草。
安南順利平定後,陳恰被調任為吏部左侍郎,當時朱棣在當地設立交阯布政司,且讓黃福去負責掌管,還要去兼任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當時皇福的為政風格以寬大仁厚為主,對安南人民做出了不少惠民措施。而陳恰則在當地負責甄選提拔出那些有才能的人、整肅風紀、核實將士功罪、建置土官、處理士兵所需要糧餉等等,這些繁雜的事務,陳恰都能夠處理得井井有條。回到朝廷後,陳洽就被任命去兼任處理禮部和工部事。
沒過多久,安南在一個叫做簡定將軍的帶領下,大規模反抗明朝的統治,負責在當地鎮守的沐晟根本無力阻擋。朱棣只好把張輔給拉了出來,讓陳洽也一併再度討伐安南,之後便一直留在當地,負責參贊李彬軍事。
到了仁宗皇帝朱高熾在位時,他決定將黃福給徵召回來,讓陳恰去代替管理交阯布政司和提刑按察司,同時仍然參贊軍務。
當時一個叫做馬騏的中官為人比較貪暴,以陳恰的威望無法去壓制去行為,導致安南地區發生了嚴重的反叛,其中以黎利的對抗力度最大。
負責鎮守在當地的軍官榮昌伯陳智和都督方政都沒有足夠的才能去阻止黎利,以至於敵人的勢力越來越強大。
在此關鍵時候,陳洽趕緊向朝廷上書說明情況,請求派大軍過來鎮壓。宣宗皇帝朱瞻基一方面上書切責陳智等人,下令陳智立刻同敵軍交戰,陳智照做了,結果吃了一個大敗仗就回來了。
朱瞻基這時才認定陳智是一個庸才,便削奪其官爵,轉委派成山侯王通佩帶徵夷將軍印前去往討,陳洽依舊被任命去參贊軍務。
然而,王通帶着大軍來到交阯後,不聽更加熟悉地形的陳洽意見,一意孤行地下令前進,結果卻遭到敵軍的埋伏,明軍就此大敗。
陳洽被敵軍重重包圍,奮力作戰後被擊中一槍而翻身下馬,左右的人想辦法想要將其攙扶着撤退。對此陳洽張目斥責道:“吾為國大臣,食祿四十年,報國在今日,義不苟生。”
話音剛落,陳恰提刀又殺死了數名敵軍,等到身疲力盡之後,便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