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中,黃維在功德林表現很頑固,他在抗戰中表現如何?

電視連續劇《特赦1959》中頑固的國民黨高級戰犯黃維讓人印象深刻,許多觀眾對劇中的杜聿明王耀武這兩位抗日名將的抗日事迹都熟悉,而對黃維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恐怕很多人知之甚少。下面就來了解一下。

黃維(1904年-1989年),出生於江西貴溪一個農民家庭。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

黃維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緬甸反攻等,在抗日戰爭中,在國民黨軍中屬於勇猛善戰之將。特別是在淞滬會戰號稱“血肉磨坊”的羅店戰役中表現神勇。黃維曾任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長官,在淮海戰役中戰敗被俘。

1937年,黃維奉命到德國深造,本來定為一年,因為抗日戰爭爆發,被提前召回國。

1937年9月下旬,黃維接任第18軍第67師師長一職,率部抵抗日軍。

淞滬抗戰時的羅店之戰是黃維的成名之戰。

面對日寇的瘋狂進攻,黃維所部硬是堅守了一個星期,打到最後黃維手下的三個團長,一人戰死二人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衝上了戰場,戰後整編,活着的人連一個團都湊不上了,可見這場戰役之殘酷和中國軍隊抗戰的英勇。

當時的國民政府的宣傳機構為此大肆宣揚黃維的忠勇可嘉。但是事後也有不少人說當時的黃維指揮死板僵硬,從此他便得到了“書獃子黃維”的這個稱呼。

淞滬會戰後,他奉命率部轉到了皖南山區

1938年,黃維升調第18軍軍長。

武漢會戰中,他將第11師、第67師部防在九江南昌的南潯路到德安地區一帶。

9月1日,日軍第九師團一部乘第三十集團軍布防未定,突破陣地,沿瑞德公路襲擾南潯路的馬回嶺。黃維率領第18軍配合其他中國軍隊對日軍逐次截擊、堵擊,在馬回嶺與日軍展開激戰,使日寇迂迴德安的企圖徹底破產。

1939年,日軍佔領越南後,在滇越邊境集結兵力,企圖攻擊雲南,對我國西南各省構成了嚴重威脅。

而黃維此時擔任了國民黨精銳的第54軍軍長,該軍裝備精良,下轄3個師,屬於一支勁旅。黃維率54軍從昆明趕赴滇越邊境駐防抗擊日軍進攻。

1975年12月,黃維獲得特赦,被安排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工作,任文史專員,多次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很關心家鄉的建設事業,幾次回家鄉探親。

1983年,黃維出席了第六屆全國政協會議,被選為常務委員。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時,他專門撰寫了回憶文章,表達了對當年同甘共苦,後來到了台灣的老同學的懷念之情。

他在給老同事的信中寫道:“祈求祖國統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統一早日實現,我當親赴台灣和你們把酒言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