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群英的人生輪迴,“小鎮做題家”能打破這個魔咒嗎?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有不同的視角觀察,如同100個人看《紅樓夢》,就有100種不同的解讀。

從《水滸傳》的108個將領的人生道路發展角度看,按照現代的是否上岸的觀點看。這些英雄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體制內的被逼上梁山,老大宋江是衙門內的押司(小吏一枚),林沖是80萬禁軍教頭,類似於現在的部門教學人員,武松魯智深等大約一半是從體制內出走上梁山的。另外就是遊走在社會邊緣的三教九流人士,有開酒店的菜園子張青、孫二娘;有漁民阮氏三兄弟等。


這些人的人生道路透着無奈和弔詭,無奈是體制內的被家庭的、體制內的壓迫,被迫成為體制的對立面,成為了土匪;弔詭的是造反的道路上沒有走下去,千辛萬苦又回到了體制內,很多是回到體制內還是被壓迫。這是不是一個輪迴。另一些本身就是體制的對立面的英雄們,反抗着現有的秩序,走了一溜十三着,還是回到了現有秩序下,成為更高級別的受害者。也即是說,108個人用身家性命試圖闖出一片天地,走出一條新的人生道路,很悲哀的是還是回到了起點。景陽岡打虎的武松、力拔垂楊柳的魯智深,智慧如海的吳用等等,108個人這樣一個堅強有力的團隊被輪迴徹底打敗。

有人說,生而為人,從生到死兩點是固定的,兩點之間可以有千變萬化的戲碼,上天入地、成王敗寇、富貴沉浮,榜樣多多,都是你可選的道路。還有人你說,選擇越多,幸福越少。專註的走一條路才有更大的幸福。不管是一條路還是路千條。作為人你只能走一條路,而這條路受制於社會、家庭、能力、機會等的影響可能給你的選擇機會不多,就是有多種選擇。現代社會發展,在升學、就業、婚姻、創業等方面有眾多的機會,也有所謂成功的榜樣。能走出獨特道路的似乎不多。

絕大多數人還是在抱怨內卷的時候,還在加入內卷,製造內卷。有些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的姿態。恰是水滸英雄們的無奈和弔詭


這裡比較有意思的是關於“小鎮做提家”的說法。

“小鎮做題家”通常被譏諷的是他們的出身,來至於四五線之外的縣城、小鎮。形象又丑又佝僂,只知道死讀書,苦讀書。只知道一條道跑到黑,好像他們有很多選擇一樣,事實上,小鎮做題家”根本沒有其他選擇,這是社會和事實證明的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改變,這是千百年來的現實背景和自身條件限定,試圖用幾個另類故事讓“小鎮做題家”闖出新路,結果與108個前輩沒啥命運上的改觀。

存在就是合理的。很少人關心和思考小鎮做題家是在怎樣的一個環境艱難走出來的。 很多人平和的生活過久了,對真正的貧窮缺乏基本的想象力。 沒有經歷過他們的生活你是無法感受窮給人帶來的傷害。

他們之所以錙銖必較,是因為如履薄冰的生活,退一步就是山窮水盡,忍一時就會永不翻身。 需要怎樣的努力和運氣,才能勉強站在這裡和他人拼一個機會。

”小鎮做題家”這樣的猥瑣發育和奮鬥是社會機制決定的。一個人,可能不需要做出什麼別的成果,僅僅將自己的學歷往那一擺,大眾就會對其能力表示信服。只要一說“某某是清北畢業的”, 就意味着文憑持有者已經擁有了某種類似於中世紀貴族的“爵位”,擁有了一種在知識或者認知能力上獨有的特權。以學歷為代表的成功地將整個社會劃分成了三六九等。

在中國這樣擁有悠久考學制度傳統的國家, 批判做題家的時候, 也同樣承認了做題成功的話確實能帶來現實的權力。認為做題才是自己走向自我實現的唯一道路本身沒什麼錯,

小鎮做題家的核心不在於小鎮,也不在於做題,而在於一種人生道路。

這條道路並不是小鎮做題家自己選的,是社會機制引導的對社會、對這些人最有利的一條路。這也是避免水滸英雄們的弔詭命運的一個現實劇本。


這是一個想依靠知識和努力擺脫命運的草根的夢想的故事,這就是很多小鎮做題家處在他的圈層,最普通不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