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獻十條妙計,曹操僅用一條就破了城,卻下令:必須殺了他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在歷史上有很多從小就非常出名的“神童”,像是“仲永”、“曹沖”、“甘羅”等等,這些人無一不是從小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其所作所為引人注目。

命運給他們開了一扇門,同時也關上了一扇窗,這些神童們的最終結果,都是令人唏噓,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為人所悲傷;曹沖年幼便身患重病,不治身亡;甘羅拜為上卿後也是不見史書,難道神童的命運,真的都如此波折嗎?

但其實,和一位神童比起來,這幾位已經算是幸運的了,最起碼他們悲難的命運,都是屬於“不可抗力”,可這有一位神童命運的悲慘,卻就是被自己的“高冷”給玩沒了。

一個稱象的神童

東漢末年,梟雄曹操的一路崛起,那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尤其是在建安元年,曹操將漢獻帝“迎接”到了自己手裡,從此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了天下諸侯之中最具有權威性的一家。

也正是在這一年,曹操和他的妾室環夫人生下了他的小兒子曹沖,一時之間曹操那是事業有成、後繼有人,心情頓時大好。

但曹沖帶給曹操的驚喜卻比他想象的要大,作為曹操最小的一個兒子,也是最後一個兒子,曹沖竟然是一個“神童”,其中最有名的事迹,那就是“曹沖稱象”了。

那是孫權派人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大象,這種動物讓久居北方的曹魏眾人大開眼界,誰也沒想到世界上竟然還有這麼大的傢伙。

曹操看的一時興起,便問使者這頭大象有多重,但使者卻搖了搖頭,聲稱這頭大象太大了,根本沒有一桿秤能夠稱出他的重量,所以自己也不知道這頭象究竟多重。

曹操一聽頓時來了興緻,讓圍觀看熱鬧的眾人們想個辦法,來稱一稱這頭大象的重量,這一下可把眾人難住了,這怎麼稱?難不成要把大象宰了稱肉嗎?

曹操當然不答應了,這可是頭寶貝,哪能說殺就殺,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曹操的小兒子曹沖站了出來,聲稱自己有辦法。

曹沖先是讓人在湖中放了一艘大船,讓大象站了上去,標記了船的吃水位置,把大象趕下來後,又讓人往船上放石頭,等船身下降到同樣的吃水位置時,這船上石頭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這是非常巧妙的一種方法,曹操頓時對曹沖的智慧非常欣慰,在場的大臣們也對曹沖豎起了大拇指。

消息傳到了南方,人們都對曹操有這麼一個兒子感到驚奇,不久之後,南方山區的少數民族也紛紛給曹操進貢,貢品之中就有一隻山雞

使者言說這隻山雞看到同伴就會跳舞,但可惜路上另一隻山雞死了,也就沒法讓這隻跳舞了。

曹操聽了感到非常可惜,他也想看看山雞跳舞的樣子,這又是一個難題,誰也不能憑空變出來一隻山雞啊。

還是一旁的曹沖聽了,小手一揮:“這有何難。”

只見他讓人搬來了一面銅鏡,立在了山雞面前,山雞一見鏡子中的“同伴”,立刻張開羽毛翩翩起舞,這認真陶醉的樣子,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這件事情後來也延申出了“顧影自憐”這個成語。

曹操看到自己的兒子如此聰慧,心中也是動了立曹沖為儲的意思,也琢磨着是不是該給曹沖找個輔佐之人。

但誰知這件事情不用曹操擔心,人以類聚,神童曹沖早就吸引來了另一個神童輔助他。

一個高冷的神童

這是在曹沖不過八九歲時,曹操一日見他和一個看上去比曹沖大了五六歲的少年玩耍,便問左右這孩子是誰,左右回答這是荊州別駕劉先的外甥,周不疑。

這周不疑也是荊州一帶鼎鼎有名的神童,從小就能夠過目不忘、出口成章。

周不疑八歲時,一次劉先在看公文,周不疑就在一旁看着舅舅自己玩耍,不時地也會看看舅舅在寫什麼。

過了兩三天,有人一問劉先公文的事情,劉先是一拍腦袋,哎呀我忘了我寫的啥了,你等會我去辦公室里找找。

這時周不疑卻在一旁開口了:“舅舅你當時是寫了…還有兩處刪改的地方是…不過我感覺你應該…”

一番話頓時把在場的眾人都驚呆了,這個孩子在說什麼,他竟然能夠記住公文,他竟然還能理解公文,他竟然還能給公文做出建議?

這是八歲的孩子?

就此之後,周不疑神童的名號算是坐實了,劉先也把自己的這個寶貝外甥捧在了手心裡,想要好好培養,便給他找了荊州名士劉巴當老師。

但誰知周不疑這“高冷傲嬌”的性格卻開始了,這老頭幹嘛的,我才不聽他講課,我自學成才。

頓時劉先愣住了,劉巴一聽也氣的吹鬍子瞪眼,直接“婉拒”了劉先的挽留,就此離開了。

而從此周不疑也就開始了自己的“自學成才”之路,後來也是一路來到了許都,認識了同為神童的曹沖,兩個小神童就這麼玩在了一起,關係也是越來越親密,開始無話不談。

曹操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也是對周不疑起了愛才之心,再加上周不疑和曹沖的關係如此之好,曹操對其更是另眼相待,讓他可以隨時來找曹沖玩。

一次曹操帶著兒子們和一眾文臣雅士飲酒賦詩,一人聲稱最近民間出現了白雀鳴樹,這是祥瑞之兆啊。

曹操聽了頓時大笑,這位上馬橫槊,下馬賦詩的梟雄一時之間竟然來了詩意,他讓侍衛取來紙筆擺在眾人面前,讓他們就以白雀為題,作賦一首。

周不疑見自己的面前也被擺放了一套紙筆,當即便也拿筆寫了起來,片刻之後,眾人的作品都完成了,曹操拿起來翻閱了一遍,唯獨就被周不疑的作品吸引住了,在得知是周不疑所作之後,曹操更是對其大加讚賞。

就這樣,隨着周不疑展現出的才能越來越多,也隨着他和曹沖的關係越來越好,曹操對其也是越來越看好,簡直就是視如己出,到了後來,曹操甚至還想把女兒嫁給他,讓他和自己成為“一家人”。

但誰知這周不疑竟然又“高冷”了一把——我配不上您女兒,我不娶。

這種話一般來說都是謙辭,都是大家推推拉拉來回客氣幾套,最後男方和女方喜結連理,大家皆大歡喜,這是比較正常的劇本。

但這周不疑到了最後就是沒有娶曹操的女兒,那這“配不上”的話可就不是謙辭了,這個結果分明是在反過來說曹操女兒配不上自己啊。

曹操見狀心中當然生氣,但也沒有立刻發作,反而是過了一段時間又給周不疑請封了一個議郎的官職,但周不疑這次竟然又拒絕了。

這可把曹操氣得夠嗆,你這啥玩意兒都不要,是不是不想和我站一條船上啊?是不是有什麼別的心思啊?

十條“妙計”

一時之間,曹操對周不疑非常惱火,但好在曹沖此時表現的越來越好,不僅比以前更加聰慧多謀,而且非常仁慈。

當時曹操的馬鞍放在倉庫里,結果卻被老鼠給咬壞了,管理倉庫的官員萬分懼怕,甚至已經想前去自首,自殺謝罪了。

這一切被曹沖看在眼裡,他於心不忍,屢屢幫助這些官員說話,為他們洗清罪責,曹操得知此事心中不由寬慰不少,自己是個梟雄,那是因為在這個亂世之中必須要以鐵血手段才能活下來,可自己的兒子是個仁君,那一定能好好守住自己的基業。

這麼一想,曹操對周不疑的惱火也就少了很多,畢竟是兒子的總角之交,才學能力以後肯定也能幫上兒子,自己何必針對他呢?

但這一切看似平衡的場面,在不久之後都煙消雲散了。

在曹操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不久,袁紹就死了,他的兒子們為爭奪袁紹遺留下來的地盤發生了大戰,袁譚落敗投降了曹操,曹操也是出兵相助,打的袁尚、袁熙逃到了烏桓部落。

為了能夠徹底剿滅袁家勢力,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出征烏桓,一路進攻到了烏桓的老巢柳城。

這柳城乃是烏桓的大本營,城池被修建的高聳筆直,易守難攻,曹操為此苦思冥想,愁的頭髮都白了。

此時的周不疑作為隨軍人員,也在軍中,他見曹操為此抽困,便登高遠望,將城中情形看了個一清二楚,隨即便給曹操寫了十條破城建議。

曹操看了之後,發現其中有的是自己也已經想到的,有的是天馬行空匪夷所思的,也有的則是根本說不通的。

但無論如何,這份意見書,總算也是給了曹操一些啟發,經過深思熟慮,曹操採用了自己和周不疑都想到的一條。

很快,曹操就用誘敵之計將烏桓引出了城池,在戰場上,曹操趁着烏桓士兵陣勢未整之際,派張遼發動了突襲,一舉擊破了烏桓部落,斬殺了蹋頓單于,袁尚兄弟逃到了遼東公孫康那裡。

就在這時,曹操卻突然一揮手,不打了也不追了,直接回家。

眾人聞言都是不解,再擊破公孫康,就能拿下袁家兄弟,徹底肅清袁紹勢力了,怎麼著最後關頭就要回家了呢?

曹操對此卻不以為意,胸有成竹地對眾人道:“放心回家,說不定袁家兄弟的人頭比我們還先到家呢。”

果然不久之後,公孫康斬殺了袁尚、袁熙,將他們的腦袋送到了許都,向曹操俯首稱臣。

眾人見狀都佩服曹操算無遺策,曹操卻笑道:“我若是步步緊逼,袁家兄弟和公孫康必定緊緊抱在一起對抗我,但我不管他們,他們自己內部就先開始猜忌亂起來了。”

就這樣,曹操徹底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但就在這時,一個噩耗來了。

神童隕落

就在曹操回到許都後不久,他最喜歡的兒子,年僅十三歲的曹沖重病,曹操日夜守候在曹沖身邊,等待着老天能夠可憐可憐自己,把這個兒子醫治好,甚至願意用自己的命來換兒子的命。

但可惜,曹沖最終還是夭折了。

頓時,曹操只感覺他的世界崩塌了。

曹沖失魂落魄地走出了曹沖的寢宮,看了一眼跪在一旁等候消息的曹植曹丕等人,不由搖頭一聲長嘆:“你們運氣好啊,只有我難過。”

就此之後,曹操無時不在思念曹沖,尤其是在看到了周不疑時,更是心中酸楚,又想到了以前周不疑的種種行為,曹操對其也是起了殺心。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曹操終於下定決心要殺周不疑了,曹丕聽說了這件事之後,立刻跑到了曹操宮中為周不疑求情,曹操聞言卻白了他一眼:“沖兒若在,我何必殺他,但現在他不得不除,這種人不是你能對付的了的。”

但周不疑現在不過也就十七八歲,平日里也不怎麼招搖,找他的錯將他處斬有些困難,最終等不及了的曹操,便也是直接派出刺客將其暗殺了。(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乃遣刺客殺之。 ——《三國志·劉表傳》)

一代神童,最終隕落。

其實周不疑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是被他的性格所害,如果他當初答應娶了曹操的女兒,當了曹家的乘龍快婿,那曹操也未必會殺了他;如果他接受了曹操了招攬,和曹操有了政治利益聯繫,那曹操也未必會殺了他。

可惜,他只是和曹沖玩的好而已,屬於是把雞蛋都放在了一個籃子里,曹沖一死,周不疑最大的依仗沒了,自然是任人拿捏。

而且曹操對曹丕所言的難以駕馭,也未必是說的周不疑的才能太高,恐怕會顛覆曹魏,畢竟周不疑才能再高也沒權沒勢、沒兵沒將,曹操說的,很有可能是他的性格。

在曹操的心裡,這人連我都籠絡不住,連我的面子都不給,怎麼會給你(曹丕)的面子呢?日後你和他相處,只怕會處處被其反駁,這才是難以駕馭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