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追尋長征足跡——會師分裂(上)(九)


2021年九月,我在成都出發,第一站是紅四方面軍分裂南下打的一場硬仗,百丈關戰鬥遺址,百丈關是四川雅安、名山間極具戰略價值的重要隘口,也是平原丘陵與山區的過渡地帶。這裡三山環抱,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經之地,地勢十分險要。

百丈關戰役是1935年南下的紅四方面軍與國民黨川軍之間的一場重要戰役。戰役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戰鬥進行之艱難、之悲壯、之慘烈,是紅軍長征史上僅次於湘江血戰的一場大戰。11月13至16日,紅四方面軍集中15個團的兵力,一路攻佔至百丈鎮。為了遏阻紅軍進入川西平原劉湘急調其主力共85個團、9個獨立營,總計20多萬川軍集結於名山一帶,在名山重鎮百丈關與紅軍決一死戰。 經過連續7晝夜的激戰,雖然斃、傷敵15000餘人,但紅軍傷亡也近萬人。主力受挫,主陣地丟失,被迫於21日撤出百丈。

這次戰役歷時18個晝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來最慘烈的一次戰役。百丈戰役後,全軍於當月撤至天全、蘆山、寶興三縣休整並準備過冬。1936年2月,紅軍又被迫後撤,於4月轉移至道孚爐霍、甘孜地區。至此,南下紅軍由8萬人減至4萬餘人,南下行動遭受失敗。

遺址建在山坡上,順台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百丈關紀念碑,紀念碑後面是紅軍廣場,山對面正在建紀念館。在百丈關我只做短暫停留,然後驅車去夾金山紅軍紀念館,大約中午到寶興縣,寶興縣,隸屬於四川省雅安市,位於四川省西部,四川盆地西部邊緣,寶興縣東鄰蘆山,南毗天全,西連康定,北接小金,是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的過渡帶。

縣城街道比較窄,青衣江穿城而過,城市順山而建,我把車停在紀念館附近,下車首先看到的是紅軍廣場,廣場中央是長征主題雕塑,上面分別有藏族嚮導、紅軍戰士、軍官等圖案,碑身下沿刻有紅軍手拉手過夾金山的畫面,碑體西側刻有“雪山豐碑”四個大字,廣場西側是紅軍長征連畫畫護欄。

廣場後面就是紀念館,步入紀念館內,大家分別參觀了“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和“陳雲出川暨陳雲光輝一生”兩個展廳所陳列的圖片、文物以及文字介紹,追憶了史詩般的紅軍長征,認真學習了紅軍長征經過寶興留下的三越夾金山、陳雲出川以及地下黨員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動人故事。並且通過觀看影視資料紀錄片,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毛澤東、朱德等人在翻越夾金山途中遇到的困難,更加體會到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艱苦創業精神。

參觀完後我在附近一家魚館吃的寶興特色魚鍋,很有味道,價格也不是很貴,很實惠,留下了寶興印象。

夾金山又名大雪山,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與阿壩州小金縣交接處,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也是雅安通往小金四姑娘山的必經之道。夾金山以雪景著稱。這裡原始森林茂密,主峰海拔為4930米,是青衣江的發源地。

車子沿山谷行走,按導航指示來到了紅軍過夾金山紀念地,這裡附近是個村落,好像是一個藏族村落。站在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地,眼前是上山的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

這裡,是紅軍翻越夾金山的起點,腳下的路,正是紅軍當年走過的路。這條路被當地人稱作“紅軍小道”,全長約30公里,順山彎曲,從夾金山腳頭道水溝起,經二道水溝、筲箕窩,至夾金山埡口王母寨。我沿紅軍小道 走了一段,感覺氣喘噓噓,就沿原路返回了,在山腳下拍了張夾金山紅軍紀念地照片,開車沿盤山道上山,上山的到還可以都是柏油道,但是感覺比較寒冷,越往上越霧氣糟糟,路兩旁是常年不化的積雪,到了埡口停車駐留,這裡是雪的世界,沒有一點綠色,遠處山峰林立,白雲繞山,彷彿在天上人間,山頂上下起了小雨,涼意襲人,我趕緊下山,下山的道很不好走,正在道路施工,雨水落地使地面濕擰,加上施工車擠壓,形成很深的車轍,有的地方翻漿,有的地方積水,我小心翼翼前行,越往前走越不好走,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此時退也退不回去,走心裡又沒底,弄不好睏到山上,往前走不時看到有拋錨的車輛,心裡更是發毛,好在天做美,走過一段十分難走的路段後,逐漸好走了些,就這樣祈盼中走出了山谷,這時我的心才放下。

按導航指引來到了,達維鄉,達維鄉位於夾金山北麓,距小金縣城35公里。小鎮很有特色,建在山上,村落中間是通行的道路,來到會師橋附近,道左側看到會師紀念碑,山腳下橫卧在沃日河上的一座木橋就是達維橋,我趕緊下去仔細欣賞這座橋是一座片石圓木結構的木橋,呈東北向西南走向。橋面鋪有木板,兩邊是木製橋欄,我近前和會師橋合影,依依不捨離開。

車子傍晚開到小金縣城,小金縣為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轄縣。因境內小金川而得名。縣城不大,建在山坡上,車子沿山道上行,開到了一個高層大酒店,找個停車位,就趕緊來到對面紅軍會師廣場,廣場中央有一個會師紀念雕塑,周圍一些人在跳廣場舞,我取了個鏡頭,又來到懋功天主教堂,這裡是同樂會舊址也是會師遺址,館內閉關,我只好在門外照張相,這才到酒店辦理入住,當晚在酒店喝個痛快。

第二天起早就趕往兩河口,那裡是紅軍長征會師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去往兩河口的道路是縣級公路,有的路段不是很好走,速度比較慢,跑了將近三個小時到了會議舊址。兩河口會議遺址位於小金縣城北70公里兩河口鎮的關帝廟,這裡原址已經看不到了,我走到後院看到一個殘存的建築標註會議遺址,我很遺憾來到前院參觀紀念館,紀念館是在會址附近修建的,館內以“勝利會師 決策北上”為主題,按照紅一、四方面軍在小金的戰鬥生活歷程為脈絡,將展廳分為序廳、會師同樂廳、政權建立廳和兩河北上廳。這次會議確定紅軍北上抗日的偉大戰略。否定張國燾南下的錯誤主張,明確提出北上建立陝甘革命根據地,以便領導和推動全國抗日運動的戰略方針。